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短视频 >> 栏目 >> 我国方言节目现状

我国方言节目现状

2011年05月  作者: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  近年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很多区域做得很是红火,像成都地区的《天府食坊》、《胖姐帮忙》,重庆的《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杭州的《阿六头说新闻》,山东的《拉呱》,上海的《老娘舅》,湖南的《越策越开 ...
内容:


  近年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很多区域做得很是红火,像成都地区的《天府食坊》、《胖姐帮忙》,重庆的《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杭州的《阿六头说新闻》,山东的《拉呱》,上海的《老娘舅》,湖南的《越策越开心》,南京的《听我韶韶》等都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节目。2004年8月,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评选“全国百佳栏目”,《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越策越开心》和《阿六头说新闻》等方言节目名列其中。

  但与此同时,这些节目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首先,现在的很多方言节目都是违规操作或者说在打擦边球(普通话与方言穿插运用)。2000年,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作出了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如确实需要使用方言(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和对台港澳的广播等),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的批准。方言节目或使用方言主持与全民推广普通话和国家政策相悖。其次,很多学者认为,方言词汇的粗俗与现代文明相悖。尽管方言是地域文化特色和当地人的文化传承与文明,但是方言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俚语、俗称、习惯语中夹杂着一些低俗、消极的词汇和粗话,难登大雅之堂甚至有伤风化。①比如四川方言的某些电视节目中,“老子”、“哈巴儿”(傻子)、“死翘翘”(去世)这些语言经常出现。再次,调查发现很多地区方言节目的集中收视人群是中老年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例如:对温州市和杭州市用方言播报新闻进行过抽样调查,发现对该类节目最叫好的是中老年人。②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各地新闻类节目在内容上的重复,靠方言说新闻来吸引受众,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下,走了一步“窄播化”的险棋,实属无奈之举。

  广东地区粤语节目现状

  广东毗邻香港,从上个世纪7O年代中期,广东部分观众就能够收看到香港的电视节目。改革开放后,国家广电总局又陆续批准了8个境外电视频道(本港、翡翠、明珠、国际、凤凰、华娱、星空和MTV),使广东成为全国唯一有境外电视公开在模拟电视网络落地播出的省份。这些频道大多属于香港的传媒集团或以香港为节目制作基地。由于香港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明显高于内地,资金、技术、人才、运营机制和政策等多方面都比境内电视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本港、翡翠、明珠台又是粤语频道,再加之香港也是典型的岭南文化,因此,长期以来广东观众的电视机基本锁定香港的本港台、翡翠台和明珠台三个粤语频道。境外尤其是香港这三大电视台在广东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1999年处于巅峰时期,竟占到了72.5%的市场份额。③虽然近几年广东电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香港的粤语频道在广东仍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综艺类节目、新闻这两个最重要的节目板块中优势明显,例如,2006年,新闻节目前10名中翡翠台和本港台占了7位;综艺节目的前10名中,翡翠台也是占了8席。④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广东人绝对偏爱粤语节目,二是广东电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压力。

  但相较其他地区而言,正是由于广东毗邻香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粤语节目可以毗较合法化的播出。因此,与其他地区方言节目只是点缀不同,目前,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这两大省台的大部分频道都是粤语节目。而且,粤语节目的收视率绝对是独占鳌头。目前,在所有节目收视排名前10位中,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唯一排进前10位的非粤语节目,2008年则全部是粤语节目;电视剧、综艺、新闻等类型节目的收视率状况也同样是粤语节目独占鳌头。⑤从市场份额来看,粤语频道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下面图一所示。⑥在收视人群方面,也并不是中老年人占优势,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吸引力。

  图二是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2006年的收视状况年龄分布,可以看出年轻的收视者相当多,并不仅仅吸引对普通话不熟练的年长者。⑦在收视群体的教育程度方面,粤语频道的收视群体也并未显得低端。

  从图三可以看出,与央视相比具有高中学历的收视人群几乎相当,而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观众似乎略低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⑧但目前各省台的高端收视人群都明显低于中央台。例如:在福建省,大学及以上学历占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收视人群的5.8%,仅占福建综合频道和影视频道的2.4%。⑨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广东的粤语节目具有合法化、宽传播、高收视、不粗俗的特 点。

  岭南文化造就粤语节目

  为什么在广东地区无论男女老少都首先把电视锁定在粤语频道上,不论学历高低都喜欢看粤语节目?有人说是因为广东人本来就讲粤语,有人说是因为广东人的普通话太差,也有人讲那是因为国家给予了广东相对宽松的电视政策……但这些都只是表面,当深入这片南国的红土地,静静地解开其文化内涵时,或许会对这一问题才有深入的理解。

  广东地处岭南,历史久远,早在十万年前就有“曲江马坝人”在此活动生息。相传古为百越民族居地,故简称粤(古语粤与越相通)。在历史上,广东是蛮夷之地,白居易曾对广东有这样的描述:“不冻贪泉暖,无霜毒草春。云烟蟒蛇气,刀剑鳄鱼麟。路足羁西客,官多墑逐臣。”从统治者的利益以及主观意识来看,岭南地区的交通没有中原地区发达,土地也没有中原地区的肥沃,而且台风洪水频繁,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世代的统治者,不管是刘汉李唐,还是别的朝代的统治者对遥远的南蛮地区都提不起兴趣来。由于政治的辐射力较弱,封建统治者对岭南地区的忽视,以及岭南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岭南文化保持着独到的地域性。中原地区经过几千年文化的融会整合之后,基本上形成了文化上的大一统,不管是秦川文化、齐鲁文化还是荆楚文化等等,都变得大同小异。而岭南文化至今还保持着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岭南人与大海相伴,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拼搏精神,与此同时,岭南人又是包容和兼容的,他们善于吸收来自中原的和大洋彼岸的文明,不断进取,因此,岭南文化是充满岭南特色的世俗文化,长期以来虽不被认定为正统文化,却有其鲜明的特点,即:海纳百川、勇于创新,但与此同时岭南人又固守着自己传统的、特有的文化习俗,并以此为豪。因此,如果说区域文化具有一种普遍的群体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话,岭南文化和岭南人则是将这些体现到了极致。调查显示,有51.43%的广府人、41.82%的潮汕人和41.26%的客家人表示仍愿意留在广东原籍居住。⑩

