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自媒体时代党报如何有所作为 (2)2013年09月 作者:丁柏铨 来源:新闻爱好者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 当今时代,从传播媒介使用的角度看,已进入自媒体时代,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人们对如何界定和理解自媒体,会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分歧意见,但对自媒体给社会舆论格局带来的变化,当是没有大的争议的。自媒体给 ... 内容:了记者的采访纪录,批评民政部采访难,批评的尖锐程度是多年来所罕见的。它说出了人民群众想说的话,人民群众当然就把它视为知己。此事以及类似之事,树立了《人民日报》敢于为民代言和仗义执言的良好形象。
案例二:就北京警方对朱令案的表态所作评论说了大实话。 在人们对19年来一直未结的朱令案提出种种质疑的情况下,有关方面终于有了回应。北京警方法人微博“@平安北京”发布消息称,对该案件“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并坦承“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此案最终无法侦破”。《人民日报》旋即发表题为《朱令案,公开是一剂解毒良药》的评论,指出:“不透明是‘阴谋论’的温床,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信息沟通的不畅更容易引发人们的集体负面揣测。具体到朱令案,因为缺乏权威信息,围绕着扑朔迷离的案情,真假难辨的种种内幕,各种罪行的严厉质控,‘舆论审判’的偏激情绪,‘权大于法’的揣测推断,让社会付出了高昂成本,也透支了人们对司法的信心。”[8]此篇评论肯定了北京警方坦诚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言极是。它又一次道出了人民群众心中真正想说和最想说的话,给人的感觉是它越来越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了。 案例三:发微博批评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沦为“家奴”。 媒体人罗昌平通过微博实名举报时任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刘铁男以后,该局新闻发言人根据刘的授意,表示罗昌平举报内容纯属诬蔑造谣,正在报案、报警,并称刘铁男本人已知晓此事。而5个月后,刘铁男被证实正在接受调查并被撤职。《人民日报》微博就此事评论说:“从被实名举报,到新闻办负责人否认严斥,再到今天证实接受调查,刘铁男的‘剧情’跌宕起伏。实名举报在先,组织调查在后,这再次说明,创造条件让公众监督,是反腐制度化不可或缺的正能量。同时也要警醒:新闻发言人本是公职,怎会沦为‘家奴’,为个人背书?”[9]这篇微评论,引人注目之处有二:一是用了“家奴”“背书”两词,可谓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说话到位、精准而又很有分量;二是用微博发声,把自媒体拿在手里,更方便与读者的对话与互动。 在以上三例中,既有对正例的肯定和褒扬,也有对反例的批评和抨击(舆论监督自然而然寓于其中),表达的是人民群众真实的心声。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了民意,赢得了民心。看来,党报改革应更注重以心换心。 最后,文风上体现切实改进和明显进步。 不少党报的文风曾经是比较差的,充斥无生趣的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报道,充斥官腔官调和八股气,充斥模式化的报道和文章。多年来,公众久已形成党报枯燥乏味、难以卒读的刻板印象;虽然大多数党报不断改版、时有进步,但公众改变对党报的刻板印象,尚须假以时日。越是这样,党报就越是要在改文风方面加倍努力。 党报改文风,核心的问题是:要确立以受众为本位的观念,以受众乐意接受为出发点和归宿;从受众是否乐意接受,来考虑报道内容、报道方式、语言风格和版面呈现等一系列问题。受众厌烦的、抵制的,不应当是党报所坚持的、乐此不疲的。 改文风,很大程度上须改进话语系统,从人民群众富于表现力的、生动活泼的语言中汲取营养。《人民日报》自2009年7月1日启动的该报历史上的第13次改版,致力于从三个方面切实改进文风,很有成效:一是将刻板的公文语言转换成鲜活的新闻语言;二是将枯燥乏味的话语转换成生动有趣的话语;三是将四平八稳的官员语言转换成富于表现力的群众语言。而网络热词“给力”上了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而且进了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此举的深层次含义在于:表明了中央党报对于群众语言的尊重,对于改进自身文风的积极态度。 《北京日报》在改文风方面呈现出诸多亮点:时政新闻变短,版面信息容量变大;短评接地气,更有看头;小词短句增多,新闻更鲜活;“透气稿”有阵地,自主策划变得更多。[10]这一案例及其他成功案例说明:党报改文风,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目标是吸引读者阅读,以让他们喜欢看为旨归,而要义则是心诚,从心底里毫不含糊地将读者置于衣食父母的地位。 *在此文之前,笔者探讨党报改革的系列论文有:《论党报改革》(载《新闻界》2004年第4期)、《再论党报改革》(载《新闻界》2006年第5期)、《三论党报改革》(载《新闻界》2008年第1期)。此外还有《春风拂大地 兰芷芬芳长——党报改革十年回眸》(《编辑之友》2012年第1期)等。 (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1月)[R/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P020130122600399530412.pdf. [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打通“两个舆论场”——善待网民和网络舆论[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5119932.html. [3]丁柏铨.论新闻的另类不良文风[J].新闻记者,2011(11). [4]乾羽.期待媒体改版传递更多正能量[N].北京青年报,2013-01-03. [5]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社长周爱群思考当代报纸发展为我社“传经送宝”[EB/OL].http://www.lfcmw.com/content/2013-06/20/content_278437.htm?node=1434. [6]徐素军.党报必须实行“三大转变”(2013年5月10日下午,盐阜大众报社大会议室). [7]丁柏铨.党报的现实境况和对策[EB/OL].http://news.jschina.com.cn/gb/jschina/news/xzzj/node1316/userobject1ai4919.html. [8]陆侠.朱令案,公开是一剂解毒良药[N].人民日报,2013-05-09. [9]人民日报微博:新闻发言人怎会沦为“家奴”[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jcgc/20130513/091815439417.shtml. [10]贾薇.让清新文风更贴近民生——对北京日报改文风的亮点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3(3).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