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反思与中国学派的传播哲学 (40)2008年08月 作者:杨超晶 来源:新闻与写作 责任编辑:rolling
简介: 导言:学术反思主题题解
传播学是20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财富将作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思想观念之一,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完善。无论是人类传播的实践性,还是传播研究的学术性和思想性,都 ...
内容:政官之间、贵族与教会之间、国王与教会之间以及教会与市民之间等等,都有相当的异质化趋势。这种主体结构及其关系制约模式,有力地解释了西欧古代所特有的一个传播现象。
从公元2世纪起,手抄新闻(Hand writing News)和新闻信(News Letter)在西欧不同的地区公开流传到公元18世纪,其中与印刷新闻并存了300年。大约从公元8世纪到17世纪,教会一直力图钳制、禁止、清灭世俗间手抄和印刷的信息传播,多次对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处以刑罚。但是,即使在教会势力最大的意大利本土,新闻信仍屡禁不止。个中原因很简单:教会并没有足够强大的政治、经济强制和人身依附的权力,新闻信和印刷报刊的发行在许多地方都 受 到了贵族或王权官僚的支持,更受到了城邦市民的欢迎。在政教合一的国家和地区,信息传播是以宗教宣传的形式出现的,而在政教关系弱化的国家和地区,宗教宣传就不可能在社会传播体系中一统天下 。
以文明传播思想为核心的传播哲学需要作点反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也是世界信息传播史的重大事件。在政教合一及其类似的体制中,一切都被纳入意识形态模型轨道,世俗生活被宗教化,对客观实在的认知极易被信仰认知异化掉。宗教最强盛的时期,也是它本身自我异化的时期,社会信息传播受到了极大的禁锢,社会认识全面丧失主体性。但是,在教士中早已分化出一批科学思想家和技术专家。所以,在政教合一及其类似体制达到顶点之际,也是它分裂之始。 这也源于社会主体的利益结构变化。神职人员从纯粹的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转变为政治经济权力主体以后,腐化便不可避免,使得包括贵族、平民和知识分子在内的信徒们感到了痛心疾首,大失所望。一批启蒙思想家就出现了。他们在复古的口号和对世俗的回归之中,促成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复活。 而 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系统也发生了剧烈的分化。新教在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王公贵族和城邦市民的支持下终于盛行于西欧,与天主教并立。 新教改革的认识论意义在于:它把上帝从他的代理人那里解放了出来,交给每一个信徒个人 ,即“上帝在你心中” 。这就导致了对客观实在的认知和信仰认知的彻底分离。传播哲学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总评价是,这两个重大事件为今后社会生活的信息交流扫掉了主体认识图式上的一大障碍。如果社会认识的客观性淹没在信仰的偏执之中,或者为虚幻的意识形态所排斥,近代新闻媒介就不可能诞生, 即使萌芽初现 也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最典型的是英国。以13世纪颁布的《自由大宪章》为标志,英国就从成文法上确定了贵族及其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 15世纪以后,英国从成文法上确定了贵族和工商业者利益合流的趋势。而印刷出版业逐渐出现,为更表明得益分化到迫切需要信息沟通的程度。此时,英国国王认为印刷出版业威胁到自己利益,便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加以压制,恰恰这种压制又侵犯了部分贵族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在贵族、工商业者与国王的利益相冲突时,仲裁者便是起源于中世纪早期的骑士圆桌会议的国会。面对贵族议员和工商业者的强烈要求,英国国王只好修改并最终取消了出版印刷特许制度以及为维护这一制度层面设立的星法庭。 17世纪,英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1644年,弥尔顿在议会演说,公开提出书刊检查制度,以上帝的名义鼓吹言论出版自由;二是1649年,李尔本在公开出版物上抨击政府而被捕,法院判其无罪。这些行为受到了一大批贵族知识分子、教士和工商业者的支持,表明英国社会的主体分化程度达到了新的阶段。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报业繁荣也有类似的主体分化背景。
即使在中世纪,一些知识分子对王公贵族的新闻揭露和舆论批评也是由教会庇护的,史料中还有教士为平民公开申冤的记载。而在法国大革命前后,许多神职人员公开反对国王和贵族的专制。这场革命的思想,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 观念;所谓天赋人权,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