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新闻摄影培训    新闻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电视传媒与摄像培训   企业内训服务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摄影 >> 影人 >> 蒋铎:求新路上不停步

蒋铎:求新路上不停步

2017年06月  作者:许林  来源:老记说事微信公众号(ID:laojiss2017)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在从事新闻摄影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蒋铎尝试过多种拍摄方法。记得1978年,他借用绘画的方法在办公室里构思、画草图,然后到北京芳草地小学按图索骥、现场摆布,拍了一组儿童题材的新闻照片,发了一版画刊。由于形象挑选严格,构图有变化,拍摄用心,许多读者来信夸赞照片拍得好,他心里一时热乎
内容:

 

 

 原标题: 求新路上不停步——记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蒋铎

  一封海外来鸿使他重新审视自己,探索新方法,走上抓拍路

求新路上不停步蒋铎

  在从事新闻摄影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蒋铎尝试过多种拍摄方法。记得1978年,他借用绘画的方法在办公室里构思、画草图,然后到北京芳草地小学按图索骥、现场摆布,拍了一组儿童题材的新闻照片,发了一版画刊。由于形象挑选严格,构图有变化,拍摄用心,许多读者来信夸赞照片拍得好,他心里一时热乎乎的。就在同时,报社印发的一封海外读者来函触动了他。来函说国内报纸的“文风有了变化,但照片还是老面孔”。蒋铎静下心来,重新审视眼前这几幅照片——粗看挺不错,画面漂漂亮亮,孩子笑容满面。但细看就不然了,孩子笑得是那么莫名其妙,那么缺少内在的心理活动。这种表象的东西并没有从根儿上摆脱雷同化、概念化的模式。从此,他开始寻找新的拍摄方法。老记说事微信公众号(ID:laojiss2017)

  要找到新的拍摄方法,不但需要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指导。他读了许多书,其中的《罗丹艺术论》对他影响相当大。罗丹对有些艺术家摆布模特儿“像摆布有关节的木头人一样”很不以为然,认为那是“粗暴地对待自然,把活人当作木偶,他们做出的东西恐怕要有做作的死板的那种危险。”罗丹的创作思路是“把观察到的活生生的运动捉住,而不是硬做出这些运动。”这种在观察中捕捉运动着的生活的理论,深深地启发了蒋铎,他把罗丹雕塑方法的创作思路移植到新闻摄影中来,决心冲破摆拍的藩篱,捕捉活生生的形象。

  翌年5月,他再次拍摄儿童题材。在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他采取了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新的拍摄方法——没有向校方提出诸如拍摄前挑选形象好的儿童之类的要求,而是请求允许他跟班听课,在课堂上观察、体验,选择活生生的、正在运动中的形象,在不干预被摄对象的情况下抓拍。开始,孩子们很好奇,但在听了几节课后,孩子们平静下来,旁若无人地听讲、回答问题、默写和考试。这时,蒋铎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非常明亮、动人。老记说事微信公众号(ID:laojiss2017)

1979年5月,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1979年5月,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当一位女孩在黑板上默写生字时,她不但手用力,就连嘴、下巴,也跟着使劲。看到这些细节,蒋铎感受到女孩“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手中照相机的快门掀动了,一幅抓拍的新闻摄影作品《默写生字》产生了!这组照片见报后,获得社内外一致好评。那几年,他连续抓拍了令新闻界、摄影界耳目一新的《技术讲座》、《课后》、《同志情》等佳作,从此走上抓拍之路,形成了质朴的新闻摄影风格。

 (《技术讲座》 1978年12月,北京内燃机总厂)

(《技术讲座》 1978年12月,北京内燃机总厂)

(《同志情》1982年3月3日,广州火车站。一年轻客运员工作出了差错,班后会后,她哭了,党支部委员蒋艳香跟她谈心)

  (《同志情》1982年3月3日,广州火车站。一年轻客运员工作出了差错,班后会后,她哭了,党支部委员蒋艳香跟她谈心)

