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青年话题宣传报道 引导广大青年挺膺担当2025年05月 作者: 来源:新闻战线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做好青年话题宣传报道 引导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 ... 内容:
做好青年话题宣传报道 引导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干劲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党报责无旁贷、使命在肩。 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领导下,报社层面建立青年话题宣传引导机制,一名编委会成员牵头负责,办公室设在政治文化部。机制确立了目标方向、阵地任务,强化了议题设置和协调机制。通过机制,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依托具体报道任务,报社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聚合起来,实现人力、平台、资源的集中和有效整合,打通新媒体、子报刊,统筹内宣、外宣,做好线上、线下报道等,精心打造青年人喜欢的宣传项目和宣传产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各用户终端,不断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提升主流价值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书写精彩人生篇章。 走近青年:以“青年观”引领新青年 青年关注什么、思考什么?走近青年才能懂得青年,树立“青年观”才能引领新青年。以青年人看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做策划、写报道,文章才能受到青年喜欢,理念和价值才能入脑入心。 强化思想引领。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学习的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掌握做好青年报道的本领和方法,提升报道质量和水平。工作中,我们持续关注、深入研究与青年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研究青年关心关注的话题和青年使用媒体的习惯,提高舆论引导和情绪疏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强报道的思想含量、信息含量、情感含量。 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重视青年、培养青年、爱护青年、瞩望青年,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总书记的“青年观”,是我们做好报道的重要指南和根本方向。我们把握五四青年节、重要会议召开等时间节点,策划推出重点专题报道。每逢五四青年节,我们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最新论述,在人民日报头版推出重头报道。5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展现新时代青年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追逐梦想。 紧扣时代脉搏。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的现代化。如何引导青年积极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潮中?如何引导青年向上向善、不懈奋斗?主流媒体责无旁贷。 今年2月,政治文化部与总编室联动推出“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专栏,报道支持青年到西部发展的政策措施、建功西部的青年典型、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新气象,讲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胸中有热爱、脚下有力量的青年奋斗故事,激励更多青年追西部梦、建功立业。今年5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报眼推出报道《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展现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回应青年关切。青年关注什么,我们的报道就聚焦、跟进什么。《新青年》版始终紧扣时代主题,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重点工作策划青年报道。今年,《新青年》版调整设立了一批新栏目。“青年观察”栏目聚焦青年话题,关注青年心态,追踪青年动态,探析青年问题。“追梦人”栏目以青年为叙事主体,挖掘各行各业青年的奋斗故事、创造故事、奉献故事,展现新时代青年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体验”栏目图文并重,注重特写与长镜头结合,纸媒与新媒体融合,记录时代大潮中的青年,透视青春故事背后的时代。言论栏目“青年观”,小切口、大视角、新表达,探讨青年现象,回应青年关切,引导青年舆论。报道中,我们力争以伴随式引导,清新化表达,不卖关子不绕弯子,让广大青年爱读爱看。 临近春节,以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的工作状况、权益保障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新就业群体的真实工作状态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愁和盼?如何把党和政府对新就业群体青年的关心关爱传递给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紧跟热点、主动策划,强化议程设置,聚焦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和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中的青年人,在《新青年》版,推出一批读者欢迎、有影响力的好报道、融媒体作品。