  而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创造、保存、传播文化的基本手段,语言应用的情况关系到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传承和影响力。广东人对语言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尤为明显,调查显示,有64.29%的广府人、62.73%的潮汕人和62.24%的客家人认为主要是根据方言来确认同族人的。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指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它延伸的正是人类的精神文化。而人类精神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语言。例如:广东方言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成分,古汉语词汇如食、行、无、睇、企、粥、禾等在岭南方言中经常出现。当中原腹地的古汉语几经流变,终于在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的尘嚣中退出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时候,以开放变通为特征的岭南人却满口的古词汇,而且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区域方言。正如赖特夫人在《乡村俗语和民俗学》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人类学家要掌握某个民族看来是难以表达的思想之钥匙,最好的方法就是熟知他们的土语。她说:“内心深处的感情是与传统的词语和表达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只要你掌握了他说话的方式,你就把他的心弦握在手里了。”广州电视台粤语节目《新闻日日睇》,以广州人的生活态度、文化观念、思维方式用地道的粤语来解读当天报纸的时事新闻、社会热点,深受广州市民的喜爱,在目前广州地区所有境内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收视率独占鳌头。

  从此可以看出,对于没有被大一统的、有鲜明特色的岭南文化来说,粤语不仅仅是不同于普通话的一种发音方式,还是一种最好的能够表达岭南人文化内涵、思想情感、思维思绪的方法。而对于电视节目,若能在情节中体现文化特色,同时又能用语言将其鲜活表现,则是两者相得益彰,观众大为称道之事。

  广东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对其最好的阐释。该剧讲了个充满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家住广州西关的老康夫妇有四个儿子,但除了二儿子以外,老大和老三却分别娶回了河南和上海的媳妇,老四更是找了一个“鬼妹”(粤语:外国人)。一起生活的过程中,由于文化不同和个性差异带来了很多摩擦和笑料。剧中处处渗透着广东的民俗文化和生活习俗,有很多像粤菜烹制、彩票中奖、迷信、AA制等与广东人生活最接近的话题。同时又以地道的粤语将这些广州家庭故事展现得活灵活现。2000年10月该剧一经播出,大受观众欢迎,广东珠江频道借此剧很快压倒了统治广东市场多年的翡翠台。广东电视剧制作中心作出决定,边播边拍、边拍边播,只要观众爱看就一直拍下去。到现在已经拍了1000多集,成为目前中国最“长寿”的电视剧,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

  结语

  美国文化传播专家詹姆斯·罗尔这样谈到:任何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的意识形态都是部分地由语言表征,通过语言阐释,同时,也由其他一些更高级精致的符号与模式进行表征——如视觉形式和音乐,然后,再由大众在日常交际中阐释和应用。广东人在岭南文化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意识形态、审美形态等,并通过粤语将其表现出来。与此同时,现代文化是依托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文化比以前更与象征性权力互动和同化,因为现在文化不仅由传统的价值观、持久的特征与形成地方生活环境的常规活动构成,而且也由大众媒介和其他社会机构所展示的广泛而有吸引力的一系列象征性资源所构成。因此,粤语电视节目的兴旺,不仅仅满足了广东人的电视娱乐需要,同时也将岭南文化不断发扬和传承。(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注 释:

  ①吴文平:《方言节目要处理好六个关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7)。

  ②王鸳珍:《方言播报新闻高收视率的冷思考》,《当代传播》,2005(6)。

  ③张中南、袁平、李晓琳:《对境外电视开放后广东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主要特点》,《南方论坛》,2005(2)。

  ④⑤⑥⑦⑧⑨王兰柱:《中国电视收视年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010年版。

  ⑩广东汉族族群心理研究,TOM网。

  12詹姆斯·罗尔[美]:《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走进海上丝绸之路起
· 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开播
· 再创新、再出发 《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 《朗读者》第三季在京启动
· 《开学第一课》:榜样引领成长
· 纪录片《同心战“疫”》将播出
· 纪录片《海昏侯墓考古之谜》央视播出
· 纪录片《大阅兵》献礼“八一”
· 纪录片《今日龙抬头》:展现白衣天使的乐
· 8集纪录片《甘肃扶贫进行时》将播
· 追美食纪录片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纪录片《扒龙船》端午登陆央视

推荐 . . .

圆梦这件事儿,《中国梦想秀》刚刚完成100期
圆梦这件事儿,《中国梦想秀》刚刚完成100期
《勇者奇兵》带来正能量
《勇者奇兵》带来正能量
京华时报:路人甲的底线是不能疯
京华时报:路人甲的底线是不能疯

相关 . . .

· 《老梁观世界》节目形态分析
· 何淑文: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制片
· 人物访谈节目《鲁豫有约》和《面对面》的
· 中国特色的电视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 姜诗明: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制片
· 今日说法
·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特征研究
· 央视《天气预报》最早主持从气象台中产生
· 探讨《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因素
· 浅析午夜情感类广播节目——以《北京不眠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