 

  从人的心灵感应切入,追求与众不同的新视角

  蒋铎并不满足已取得的进步。1990年夏天,多家报纸以大量照片报道了北京新景点亚运村的场馆建筑,亚运村的报道好像已经走到尽头,没有什么文章可作了。但是,能不能超越以往的报道手法,从人的心灵感应的新角度入手反映亚运村新貌呢?蒋铎带着这个问题骑自行车到亚运村观察。当他发现每天都有许多北京市民扶老携幼、纷至沓来到亚运村这座体育新城漫步、赏景时,歌颂西藏变化的那首《逛新城》乐曲的欢快旋律,顿时在他心中回荡起来,他被市民们欣喜的情态迷住了,一连拍了多张照片。老记说事微信公众号(ID:laojiss2017)

(《逛新城》)

(《逛新城》)

  第二天,他以《逛新城》为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这组摄影报道、,别开生面地把人们逛亚运村时的惊奇、亢奋、自豪的心态表露出来,歌颂了北京建设新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照片发表后,当天报社的评报栏上评论说“图片清晰、形象生动,冠以‘逛新城’的题目,令人叫绝。”紧接着,电视台和其它一些报纸也用“逛新城”的主题分别播放、刊发了专题图文报道。从一个新的视角切入进行报道,竟然产生如此的连锁反应,是作者没有料到的。

  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摄影报道新题材

  蒋铎喜欢拍摄人的活动,尤其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衣食住行中的细微变化,发现和捕捉报道题材,反映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新追求、新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改革开放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思想理念的巨大变化,是他孜孜以求的。

  1991年二三月间,他在《人民日报》连续发了《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庄户人讲究衣着了》、《京城时兴假发》三组照片,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开始追求生活美、仪表美的新事物。他把焦点集中在平时不大注意修饰自己的中老年人身上,把中老年人现场试衣服、挑选和试戴帽子、试戴假发时的种种姿态、表情和心境,以特写镜头惟妙惟肖地抓拍下来,突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升华了报道的主题思想。难能可贵的是2月9日,他还为自己的摄影报道写了《帽子的启示》的评点短文,对农村帽子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具体的、带有指导性的分析。这样图文互补的报道,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借题发挥评点市场现象,深受读者喜爱。老记说事微信公众号(ID:laojiss2017)

  运用对比手法,推出摄影报道新形式

  好的摄影报道,不但题材要新,新闻点的切入要新,视觉语言要新,而且要有新的报道形式,才能更加吸引读者。对于这一点,蒋铎一直在苦心探索。运用对比手法,将历史资料照片与新拍的照片两相对照使用,是他琢磨出的新的摄影报道形式。

  我印象中,用这样的报道形式并产生较大反响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1989年春天。他把1988年9月在武汉拍的抢购风潮中人们抢购金首饰的照片,与1989年春节期间拍的北京市场上金首饰价格回落、卖得动也摆得住的照片,编在一起用,《人民日报》经济版为此还配发了署名“文牛”的评论《冷静地研究热病》,引导读者对市场冷热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合理消费,当天的评报意见写道:“记者真有心”。

  (《往年欲购不能  如今从容挑选》)

(《往年欲购不能  如今从容挑选》)

  第二次是1995年9月。他将1988年夏秋之际在北京西单商场拍摄的“凭票供应”电冰箱货少人多的镜头,与1995年8月在包头市百货大楼拍摄的电冰箱货源充足、任人随意挑选的镜头,组合在一起,以《往年欲购不能  如今从容挑选》为题,反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发在《人民日报》一版《信手拈来写变化》栏目中,社内外一致看好,获得《人民日报》优秀作品二等奖。

