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益善—电视采访准备2017年09月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培训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电视采访在电视节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采访前宁可准备过头 ,也不要准备不足。
“多多益善”不仅仅是体现在准备的资料数量和种类上,还应该在对采访遇到的各类问题的前期预估 、解决方案、进程 ... 内容:
电视采访在电视节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采访前宁可准备过头 ,也不要准备不足。 “多多益善”不仅仅是体现在准备的资料数量和种类上,还应该在对采访遇到的各类问题的前期预估 、解决方案、进程设置等等方面。 本文分别在研究选题的新闻价值 、准备采访所需 的相关资料 、制定采访提纲 、准备 正式 采访前的辅助因素等四个方面对电视采访的准备。 研究选题的新闻价值 (1)判断新闻价值 采访选题的选择就像是从芸芸众生中找寻乱世英雄,有的气质非凡一看就是“将帅之才”,有的虽相貌平平但潜力无限 ,详细解析过后必成大器。重大事件的发生绝对属于气质非凡的“将帅之才 ”。 用新闻的视角发现重大事件中的特等稿件选题的难度不大。因为“大事件 ”都是新闻工作者所追逐的焦点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关键在于抢得快不快罢了。 与之相比,在看上去一般的题材中判断选题的社会重大价值 ,难度就很大了,这就要求记者对舆论导向和价值观判断拥有较高的掌控 ,同时记者也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理论水平 。 (2)明确采访的大致方向和目的 电视新闻记者在判断新闻价值过后,能够对报道的大致内容以及情况基本推测出来 。在采访之前,记者只有对报道内容有了大致预测,才能在接下来的采访工作中更有的放矢的提问,从而使采访过程变得简洁高效 。 采访工作绝对不能是盲目的、随意的,应该是目的很鲜明。另外,每一次进行新闻采访工作 ,记者都需要配合编辑部的整体思想构架 。 因此,采访对象“怎样确定”、“怎样的顺序”、“采访的目的与意义”都需要在采访行动之前敲定下来 。 (3)选取最佳的报道角度和提问风格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电视节目是做给观众看的,只有知晓观众的诉求,电视节目才会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 因此,预设这一问题将直接关系到记者对“为谁写新闻”、“站在哪个立足点看事件 ”、“用什么视角去寻找 、挖掘新闻事实 ”等问题的思考 ,落实“人无我有 ,人 旧我新”的采访策略 。 除此之外,处理好报道的角度问题还有两方面 的作用 :首先是便于电视新闻记者选择最佳的创作角度,能够一入手就抓住事物双方或多方的关联点或矛盾冲突 ,迅速地找出采访的新闻点。 其次是可以帮助记者熟悉同类新闻题材的报道情况 ,避免记者出现雷同报道 ,从而促使记者尽心挖掘新鲜的事例和亮点。 提问风格也是采访的内容。提问的风格要与采访者的个性 、身份匹配 ,不过同一位主持人或记者在采访不同的被采访者也要有不同的提问风格和技巧,找到了合适的报道角度再运用合适提问的风格也就会使报道更加真实可信 、舒服自然。 准备采访所需的相关资料 (1)准备与采访者相关的资料 对于选题有了大致了解过后 ,记者所要做的就是具体的资料准备了。准备的资料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由被采访者自己所能提供的语气有直接关系的现成文字资料,如被采访者的回忆、文章等。 间接材料:一般指与采访对象有关的一切文字的非直接性资料 。包括与选题相关的业务知识 、政策法规等 ,研究了解背景能够丰富 、加深对时间 、人物的认识 ,增强洞察力 ,发现线索 ,合理使用 ,从而拓展节目视野 ,深化节目主旨。 (2)必要的知识准备 记者的采访活动往往涉及到各行各业 ,这就意味着记者电视采访的准备应该努力的成为一名“杂家”。 无论是政治 、经济还是法律 、文史 、科技 ,哪方面都要说出个一二三四 ,这是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新闻工作者在平时应重视的知识累积 。 新事物是层出不 穷的 ,这使得这种累积是无止境的。所以 ,新闻记者一定要经常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一旦确定采访目标,立即突击进行知识准备。 制定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记者实施访谈的指南,方案越清晰越周密,节目做起来就越顺利。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技巧。 记者应该避免问过大过于空泛的问题 ,有的问题一说出来 ,可能写一两本书也未必说得明明白白,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 ,被采访者会不知从何说起 。保持动态思维 ,同时注意要适当留白。 (1)确定采访的报道中心 记者的报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就是要用手中的笔和肩上的摄像机对社会行驶舆论监督 、主持正义 、提供服务 。 而新闻所使用的资料大部分是采访拍摄的人物对话 、动人 的细节和有声有色的现场画面 ,如果没有一个中心来统领 ,就会变成一堆杂乱无序的画面 。 所以对于收集来的资料 ,记者需要仔细的整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立意归纳出写作的中心再进行采访拍摄。只有这样才能围绕中心选择新闻事实 、组织新闻素材 、策划稿件的结构 。 (2)确定采访提纲的大体结构 一些经验不足的记者往往提问时没有章法 ,问不到要点 ,老练的记者在偶然情形也难免大 脑空白,美国的一位新闻学教授推出了一个提问方式 :即目标一 困难一 方法一开始 。这实际上是四个问题 : 目标 :你们做这件事是为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 困难 :做这件事的过程中碰到哪些难题? 方法:这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开始:打算做这件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万能公式,只能应急,记者每次采访的内容 、情形都不一样 ,还要 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 (3)设计采访的重头戏 采访需要有重头戏 ,这就好比一台好看叫座的电影一定要有高潮点。重头戏设置的位置不是机械的设计在采访的中后期 。而是需要根据采访的主题 、中心 、内容和被采访者的回答随机而动。 比如在麦克 ·华莱士访问江泽民时 ,采访的主题自然是中美关系 ,所以采访从始至终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第一个问题就开门见山问江主席是否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一下中美关系的现状 。接下来访问的前半部分都围绕着中美关系开展 ,而中后部分有了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 。 总之 ,电视采访需要采访调查才能获得客观事实的真相,从而向大众传播更有效的信息。 所以记者的采访准备也就是采访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电视采访的准备是多多益善:尽可能多的资料准备;尽可能多的内容分析;尽可能多的情况预估和解决方案 。 随着 电视采访 方式 的不断增多 ,记者对于采访的准备还应与时俱进、视野开阔,将电视采访准备的各个环节系统地纳入新闻传媒工作者日常工作之中。 毕业论文的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 ,应突出论文的创新点 ,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 若不可能得出应有的结论 ,则需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 、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