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反思与中国学派的传播哲学 (28)2008年08月 作者:杨超晶 来源:新闻与写作 责任编辑:rolling
简介: 导言:学术反思主题题解
传播学是20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财富将作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思想观念之一,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完善。无论是人类传播的实践性,还是传播研究的学术性和思想性,都 ... 内容:历程,五千年的积淀,这准备还不够吗?
大视野,小切口。斟酌再三,首届“文明论坛”的主题被确定为“文明传播”,致力于加深各界对文明、文化、传播之间关系的探讨与思考,寻找文明传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助力之道。 确切地说,这更是一种时代的诉求。正如汤一介先生在论坛上所言,“我们身处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需要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认识、重新估价我们人类文明的历史与价值,重新认识、重新估价我们人类在创造与推进文明过程中的得与失、成与败。” 论坛形成了“丙戌文明宣言”,百余位专家合力关注新世纪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演进,推动世界文明沿着对话与和谐的道路不断向前;论坛提出了“文明传播十大话题”,十个饱含人文责任与前瞻意识的话题,引发的是对自然、对社会更多更广的文明思考;论坛还组建了“文明传播研究团队”,联合起草了《关于文明传播的基本认识》,描画出了学者们反复讨论的思想轨迹,开启了对“文明传播”进行长期研究的思想之门。
第22节 《关于文明传播的基本认识》 104) 背景与过程 《基本认识》涉及传播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论域之广泛,包括文明史和文化问题、文明与传播的关系、传播作为文明发展的关键视角、文明对话的方法论问题、文明传播与传播学学术发展、文明传播如何关注实践真问题等,并首次提出了“和谐传播”的理念。 《基本认识》鲜明地以文明进程为学术研究的大视野和思想背景,突出表现传播学思想方法的横断特点,以文明传播促进传播研究为总目标,将对话理论与实践 和 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国家目标相联系,以和谐传播为思考框架和研究主题,提高我国传播学科对实践真问题的研究能力,拓展文明研究和文化思考的传播学方法论领域,力求通过对话和交流,获得学科之间思想和方法的启示与启发。
如果用世界文明进程的概念和观念看待与梳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体系、理论和观点,我们就会看到,多学科共同参与传播实践,参与理论构架,参与方法论拓展,已成传播学题中应有之意。进入21世纪,传播学的横断学科特点已经表现得极为明显。在数字网络如此发达的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学科思想、政策实践、社会行为等领域都涉及传播的问题和困惑。我们预感到,在文明传播的主题下,这种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交互相融,这种关注本土经验与社会需求的问题意识,其学术意义决不亚于当年引入西方传播学的意义。这也许是我国传播学争得国际话语权的一个可能的突破点。对此,我们需要一个宏大的文明传播概念,需要一种对话式的学术互动与学术襟怀。 传播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中介,将伴随人类的全部方面和全部过程。从认识论层次上,传播存在于包括人的社会化的全部过程,教育启蒙、涵化习得、个体与群体关系、日常生活和组织化行为、国家交往等等,只要有人和人群,就必有传播活动。因此,传播是人的认识与实践的真正和彻底的中介。人类社会的所有普遍联系和特殊过程,都必有传播作为其中介的载体和表征。文明传播对于传播学科的推进主要是看其逻辑的关联性和论域的启迪性,传播研究的学术思想性则是凸显观点的深刻性与语境的宏大性。这两者统一了,我们提出建构中国传播学派的希望就有可能实现。
文明传播的本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