1月20日,人民日报14、15版关注新就业群体,推出2个整版报道。其中,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赵世堂在权威访谈中介绍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具体措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2月6日,《新青年》整版聚焦工会驿站怎样更好服务新就业群体……一系列高密度报道形成了声势,回应了关切,多篇重点稿件获得全网推送,引发社会关注,起到了引导舆论的效果。 聚焦青年:以青年视角激荡青春力量 实践中,我们让青年人来讲青年的故事。做策划时,聚焦青年群体,报道中,让青年唱主角。我们还坚持“开门办报”,积极选用青年作者的投稿、来稿,让版面和稿件更贴近青年,富有青春气息,展现昂扬向上的面貌。 聚焦人物典型。报道青年典型的故事,让广大青年学有榜样、行有方向。近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各地的青年典型,展现奋斗在科研创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服务群众、返乡创业等一线的年轻人的故事。为写好青年人物典型,记者深入采访,以生动的笔触,写青年典型的责任、使命和奋斗,人物立体鲜活、昂扬向上、可触可感。2024年12月22日,《新青年》整版推出“2024青春相册”报道,讲述人工智能训练师、壁画修复师、民宿经营者等6位年轻人的故事,他们追逐梦想、激扬青春,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推出现象报道。第一时间报道、分析与青年有关的社会现象,能更好释疑解惑,正确引导青年。依托《新青年》版的“青年观察”栏目,我们密切关注青年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邀请权威专家“把脉”“开方”,让广大青年树立正确认知,客观理性,明辨是非,积极向上。4月13日,新青年版“青年观察”栏目推出报道《平视世界 自信自强》,展现当前年轻一代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平视世界,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时更自信、从容、坦然,让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更加丰富多彩、可亲可爱的现象。4月29日,推出“新青年·时代之问 青春作答”特别报道,聚焦青年企业家、科研工作者、乡村致富带头人、义乌商户等来自不同行业、奋战在各自岗位的10位青年人,用两个版的篇幅,集中展现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当代青年自立自强、挺膺担当的故事,引导广大青年将个人前途命运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与青年话题引导机制成员单位环球时报等联动推出评论《应对美滥施关税 怎么上好这堂“大思政课”》《全球化视野下五四精神的当代内涵》等,引导广大青年更好认识当前形势,坚定信仰、明辨是非,保持战略定力和理性判断,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 开展体验式报道。如何更深入了解青年群体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我们依托《新青年》版“体验”栏目,积极开展来自一线的体验式报道。2月11日,《新青年》以整版形式,推出记者跟着大货车司机从河北出发,运送年货到江苏的体验式采访报道。3月2日,《新青年》继续推出整版报道《一路奔忙,跑出便利生活“加速度”》,展示外卖骑手在一线城市奋斗打拼的故事。 共情共鸣:以年轻语态“圈粉”青年 我们在做青年话题宣传报道时,强化受众意识,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让好报道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持续改文风。按照社领导要求,在改进文风上持续下功夫,记者编辑践行“四力”,转作风,改文风。以《跟着“卡友”送年货》报道为例,记者以平实而细腻的文风,把货车司机的生活和情感真实地呈现出来。这种写实风格,让文章更有力量。比如,货车司机朱文超在卸货后掰着手指头一笔一笔计算收入,寒冬在车上过夜时矿泉水都“冻得硬邦邦的”,疲劳驾驶遇险后吸取教训把微信名改为“我不赶时间”……这些描写让文章充满了画面感,读者也深受感染。《一路奔忙,跑出便利生活“加速度”》报道,记者同样在改文风上下了不少功夫。为更好呈现外卖骑手的日常工作,记者冒严寒跟随骑手送餐,记录其“争分夺秒穿街巷”的日常,通过细节场景刻画,使报道“冒热气、带露珠”。 打造好版面。做好青年话题报道,要用青年人爱看的语言和版面来呈现。在“新青年·时代之问 青春作答”特别报道中,两个版紧扣“中国底气 青年志气”“何以中国 何为青年”,编者按开宗明义,导向明确。选取的图片紧扣主题,精心设计图表,形成视觉冲击力,使两个版丰富的报道内容握指成拳,有分量更有力量。 新媒体呈现。当代青年被誉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习惯使用新媒体平台获取资讯,这就要求我们以新媒体思维,生产的优质内容在多平台转化、投放,触及更多青年受众。《新青年》版与新媒体中心、人民网密切互动,针对95后“Z世代”群体,依托“青创营”融媒体工作室强化融媒体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创新,努力贴近,提高传播的精准化、抵达率。“新青年·时代之问 青春作答”特别报道刊发后,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专题集纳,浏览量超过200万。人民网客户端、人民网微信公众号均集中展示报道。人民网微博也依托此次特别报道推出相应话题,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与。 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赢得青年话题的定义权不是贴标签,而是贴近青年伴随式引导,引发共情共鸣。主流媒体需以“青年视角”重构叙事逻辑,以“青年参与”激活传播效能,以“青年成长”检验内容价值。唯有在走近青年、贴近青年中深化引导、在融合创新中聚合发力,才能引导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真正成为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5年5月(上)。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