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平的风光世界2015年07月 作者: 来源:兰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xwpxxw
简介:
他,足迹踏遍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行程50万公里,拍摄照片20多万张。
他,为了钟爱的摄影艺术,数次死里逃生,但我行我素,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把情感和山水结合在一起。
... 内容:
他,足迹踏遍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行程50万公里,拍摄照片20多万张。 他,为了钟爱的摄影艺术,数次死里逃生,但我行我素,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把情感和山水结合在一起。 他,就是风光摄影师姜平。 2015年5月29日。姜平一行,风尘仆仆,带着他的摄影作品,走进兰州市西固区,走进石化城。 1963年,祖籍山东的姜平出生在一个部队干部家庭。19岁那年,姜平在父母亲的资助下,买了台孔雀牌单反照相机。从此,他一边在北京的马克西姆西餐厅工作,一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玩”起了摄影。在数码相机问世以前,搞摄影是个不折不扣“烧钱”的行当。那个年代,姜平在经济条件上比同龄人富裕,西餐厅发的工资是无不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外汇券。 许多人认为,风光摄影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从职业风光摄影师的角度讲,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一种纪实拍摄,更多的是把情感跟山水结合在一起。 1993年冬,姜平来到距离北京500公里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这里独特的风光吸引了国内外许许多多游客的光顾。那次,姜平在塞罕坝住了一个月,拍摄了近百张照片。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姜平几十次往返于那里,用照相机记录塞罕坝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变化。姜平说,拍摄风光片不容易,风餐露宿,劈荆斩棘是常事。姜平在摄影器材上“下手狠”。起初,购买了当时最昂贵的哈苏照相机。该照相机是与富豪汽车一起,被称为瑞典哥德堡市的骄傲,是资深摄影师的宠儿。1995年,姜平为了得到朝思暮想的哈斯布拉德照相机,坚定地把烟戒了,东拼西凑,将家里所有积蓄拿出来,花费12万元,购进该照相机及4个镜头和2个后备。 其实,风光摄影师多数是业余的,完全依靠拍摄风光片维持生计是很困难。如果真想在摄影市场里谋生发展的话,拍照只能占据百分之三十,剩下要靠个人的经营。在初期,姜平因摄影曾经遭遇生活的窘迫。为了改变现状,姜平把自己拍摄的照片印制成挂历送给亲朋好友。这对于辞去正式工作的他,推销照片印制的挂历,是姜平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1998年,当姜平作为自由摄影师在市场上独自打拼的时候,一本有着50年历史的科普杂志《地理知识》改版。2000年,《地理知识》开始在社会上公开招聘摄影师。当时,已经在国内外多次获奖的姜平被社长李栓科看中,成为上百名应聘者中唯一被留下的摄影师。不久,《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这本杂志成为中国首屈一指讲述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权威杂志。姜平在这个平台上逐渐加深了对风光摄影的理解。一年以后,已经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首席摄影师的姜平,第一次来到神秘的高山王国尼泊尔,在这里拍摄了一组对他而言非常重要的照片。十几天的采访时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尼泊尔醇厚的民族风情,独特的高原风光,被誉为摄影师的天堂。姜平详细记录下当地酒店的情况和旅游线路,甚至包括旅游包车的费用,整理出一份完整实用的尼泊尔旅游攻略。由于姜平对尼泊尔此行详细的图文记述,引起国内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向往,并且直接促成了第一个中国赴尼泊尔摄影采风团。此后,姜平13次去尼泊尔拍摄,这让姜平看到风光图片在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 当尼泊尔旅游开始在中国走红的时候,姜平把镜头对准欧洲旅游在中国的推广。2001年,姜平应《旅游摄影》杂志邀请,拍摄了芬兰的专题图片。在4天时间里,姜平拍摄了2000多张照片,按照风光、民俗,分门别类整理成相册向芬兰大使讲述一个中国人视角的芬兰。与此同时,姜平将拍摄的图片推荐给芬兰的旅游局和航空公司,就是这么一个举动,芬兰的旅游局和航空公司一直保持与姜平的合作关系。芬兰逐渐打开在中国的旅游市场,并开通直达北京的航线,成为首个从西方国家首都直飞中国首都的航空公司。 2009年,姜平突然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中央电视台计划邀请姜平,随队一起记录中国南极科考站建站35周年的历程。1月,一支由22人组成的中国南极科考队,开始为期20多天的南极科学考察。此前,姜平3次进入北极圈拍摄,能够到南极拍摄,是姜平梦寐以求的夙愿。为此,姜平准备了30公斤的摄影器材。抵达南极,几只摇摇晃晃的企鹅从冰冷的海里上岸,甩打着身上的海水。姜平趴在冰面,拍摄企鹅甩动屁股,这个生动活泼的镜头定格在了图片上。拍摄完一些企鹅的照片之后,姜平从腰部到脚面,被泥水浸透,他全然不顾。南极菲尔德斯西海岸海豹湾,距离中国长城站几十公里,考察队达到的季节,恰是海豹一年一次的蜕皮时期。这里也成为姜平南极之行主要的拍摄地。然而,此时的海豹情绪异常烦躁,对任何企图接近的生物保持高度警惕。姜平在拍摄海豹的时候,越拍越接近海豹。海豹体积庞大,行动迟缓,容易给人造成有条件迅速脱身的假象。实际上,姜平全神贯注拍摄时,身后的危险步步逼近。姜平听到响声,一回头,看到愤怒的海豹张开血盆大口,向姜平扑来。他本能就势撤身,一个跟头摔出去,狼狈不堪地逃命,连照相机都砸坏了。 2010年1月,姜平到新疆喀纳斯拍摄雪景。户外大雪纷飞,群山银装素裹,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几度。姜平在思考,通过20多年世界各地风光拍摄的经历,他需要给图片注入更加深刻的情感。之后,他将镜头对准了胡杨林。秋天拍摄的胡杨林,往往是从众心理使然,形式与唯美的东西过多,而内在的情感太少。胡杨树生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这是生命的伟大,生命的讴歌。如何表现呢?姜平选择了一棵非常有立体感,已经死去百年像丰碑一样的树干,后面是一些开始发芽的胡杨树,点点绿色,有了生命的迹象。这幅构图,向读者展示生命的更迭。由于姜平总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解读拍照时复杂的技巧,因此,他的摄影讲座在摄影圈里颇受欢迎。 正当姜平名利双收的时候,他又一次提出辞呈。姜平说,我要有一个无限宽广的自由空间。此后,他受非洲、北欧、东亚等国旅游部门邀请,周游列国拍照。2003年,姜平担任国家重点项目首席摄影师,为近百个项目拍摄图片。目前,姜平陆续出版了《尼泊尔摄影之旅》《面对面》《数码摄影指导》《自然映像》《四季风光摄影》等七本摄影专著。行文至此,想起年逾半百的姜平风趣的一段话,我是“无业游民”里面一个拍照的,别人送个雅号“摄影师”。我觉得生来就是摄影,这辈子就是它了。不管相机也好,手机也好,现在摄影已是人们高层次的生活方式。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