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写半句空2023年10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本文指出,文章不写半句空,这是古往今来的行文要求。然一些媒体上的空话、套话,严重妨碍着这一要求的落实。
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空话、套话带来的危害,并介绍了删除空话、祛除套话、树立新风的一 ... 内容:
本文指出,文章不写半句空,这是古往今来的行文要求。然一些媒体上的空话、套话,严重妨碍着这一要求的落实。 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空话、套话带来的危害,并介绍了删除空话、祛除套话、树立新风的一些具体作法。 不知从何时起,媒体上出现了空话、套话。近些年来虽有所好转,但仍时有所见。 一、空话套话危害大 请看下面两例: 例1: 为了落实公司领导关于关心员工身体健康的重要指示和办公室发出的具体通知,XX科全体同志集中学习讨论,大家表示身体是工作的本钱,一旦要把这事摆在日程上来高度重视。会上还做出一个落实领导重要指示的包括坚持工间操在内的4条规定。 例2: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厚植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铆足干劲、勇毅前行,就一定能汇聚无坚不摧的磅礴伟力,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以上两例算不算空话、套话?可能有不同看法。但我觉得这两例是典型的空话、套话。 先看例1,且不说为了一个指示开会的事儿值不值得写,仅就写法而言,“为了……”的写法就是一个套话模式,有不少稿子开头都是这个写法。不是说这种写法不对,而是说要看场合、看材料,一味硬套、千篇一律,岂不让人心烦? 稿中所写“大家表示……”,口吻、语气不大对,不知从哪儿照抄来的空话。 再看例2,第一个句号后面的那一大段文字,道理都不错,但有点“过大、过空”。读着这句子,感觉好像在哪篇社论里看到过,缺乏针对性,没有新鲜性。 空话套话造成的影响较大,其败坏了文风,损害了媒体声誉,误导了年轻媒体人的写作方向。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坚决整改。 二、如何祛除空话套话? 写文章贵在有新意,文字方面则要有新文字。这里讲的“新文字”,就是作者自己写的文字,不是“袭蹈别人一言一句”,更不是抄转某些媒体上的空话套话。 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的对联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不写半句空”,当成为行文的一个重要标准。 如何做到“不写半句空”呢?主要是以下3点—— 1、删空话。 鲁迅先生曾言:“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空话就是这些“可有可无的字、句、段”,把这些删除,不但不影响文章质量,反倒能使文章干净、精炼。 2、祛套话。 人们之所以反感套话,是因为套话是一种不分场合、不见情况的表达模式。在文章中充斥着这些套话,文章就没了特色,失掉了它的作用,务必要坚决祛除。 也许有人会问,报道工作中经常有一些规范、统一的提法该如何使用?回答这个问题要说两句话:行文时对一些规范、统一的提法,无疑要坚持使用。不但要用还要细心核对。但这些规范提法与套话不是一回事儿,不可混淆。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知。 3、立新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文字丰富多彩。面对一个客体,十个写者就有十种写法,且文字表达各有风格。在这一方面我国作家具有好的传统,巴金文字不同于老舍文字,王蒙文字有别于路遥文字,他们的文字风格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为人们所称道、所赞赏。 媒体人当然不同于作家,但在文字运用上都有共同的追求:“不写半句空”“辞必己出”“将陈言务去”。这是一个可贵的追求,也是一个行文准则,更是一个严格的标准。举凡媒体人都应以此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颇具特色的文章!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