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边角料做文章2024年11月 作者:段存章 来源:老记说事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利用边角料做文章
段存章
问:我在采访中掌握到大量材料,除写主要报道使用以后,剩下不少边角料,扔了可惜,放着无用,你看如何处理?
答:我的办法是收集起来,存放起来,分类整理,一旦碰到新的主题, ... 内容:
利用边角料做文章 段存章 问:我在采访中掌握到大量材料,除写主要报道使用以后,剩下不少边角料,扔了可惜,放着无用,你看如何处理? 答:我的办法是收集起来,存放起来,分类整理,一旦碰到新的主题,就“聚沙成塔,红线串珠”,把有用之材重用起来。 例文: 小事联想 这里回忆的是几件互没联系而又可联想的小事。 先说头一件,当年我进城参加工作后,第一次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回家看奶奶。进村口时,远远看见一位身背布口袋的老人迎面走来,还没等他看清我时,我已跳下车,恭恭敬敬站在老人面前说:“大爷,你上哪?”“走亲戚!”一阵亲热的问寒问暖,我又跨上车走了十来米,只见他扭回头来喊我:“多住几天啊,等我回来好好坐坐!”这件事在我的记忆仓库里没有存住,十多年后,我又一次返乡探亲,听说这位老人重病在身,怕不久就要离开人世,我赶去看望,他很激动,想不到他提起那次村口相遇的事,他说:“存章,你没忘了咱庄稼人,那回路上碰面,你没架子,远远就下车跟我说话,我看,日后你有前程!”这话深深印在我的脑里,几十年难以忘记,常常想,为什么老人临终还记着那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见乡亲下车。如果不是这样,我骑车侧身从老人面前飞过,那么我在老人眼里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再说第二件,我在大寨任常驻记者时,结识了不少乡村支部书记,后来,有的人飞黄腾达,当了公社书记、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省委书记……在这些人中,有的地位高了,与群众关系亲亲热热;有的却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很快摆起“老爷”的架子来了,大寨附近的一个村支书,荣升昔阳县委书记后,立马与记者们感情淡了,见了老百姓头昂得高高的,走路迈起八字步。有一天他坐着吉普车下乡检查工作,路过他家乡附近的一个山村,好多老熟人从地里下工回来都看见了他,以为他会下车见个面,万没想到车速加快,“官”人晃身而过,留下一股迷眼的尘土。一位老农民对我讲起这件事,非常生气,他说:“当官没三天就忘了根,看你能蹬打几下!”事也巧,这位一时红的干部,被老农言中,居高位三五年就摔下来了,粗手黑脚的农民并非算命先生,但他们的感受反映了共产党选拔干部的标尺,脱离人民群众的“官”,不管他一时多威风,早晚还是逃不过群众的眼睛的。 还有第三件,每次记者回京开会,都带些发生在基层群众中啼笑皆非的故事。有一次,一位领导干部乘坐小卧车下乡检查扶贫工作,在半路上向群众问路,站在路边的人明知道扶贫点在南边,却挥手向北一指说:“在那边。”小车朝着所指方向的公路奔驰几十里,不见村庄又停车问路,得知走了冤枉路。当他们驱车返回原路时示路的群众已不见影踪,领导气得火冒三丈,破口大骂“如此刁民,竟敢骗路!”我听到这件事,心心里很不安,群关系对立到如此程度,说明群众由过去的“盼干部’如今变成怕干部、哄干部。干部乌纱帽再大,你能压群众的话,但压不服群众的心啊! 以上这三件事,常在我心头放不下,一想起来就搞得我六腑不安。听众人议论,如今一些领导干部只顾上边的“腿”,不管下边的“根”了。意思是说,我做官只要抱住上级某某的“腿”,你下边的“根”(群众)无关紧要,如今不像战争年代,干部离开群众,不会掉脑袋的,现在当干部有“根”没有“根”,官位照样升,即使在此地没干好,调到异地还可升一级,你说气人不气人,这种选拔和管理干部的体制,群众监督只是一句空话,难怪群众说急话:当年战争时期,敌人进村,共产党的干部藏在我家,我拿出儿子的命换干部的安全;要到现在,敌人来了,我会告诉他干部在哪里躲着。这惊世之言,但仅能说是气话吗? 人常说,水能载舟,又能覆舟。得众者兴,失众者败,人民的勤务员(干部)是鱼,离开群众的水怎么能活呢? 作者简介 段存章: 他从通讯员成长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他曾常驻大寨记者10多年。 参加全国两会采访报道10多年。 曾讲授新闻采访课多年。 出版新闻著作《大山情》《采写新闻的困惑与出路》《独家新闻怎样采写》《消息采写三讲》《记者酸甜苦辣》《从通讯员到高级记者》等。 他常说:“脚印留在群众中,文凭写在版面上。”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