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反思与中国学派的传播哲学 (30)2008年08月 作者:杨超晶 来源:新闻与写作 责任编辑:rolling
简介: 导言:学术反思主题题解
传播学是20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财富将作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思想观念之一,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完善。无论是人类传播的实践性,还是传播研究的学术性和思想性,都 ... 内容:能。
批判学派回归为从苏格拉底到耶稣再到马克思的思想方法。西方传播学开始跳出“ 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 的定义圈子,可以让媒介理论也重新回到思考人类传播的更大范围中来,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出发点。 不以传播是信息传递为局限的其他学派我们了解得还不多,如芝加哥学派,多伦多学派等,还有与后现代与文化研究相关联的马克思主义的媒介理论等,应对人类传播现象采取更广泛的关注和关联。 现在是否可以质疑传播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来更大范围地思考传播学科发展方向的一个着眼点或者突破口?
传播的含义十分丰富。 传播是通讯和交通,是人类社会讯息的生产、传递与扩散,是人类意见的交换,是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事物之间的理解与互动。传播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广泛联系,是人类相互理解和沟通思想与情感的桥梁,是人类思想的对话与共享,更是文明倡导者的积极行动与广泛参与。 文明传播意味着:人类要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真的创造、善的探索、美的追求。人类要进行真、善、美的创造、探索和追求,就必然会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并在传播交流过程中不断地解决这些矛盾。 所谓文明传播,就是人类在交流过程中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所达到的历史进度和创新高度。 当我们说“现代文明程度高于古代、近代的文明程度”这句话时,既意味着现代物质生产能力高于过去的时代,也意味着现代社会组织形式、规范和设施建设较之以往更能焕发人类群体改造世界的总体能力,还意味着现代的物质技术、规范和相关精神产品及其传播形式比过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能力抗击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可能力量。 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文明传播的价值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建构尺度。
在传播的动态意义上,文明是人类对无知世界的认知,对已知世界的超越,是一个人类进步发展的新标志和新标准。 文明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的表现有多种不同的传播形态。 文明传播的本质就是和谐。在当今世界,文明传播是解决冲突的方式。诚如众多学者所言“文明不冲突”, 文明是亲和力。文明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和融合。 中华文明的本质就是持续不断的追求人类生存世界的和谐。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博大的包容性,整体综合的思维取向,以不拓展为解决冲突手段的和谐传播的精神。 因此,我们把“文明传播”的范畴作为一种世界观、发展观的最高境界。在这里,传播的手段与方式构成文明的要素。 如果我们看到传播伴随人类的全部方面和全部过程,它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中介。 从认识论层次上,传播存在于包括人的社会化的全部过程,教育启蒙、涵化习得、个体与群体关系、日常生活和组织化行为、国家交往等等,只要有人和人群,就必有传播活动。因此,传播是人的认识与实践的真正和彻底的中介。人类社会的所有普遍联系和特殊过程,都必有传播作为其中介的载体和表征。 我们需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的视角。
当传播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总体中介特征时,文明与文化的意义就是其语境内容。 在传播语境中,文化通常与自然相对应,而文明一般与野蛮相对应。文化强调过程和现实状态,文明强调结果和发展目标。 文明发端于文化,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相当的历史阶段中形成的。在原始时代,只有文化,而没有文明,不能叫“原始文明”。 因此,传播学可以把文明看作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而把文化看成是文明的具体形态。 文明是先进文化的总和,是跨民族跨国界的;而广义的文化泛指全人类的文化,相对性的文化概念是指某一个民族或社群的文化。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