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铎:我的一次失误2020年06月 作者:蒋铎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在我几十年新闻摄影实践中,有许多失误。1980年5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追悼会,高规格悼念刘少奇同志。其意义之大,不言而喻。
我平时拍照片,不喜欢使用闪光灯。这有道理。闪光灯一亮,无疑 ...
内容:
在我几十年新闻摄影实践中,有许多失误。1980年5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追悼会,高规格悼念刘少奇同志。其意义之大,不言而喻。 我平时拍照片,不喜欢使用闪光灯。这有道理。闪光灯一亮,无疑告诉对象有人拍照,现场气氛有可能顿时遭破坏。人物的生动表情随之消失。另外,一打闪光灯,画面影调层次也变得缺少。不用闪光灯,要求过硬的基本功。慢门情况下,依然能端稳相机,拍出清晰的影像。 于是,拍刘少奇追悼会,我依然不用闪光灯。那天大会超级隆重,许多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如聂荣臻元帅,宋庆龄副主席等等。记者众多,新影的、电视台的、新华社的、多家报社的。我盘算,面对记者多,争抢激烈的新闻现场,头脑一定要清醒。我认定邓小平与王光美握手是关键的一瞬。小平致悼词后,领导人依次与王光美同志握手。头一个是华国锋同志,然后是小平同志,我庆幸自己的选位恰当,抓到了关键一瞬。还听到小平对光美说了什么,后来看消息得知小平说的是“是好事,是胜利。”不料冲出胶卷一看,关键一瞬,影像不十分清晰。什么原因?不是我的技术问题,我的相机自信应该是稳的。现场光不是十分暗。聚焦也不会有问题,那问题出在哪儿呢?我反复想,终于明白,是现场记者的拥挤。为了自己抓到关键的影像,谁会考虑有人用慢门呢?你相机端的再稳,也架不住别人拥挤。后来我给学员讲新闻摄影的时,在讲闪光灯一节时,就结合自己的教训,既讲尽量不用闪光灯,同时也讲不能绝对化。闪光灯毕竟是新闻摄影的利器。抓到新闻现场是第一目的。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