传播学的反思与中国学派的传播哲学 (13)2008年08月 作者:杨超晶 来源:新闻与写作 责任编辑:rolling
简介: 导言:学术反思主题题解
传播学是20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财富将作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思想观念之一,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完善。无论是人类传播的实践性,还是传播研究的学术性和思想性,都 ...
内容:引进的传播学研究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引进大众传播研究丰富了人们对新闻的看法,确立了受众的概念和传播效果研究等。更重要的是,引进传播学还从科学观念上使我国社会有了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如今这一历史阶段仍在继续,引进仍然是我国传播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学科建设蓬勃发展。在科研单位与高校出现以传播命名的院、系、所和研究基地与中心逐年增多; 传播研究趋于深化与视角多元化。由于我国社会改革、市场经济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体系发展迅速,为传播研究深入发展提供了环境与条件。 进入21世纪, 我国出版了大量的传播研究译著,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西方传播理论的认识,从而也使我国传播研究的基础格局发生变化。从比较单一的大众媒介研究,进入其他领域的传播研究。 大众传播研究继续细化,人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组织传播等纵深领域的研究相继兴起。甚至社会科学领域也为传播研究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第9节 传播学学科的基本成就 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传播研究主要完成的任务有:
随着我国传播研究与信息传播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传播研究领域已经建设了一支专业研究队伍,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些人来自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既有学术带头人,也有新生力量。他们可以代表各个专业团体与机构走出去与国际传播领域进行交流,同时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有理论与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最值得欣慰的是,2005年2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批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审核登记,“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 ( 简称“中国传播学会” ) 获得批准成立。这是我国传播学科与学术发展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标志着中国传播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传播学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传播学术界对传播现象的专业化研究,推动传播学术的创新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更好地出成果、出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近年来,我们出版了大量传播学著作、教材及论文。这也表明传播学科已经获得了社会的承认。我国传播学译著也已进入规模化引进时期,一些有质量的译丛不断问世。一些科研单位和高校还展开了建设传播研究数据库的工作。
需要看到:不仅我们的研究内容比较偏重于媒介,而且在做法上显示出深层次的工具性立场。这主要反映在:借助西方传播思想资源,使西方的传播研究成果为我所用;结合我国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播研究媒介化等方面。 这一思路与中国的实用主义原则相结合,在传播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