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反思与中国学派的传播哲学 (8)2008年08月 作者:杨超晶 来源:新闻与写作 责任编辑:rolling
简介: 导言:学术反思主题题解
传播学是20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财富将作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思想观念之一,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完善。无论是人类传播的实践性,还是传播研究的学术性和思想性,都 ...
内容:理解,这一目标一直遥不可及。
在传播研究近三十年的历程中,我们不断地提出同样的,更准确地说,是部分相同的观点,这就是本土化的问题。这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切实研究中国问题,以中国的问题为落脚点,并将问题提升到理论层面来表述。
因此,我们以1978年为我国介绍与引进传播研究的历史为起点,以历届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会议综述为主要分析文本,通过文献综述的历史方法,我们选择9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的综述文章作为分析的主要文本,旁及其他传播学会议综述的内容。 此处研究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对“会议综述”的文献分析,找到认识我国传播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方面的合理依据,以减少描述与推论过程中的偏见,使我们对传播研究现状的判断和理解趋于真实可信;二是通过文献分析的结果,探索我国传播研究发展2 9 年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确定我国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个理解的向度、参照和视角。 历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综述文本具有系统阅读的方便,比较完整地记载了我国传播研究现存历史最长,涉及面较大,论题广泛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传播研究的基本面貌。可谓集中而充分显示了我国传播研究在不同时空分布中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状态。我们将以此文献综述作为我们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逻辑起点。 我们使用的文本分析对象“会议综述”是指作者从归纳会议内容的角度,对传播研究的现状所进行的简要传述、总结或重点阐述,其中也包括作者的创见和反思。 首先,我们确定从历次会议的时空背景信息、主题词、研究层面接触的幅度、焦点问题出现的频次、研究倾向五个方面作为与我国传播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有关联的分析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界定、排序、分析和解读。我们以人类传播的语境主题建立分析框架,将综述里面的主要内容划分为五个研究层面: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然后,以“综述”里面涉及的主要研究问题作为分析的侧重点和认识的基础。因为这些最能反映研究者对传播的基本看法,涉及到我国传播研究的目前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与学术研究的焦点。
第5节 历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的背景与内容 27) 时空背景
1993年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与厦门大学信息传播系共同主办。在厦门大学召开。出席35人。会期4天。科研机构和各高校代表参加。会议提交论文31篇。有美国传播学者参加。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