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写作 >> 写作技巧 >> 新闻采编故事|用心交流,是最舒服的感觉

新闻采编故事|用心交流,是最舒服的感觉

2024年11月  作者: 歌小吕  来源:明月照骨筋 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新闻采编故事|用心交流,是最舒服的感觉   每天打开投稿平台,像进入了一场未知的对话。   一个整洁有序、排版精美的稿件,总让我眼前一亮。   标题简洁、段落清晰、图片排布得当,这样的作品让我从 ...
内容:

新闻采编故事|用心交流,是最舒服的感觉

 

  每天打开投稿平台,像进入了一场未知的对话。

  一个整洁有序、排版精美的稿件,总让我眼前一亮。

  标题简洁、段落清晰、图片排布得当,这样的作品让我从一开始便心生愉悦。虽然作者未曾谋面,却能感受到一份用心。

  这种用心,是一段无声对话的良好开端。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字是门面,书是屋”。不仅是对写字的要求,也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

  当一篇稿件打开时,字如其人,呈现的状态不只是作品本身的内容,还有创作者对交流的态度。排版整洁的稿件让我更愿意细读,甚至在修改时也多了一份耐心。通过作品传递心意,以平台搭建桥梁,我也希望以同样的用心回馈作者对这份沟通的重视。

  当然,也会有一些稿件让我“上头”。

  比如,今天早晨打开的第一篇稿件,是直接从其单位公众号复制粘贴到投稿平台进行投稿。

  直接从网络平台或文档中复制过来,没有经过记事本,也没有在投稿平台中进行任何排版调整,结果就是:

  字体大小不一、段落没有分开、首行没有缩进,甚至插图杂乱无章,段落的顺序也会打乱。根本无法审阅。

  如果这篇稿件要通过审核编发,我需要把文字复制过记事本,将照片一张张另存,完成后,重新上传到投稿平台,一张张照片也要上传。

  但是我一天要看的稿量比较大。

  面对这样的稿件,我的心情会被瞬间拉低,就像走进一间杂乱无章的房间,不知从何下手。不是不愿意审阅,而是那种“我不被重视”的感觉扑面而来。隔着屏幕,这种感受尤为明显。

  我常常在想,这样的差异背后,是否也折射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和一个人聊天很舒服,大概也是一种类似的体验。对方懂得倾听,表达有条理,语气温和友善,能察觉并回应我的情绪。相反,若对方言辞粗暴、毫无逻辑,随口而出、不加思考,便会让我感到自己落入了无声的深谷,缺乏回应和共鸣。

  其实,隔着屏幕的与面对面的沟通本质上没有区别。

  一个人是否重视这段交流,从细节中便能一目了然。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收到一位新通讯员的投稿,稿件内容虽然生涩,但排版精致,用词朴实。我不仅一字一句帮她改进内容,还附上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后来她回复我:“您的修改让我觉得被认真对待了,这让我有信心继续写下去。”这样的对话,不就是一种让人“很舒服”的交流。

  我们常说,沟通是需要技巧的,但实际上,技巧背后是态度。

  一个排版整齐的稿件,或是一场愉快的对话,说到底,都离不开“换位思考”和“用心”。

  当你在投稿时,把稿件排版得更整齐一些,这不仅仅是为了让我更好地阅读,也是在传递一种尊重与友好;而当我收到这样的稿件,必然也会用同样的心情去认真对待。

  这是双向的努力,是一次愉快对话的基础。

  回到稿件编审的日常,其实,我总愿意用这样的态度去看待每一篇作品,即便那些排版不够好的稿件,也未必代表通讯员的态度不到位,或许只是缺乏经验或疏忽。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排版整洁、内容用心的稿件,永远会让人更愿意去读、去改、去交流。

  我不擅长聊天,从前我的聊天对象可能仅是家人,同事。通讯员队伍建立起来并逐渐壮大后,我需要应对庞大的咨询沟通,对我来说压力巨大,我的回复也可能有让人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说实话,我花了两年时间,才逐渐去适应,或者说现在能应对了。

  生活是一场漫长的对话,稿件也好,聊天也罢,都是我们彼此联结的方式。当我们用心去对待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时,那些美好的感受就会在不经意间流淌出来。

  2024年11月22日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新闻采编故事|用心交流,是最舒服的感觉
· 再说特写的写作
· 新闻规律五字经
· 用对“朋友圈”,精彩自然来
· 警方通报“记者采访被袭”,中铁七局发声
·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减什么?加什么?
· 学会用眼睛写文章
· 就事论事与就事论理
· 四大技巧,教你怎样修改稿件!
· 不用这些词,就不会写新闻了吗?
· 用好点睛之笔——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 为啥典型总是“溜之大吉”?

推荐 . . .

4年了,湖北省首家地市级融媒体中心效果如何?
4年了,湖北省首家地市级融媒体中心效果如何?
好新闻,敲在时代绷得最紧的弦上
好新闻,敲在时代绷得最紧的弦上
宣传干部必备书《采编实用技巧88讲》出版发行
宣传干部必备书《采编实用技巧88讲》出版发行

相关 . . .

· 中央新闻单位驻河南记者站持证人员名单
· 新闻写作中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
· 如何写好“导读”
· 徐立京:经济日报高级编辑、人事部主任
· 吴邦国同志逝世,《人民日报》对重要人物
· 新华社公布新增57个禁用词,三思而后言 !
· 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 李德民:人民日报原编委
· 原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去世 曾因故被撤消
· 刘 畅:人民网人民数据副总经理、总编辑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