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新闻报道史上的十大难忘记忆 (9)2019年07月 作者: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历史前行的洪流奔腾不息,每到一个关键的节点,总能见到新闻人的身影。他们用镜头捕捉动人的瞬间,用文字记录时代的细节,在重大历史时刻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在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传媒频道细数70年新闻报道史上的十大难忘记忆,让我们一同感受记录时代变迁、推动社会变革的新闻力量。 内容:
9、汶川地震报道:网络发挥主流媒体作用 2008年可以说是中国网络传播的转折年。在这一年,网络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的特殊作用使网络当之无愧地迈向主流媒体。专家认为,互联网超过报纸和电视台,成为震情反映最迅捷、多种媒体报道集大成的信息平台,同时也是公众大规模情感宣泄和意见交流的平台。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14时46分,发出第一条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仅半个小时,互联网上就出现了来自灾区的第一声呼救,阿坝州政府网站发布题为“阿坝州汶川县7.8级地震后发生三次余震”的信息。此后,许多灾区孤岛的重要信息,透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向外界传送。
![]() 人民网专题截图 5月12日地震当天,互联网上的新闻数量就达到3346篇。各大网站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开设汶川地震专题,比中央电视台更早开始滚动发布震情新闻,并派出记者赶赴灾区采访。一些网友自发制作和上传灾情文字、图片、视频,使互联网成为比电视、报纸更为灵敏的信息源。
![]()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民日报 汶川“5·12”地震标志着中国网络媒体已经成熟,从信息量到观点数量,互联网都无可争议地压倒了传统媒体,成为社会舆论最重要的发源地。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文章中说,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国的互联网再一次证明其主流地位,不是靠行政级别,而是靠强大的信息整合方式及对2亿网民的影响力。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