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午夜情感类广播节目——以《北京不眠夜》为例2014年02月 作者:刘轩廷 来源:今传媒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 关键词:午夜广播节目;情感;受众;城市;温暖 一、引 言 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是如此之快,大多数人都在为事业、学习和生活而不停歇地奔波忙碌,更有很多异乡人抛弃家乡的一切来到完全陌生的城市打 ... 内容:
一、引 言 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是如此之快,大多数人都在为事业、学习和生活而不停歇地奔波忙碌,更有很多异乡人抛弃家乡的一切来到完全陌生的城市打拼,在工作之余咀嚼着“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和孤独,而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群体也在熬夜奋战、全力冲刺中经受着紧张和疲惫。当夜深人静时,万家灯火一盏盏熄灭,独自坐在在一灯如豆的桌边看着这寂静萧索的都市夜空,此时的他们,疲劳了一天的身体瞬间松垮,心也随着空虚......打开收音机,《北京不眠夜》温情的话语却能在这时起到心灵鸡汤、温暖人心的效用,使孤独的人们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广播午夜谈话节目《北京不眠夜》是主持人与在微博或微信上留言的听众以广播电台为平台,在午夜前后,就情感、婚姻、家庭、事业、道德及生活琐事等内容进行交流的一种节目形态。它以独特的情感视角,以大众传播的点对面的交互模式和人际传播的点对点模式,给繁忙奔波的人们带来心灵的抚慰,契合了都市人的生态特点,赢得了广大城市受众的共鸣,在众多的午夜广播情感类节目中独树一帜。 二、节目特色:让孤独的人在不眠的夜收获温暖 1.从节目选题上来看。《北京不眠夜》善于从听众心理需求来确定每晚的话题。选题是一个栏目或者节目的生命线。作为情感类节目,必须善于从受众的角度不断捕捉和挖掘生活中能引发强烈兴趣和心理共鸣的选题并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才能赋予一个节目以持久的生命。通常说来,任何广播节目之活水都离不开生活的源头,生活是在不断变化推陈出新的,节目选题便也在不断更新,贴近时代、贴近百姓。例如当下最流行的年轻人时尚自助游,便开启“在路上”的话题,让听众们说说自己在旅游时所遇到的有趣或无奈的事情,就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再比如在节日时,送上温暖的祝福并以节日为话题进行主持人与听众间的交流,会使受众有一种温馨的体验,这无疑会提高节目的亲和力。 2.从音乐角度来看。广播,是一种依赖于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的媒体。而音乐,作为一种最动听的声音,也是一种听觉艺术。所以《北京不眠夜》以插播的方式让听众与进行音乐交流。每当主持人念完听众留言后,都会奉上适合午夜静静收听的音乐,并且与谈论的话题是十分契合的。如探讨“无可奈何的事”时,播放的音乐便是陈奕迅的《淘汰》,杨宗纬的《洋葱》等感伤情歌。这种音乐与文字的相互结合使听众在心灵上得到更深的慰藉。可以通过音乐激发他们头脑里深层的记忆,从而使内心变得丰盈,装满回忆,不再空虚。 3.从多样的具有文艺感的宣传片花来看。这是《北京不眠夜》最吸引听众的地方。灵动的文字通过温暖的声线随着电播传到听众的心里。这些具有文学气息,艺文感十足的片花是每个听众守候在收音机旁等待《北京不眠夜》开始的原因之一。例如片花《安静》:“在我眼里,一切都是安静的,像那高高长长的台阶。我喜欢这些台阶,慢慢地往上走,心里默默地数着。当念到某一个数字的时候,就会不经意地邂逅一个微笑。”这些看似简单的句子却因最后一句话起到升华作用——“不经意的邂逅一个微笑。”在每个寂寞都市人的心里,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将自己套上厚厚的外壳像寄居蟹般艰难的生活在城市中。每日戴着色彩斑斓的面具却疲惫不堪,面黄肌瘦。习惯的扯着木偶般的笑容说着阿谀奉承的话。灵魂不再如往昔纯粹——就如同一个人走着高高的台阶,缓慢,辛苦并孤独。而“一个不经意真心的微笑”有时却真得会直击人们心灵深处,找到情感的共鸣。《北京不眠夜》的片花看似简单,却参透了都市人的内心弱点,并以文字来进行宽慰。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从播出时间来看。《北京不眠夜》的播出时间是晚上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正是每天的最后一个小时和第一个小时。“夜色与阳光交替,霓虹无声绽放着美丽。是谁在为谁唱着回忆?是谁在陪我守望晨曦?有一个声音夜空中传递,将不眠的心串联在一起。”我想,这句话便是《北京不眠夜》这个节目想要传递给受众的讯息。无论都市人多寂寞、空虚也有《北京不眠夜》陪伴他们渡过每天的最后以及新一天的伊始。这样便使节目与受众之间具有情感上的连结性,进而达到很好的依存性。 三、主持人风格:以女性视角为主进行情感诠释 广播节目的定位决定了节目的基本风格。主持人的风格与节目风格的“溶”与“背”则无疑会强化或者消解节目独有的风格,这会关系到这档节目的成败。有时,听众甚至因为一名主持人而成为了这一节目的忠实听众,从而形成节目的品牌效力。《北京不眠夜》主持人多为女性,如主持人张倩、阿苏、小莫等都是以女性视角来进行情感诠释,从女性本体角度来解读客观世界,对孤独劳累的都市人提供女性特有的关怀。主持人要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语言驾驭组织能力和过滤、筛选信息的能力,是广播热线议程设置的把关人。在节目过程中主持人需要保持较高的“卷入度”,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参与者描绘的情境,并提供自己的体会。且声线多具有温暖、柔软、亲切等特征,能够瞬间抓住听众的耳朵。主持人也经常以“我”为逻辑起点来进行故事叙述,甚至对自我进行解构,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与听众在细微中共享某种生活真理,使之心悦诚服。 