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浪潮下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经济报道2025年05月 作者:马思远 来源:传媒评论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AI技术浪潮下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经济报道
从文章写作到图片、影像的生成,以DeepSeek、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被运用在各行业中,据新华社相关统计,超半数新闻媒体(51.2%)已开始应用生成 ... 内容:
AI技术浪潮下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经济报道
从文章写作到图片、影像的生成,以DeepSeek、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被运用在各行业中,据新华社相关统计,超半数新闻媒体(51.2%)已开始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面对AI浪潮,传统主流媒体从业者是否会成为“前浪”被拍打在历史的沙滩上?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又要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甚至是借用好AI技术,采写出更多适应新传播趋势的经济报道? 1 面对技术浪潮 媒体面临多重冲击 2024年,是传媒行业变革发展的关键之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普及,新闻采编、生产以及传播模式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采写方面,其实早在2017年,新华社就搭建了国内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 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撰写稿件。而随着技术的飞速迭代,在“投喂”足够多的材料后,AI撰写常规消息、经济数据分析等稿件驾轻就熟,不仅速度远远超过人类,在稿件质量上也不相上下。2025年全国两会现场,两位特殊的“记者”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来自深圳的具身智能(能够在物理世界中自主地感知环境、做出决策、执行动作等)机器人“夸父”以“特约记者”身份亮相;来自江苏的人形机器人“苏小麦”,不仅担任所在报道团队的主持人工作,还参与了两会的新闻访谈、短视频拍摄等。从机器人举话筒采访,再到AI后台编辑写稿,似乎随着技术的发展,采、编、播等环节正不断被人工智能替代。 除了制作过程的颠覆,人工智能在传播形式方面更是花样频出。众多自媒体通过爬虫抓取信息,再通过人工智能写作,在短时间内就可生成与主流媒体相差不大的即时消息。例如在最近“杭州六小龙”的这波热点之下,虽然主流媒体做了不少报道,但是在网络以及移动端,更多流量被大量自媒体所吸引,他们通过人工智能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凭借着消息来源广泛、采编流程短、响应迅速等优势,形成了铺天盖地的舆论声势,进一步抢占舆论阵地。这些报道或许很多只是“标题党”,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流媒体经济报道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可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了自媒体低成本挑战传统媒体的机会。 2 发挥自身优势 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在各类新闻媒体的应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相较于传统记者的报道,人工智能生成稿件依赖储存数据和海量计算。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这些数据和算法不具备完全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虽然生成速度快,但存在“言之无物”“前后矛盾”等问题,整体逻辑性、准确性存在很大偏差。综合而言,AI技术还处在迭代发展阶段,我们要如何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自身优势,强化经济报道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1.穿透数据表象,揭示经济本质。经济报道是一项以反映经济活动、方针政策和发布经济新闻为核心的报道活动。各部门定期发布的经济数据、相关政策是报道非常重要的新闻线索信源,人工智能擅长快速处理这些海量数据并生成基础分析,但挖掘其背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往往需要专业记者的深度洞察力以及专家的精准点评。 2.深蹲一线调研,讲好经济故事。经济工作千头万绪,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一条好的经济报道一定是在新闻现场跑出来的,绝非坐在办公室里借助AI编出来的。要将经济现象与蹲点调查相结合,让事实说话、让一线的经济参与者说话,通过鲜活的经济故事,破解经济报道内容晦涩难懂、套路千篇一律等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浙江卫视经济组的记者一竿子插到底,直奔温州龙港、舟山自贸区、丽水龙泉进行一线蹲点,采写了《从一个“镇改市”看新型城镇化探路先行》等6条改革相关的经济报道,通过蹲点火热的改革第一线,讲好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基层实践故事,全网点击量超百万次。 3.挖掘经济热点,前置报道策划。优秀的经济报道往往都要与国家战略,例如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等热点进行紧密结合。但如何生动讲好这类宏大主题,就需要记者深挖内容,通过前置策划,将主题的高度与内容的深度进行有机结合。例如浙江卫视在2025年3月22日播发的报道《一张流程图带动的三次投资》,就是一条提前策划的小切口经济报道,衢州智造新城管委会在帮助项目落地过程中,制作了一张服务流程图吸引了一个百亿项目的三次追加投资。流程图并不起眼,但这背后体现的是浙江在“千项万亿”工程的推进中,如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带动大项目加速落地。 3 巧借AI之力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在当下,经济报道是主流媒体的重点项目、优势项目。在经济报道中,我们要善于借势而为,从“人工主导”向“人机协同”转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全面重构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全链条,不断形成“大融合”的思维。在新闻报道的策划上,浙江卫视借力自主研发的AI工具“智媒果”,通过实时联网,捕捉热点话题,再结合各档新闻栏目的实际需求,形成选题策划单,助力经济报道抢抓好新闻的第一落点。在报道内容的制作方面,AI能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 有些时候它的回答也能给报道提供启示和灵感。例如在2025年的全国两会中,浙江卫视推出的特别策划《两会双声道》,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其中AI大模型在全网抓取信息,提取高频词、关键词,并依托海量数据提取学习以往新闻画面中的特征和风格,实现了虚拟素材快速生成,协助记者从开放、民营经济以及创新等角度对两会报告进行全方位深读。在报道后期传播的角度,AI更是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一方面AI技术能够制作新闻海报、数据图表或是创意视频,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已实现高效率的视频拆条混剪、一键成片,创作模拟仿真动画,这些“无中生有”的画面能够直接填补经济报道中的视觉空白,还原新闻事件场景,帮助受众更好理解报道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创制数字分身,也为各大名记者、名主持、名编辑开辟出新赛道,以小成本投入换取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多的创作时间,例如中国蓝名嘴“果子说”已常态化使用数字分身,发布原创评论作品。 4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无疑是为经济报道的生产和传播注入了新动能。但在技术的狂飙中,记者不仅应该是人工智能的“引路人”,更是数字时代的“文明守夜人”——在算法浪潮中锚定价值坐标,于众声喧哗中守护公共理性,担当起“社会压舱石”的使命。主流媒体要以“四力”为根基,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使命担当,以“脚力”深入一线、以“眼力”洞察本质,以“脑力”穿透信息迷雾,以“笔力”校准舆论导向,在全球化竞争中讲好中国经济故事。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