  第三次是1996年6月3日《人民日报》四版发表的《麦客换上新装备》。这组照片通过5年间手持镰刀的麦客与开着联合收割机的麦客的对比,告诉读者我国农村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总编辑范敬宜当天在《值班手记》上批示说:“今天四版蒋铎等同志拍摄的新旧麦客一组照片非常好,看了令人十分高兴”,“这组照片的好处在于有新旧麦客的对比,一对比就看出了时代的变化和进步。仅仅5年时间,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状态的变化,就给人以恍若隔世的感觉。新闻的新,是与旧相对而言的,从某种意义说,对比出新闻。不对比,新闻的新就很难被人感受。”范敬宜还说:“这组照片之所以感人至深,还在于利用的旧资料是一张非常真实、生动的现场照片。旧麦客的服装、神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样的历史资料可遇而不可求,全靠平时的积累。”这组报道的社会效果非常好,当月获得《人民日报》好新闻一等奖,后又被评为1996年度《人民日报》精品奖(原说明:不知从何时起,每逢麦收时节,甘肃天水一带的许多农民,手持镰刀,背着干粮,赴陕西关中平原东端,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割麦为业,被称为“麦客”——下图,1991年摄于宝鸡。今年麦收又到了。5月中下旬,记者在京广公路河北段喜遇浩浩荡荡南下的新“麦客”。新“麦客”使用的不再是镰刀,而是中小型联合收割机。壮观气派的收割机队伍——仅河北就3000多台——有组织地开赴河南,开镰后逐步移至河北、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地——上图。  李志忠、蒋铎摄)。

  超越别人,也要超越自己,才能不断出新

  蒋铎认为:“在拍什么的问题上,要有新发现,要在生活中见别人所未见”,“一般来说,重复别人不行,重复自己也不行”。他给自己定下一个既要超越别人,又要超越自己的奋斗目标。

  1997年1月,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播出,引起全国、全世界的瞩目,蒋铎意识到其新闻价值之重要,新闻媒介应当有相应的快速反应,尤其是《人民日报》。他立即着手寻找新闻线索。当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北京北摩公司职工茹悦全家天天看这部纪录片的消息之后,他连续在茹悦家里拍摄了两个晚上,拍成后送到版面上,被编者审定,配合《巨人的足迹  恢宏的画卷——访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出品人》的文章,于13日《人民日报》一版见报。照片表现了一个普通家庭晚饭后围坐在一起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情景。夜间在室内拍摄,尤其是还有电视的强光栅闪烁,光比较难掌握,而这张照片在光比反差的把握上恰到好处,因而视觉效果很好。这张照片成为这部文献纪录片首轮播出期间,全国报纸报道这一事件独家新闻照片。

  他的这种创新精神得到总编辑的鼓励,在1月13日的《值班手记》上,范敬宜同志写道:“蒋铎同志不断创新,拍摄了许多好照片。这种勤于动脑、动手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老记说事微信公众号(ID:laojiss2017)

  作者:许林,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部副主任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视觉中国集团编审。

 

 

热点 . . .

李  舸: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
李 舸: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
王  瑶: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
王 瑶: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
贺子毅: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中国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
贺子毅: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中国设计委员
常  河:《东方早报》副总编
常 河:《东方早报》副总编

最新 . . .

· 焦点 蒋铎:求新路上不停步
· 一位将军记者的摄影情怀
· 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邓维
· 台湾摄影师获台海新闻摄影大赛最高奖
· 新中国新闻摄影的开拓者石少华
· 寻找自然的力量
· 陈阅:视禾摄影技巧分享会
· 王振松:从西沙走出来的摄影家
· 久保田博二,摄影是对美的传递
· 马克.吕布,纪实摄影的最后一座重镇消

推荐 . . .

李希光教授谈往事
李希光教授谈往事

相关 . . .

· 李 舸: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
· 王 瑶: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
· 贺子毅: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中国设计
· 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女囚犯
· 常 河:《东方早报》副总编
· 安光系:东方早报图片采集部主任
· 宋刚明: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
· 巩志明:《华商报》首席编辑
  
二维码 二维码         合作加盟 | 诚聘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不良信息举报:010-85894419        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392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