四、目标受众属性:多元化与大众化 当今媒体之间的竞争趋激烈,而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受众。在媒体多样化、受众多元化的今天,许多电台都能正视听众被分流的现实,进而把综合频道逐步改造为专业频道, 区别大众化与分众化传播内容,满足不同听众的收听要求。 听众既有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又有来自城市的居民。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他们渴望远离家乡耕地,去往更先进发达的都市谋求更好的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改变世代务农的命运。而在辛苦赚钱的同时他们也更加渴望融入这座陌生的城市,并希望被之接受。而作为城市中低层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心里上会有焦虑以及忧郁或不安全感,有些极端的事例也表明这种心理问题甚至会转化为暴力,犯罪等社会不安定因素。但《北京不眠夜》却在这之前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迅速融入都市生活,了解他人生活状态和叙说自己生活形态的一个平台。使得他们获得了认同感及融入感。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可以收到他人关注的。从而使得他们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进而使社会更加和谐安定。而城市听众的参与度与之相比会相对较少。他们更多以倾听,宣泄为主。 学生群体的收听数量也很庞大。许多学生经常学习到深夜。长时间的脑力集中以及周遭老师及父母带来的压力对他们的情绪也具有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多伴有空虚、焦躁,严重者还会对未来充满绝望。因为是青春期的孩子,所以对未来也会更加迷茫无措,负面情绪会被放大并且具有逆反心理。《北京不眠夜》在此时以一个“知心姐姐”的身份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以沟通交流的方式为他们带来温暖与阳光,提供对未来的导向,具有舒缓心情的作用。《北京不眠夜》使他们明白自己并不孤单,在不眠的夜里仍有人在电波后陪伴他们,生活仍是充满希望的。可以说,《北京不眠夜》获得了多元化的受众群,听众分布在各个年龄层面,并且比例分布较为均衡,听众类型大众。 五、社会视野:“家”的归宿——心灵的港湾 在情感访谈类节目普遍化、炙热化的今天,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大众化的问题。从社会层面来看,转型时期物质世界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一些社会矛盾和个体心灵的无依感。情感节目就是在人们普遍面临情感问题和心理困疾的背景下出现的。现实世界的快节奏很大程度上使得个体在心灵上迷失了“家园”。《北京不眠夜》这个情感类节目顺应了社会需要,以现实的话题为切入点,配以治愈系音乐、心灵鸡汤式的文字,以及主持人特有的温暖亲切的语言、平民的视角和群众参与的方式,使许多受众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为在寂寞夜里不眠的人提供了家一般的温暖,心灵因《北京不眠夜》而有了归属感。而可以如此成功的打动听众的更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北京不眠夜》在做每期节目前,都要利用先进的传播及社交软件对受众的喜好做大量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策划编写。力求让节目具有温暖,治愈,港湾式的品牌效应。 六、结 语 午夜情感类节目以独特的情感视角为繁忙奔波的人们以心灵的共鸣,在科技发达、人心日益浮躁的今天,这类广播节目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节目类型。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广播节目市场上,午夜情感类节目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反观当前我国广播类情感节目,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都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这些改进既包括应如何坚持节目的正确舆论导向,同时要体现在节目的策划上,以确保节目内容丰富持久、多种多样,以及节目的特色和主持人的风格与专业水平。而《北京不眠夜》则无疑为这样的改进提供了有意借鉴。希望未来的午夜广播情感类节目会如《北京不眠夜》的片花里说的那样——“可以在城市的夜空下守候每个不眠的灵魂,静静分享彼此内心的悲喜,在有爱的夜晚共同守望晨曦。同时,和你一起用心祈祷,让我们遇见幸福。” (作者简介:刘轩廷,女,吉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主要从事广播电视研究。) 参考文献: [1] 颜洁如.浅析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EB/OL].http:// wenku.baidu.com/view/2f8483fe700abb68a982fb8c.html. [2] 刘嘉.广播情感类节目的运作模式[EB/OL].http://wenku.baidu. com/view/6b6ad1dcd15abe23482f4deb.html. [3] 郑恩,范宇.透视午夜广播谈话类节目[J].青年记者,2008(36). [4] 叶涯.对广播节目受众、定位和特色的思考[J].声屏世界,2001(9). [5] 潘嘉艺.广播节目主持人声音形象的塑造[J].大众文艺,2013(11). [6] 贺晓娇.广播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塑造[J].青年记者,2010(8).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