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笑傲江湖》:武侠剧的颠覆与变异2015年03月 作者:蔡坚 来源:视听界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
【关键词】 武侠剧;《新笑傲江湖》;于正剧;颠覆;后现代
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从香港向内地刮起了武侠风,金庸武侠剧风靡中华大地。经过数年翻拍之后,曾经吸引无数观众的金庸 ... 内容:
【关键词】 武侠剧;《新笑傲江湖》;于正剧;颠覆;后现代 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从香港向内地刮起了武侠风,金庸武侠剧风靡中华大地。经过数年翻拍之后,曾经吸引无数观众的金庸武侠剧似乎失去了魅力,不再受到关注。2013年,于正工作室出品的《新笑傲江湖》在湖南卫视热播,将武侠剧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带给金庸武侠剧新的活力。 一、颠覆传统武侠剧 (一)迎合青少年:武侠外衣下的现代肥皂剧 如果说正统的武侠剧展现的是江湖世界的恩怨情仇,那么,于正版的《新笑傲江湖》则打破了武侠剧的这一定律。这部剧由25%的于正和75%的金庸构成,金庸的75%只存在于配角的故事线,而主角及主线的故事成为了25%的“于正部分”。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于正的25%部分,一定是“颠覆”。于正颠覆了武侠的内涵,甚至颠覆了武侠可以涉及的外延部分。武侠在于正的手中,只是一个承载他所要讲的故事的外衣,在这个外衣之下,于正加入的是符合现代观众审美心理、尤其是网络观众爱好的肥皂剧情节。在《新笑傲江湖》第二集中,令狐冲首次出场便是一段华山派弟子与夫子学习的情节。在这一小段故事中,令狐冲与众师兄弟利用各种方法戏弄夫子,导致夫子气急败坏请辞而去。在岳不群夫妇挽留夫子的过程中,令狐冲更是以一记弹弓打中夫子的脑袋,令夫子坚定了请辞之心。 无论是金庸的电视剧观众,还是金庸小说的读者,都对令狐冲这一人物印象深刻。令狐冲的形象首先是正直,其次才是放荡不羁。但是《新笑傲江湖》中的这一段情节却把令狐冲的放荡不羁夸大到了 “无厘头”的状态。这样的故事情节也常出现在青春都市剧中,以表现青春的悸动。如果按照原文、原剧的人物性格设置,这段情节几乎是毫无意义的,可是于正却用了近15分钟的篇幅来表现,成了本集的主要部分。这样的情节设置在剧中屡见不鲜:东方不败回忆幼时父母抛弃自己与妹妹的经历;女扮男装的东方不败宁愿受冻也不愿和令狐冲同睡,自己下床到地上睡,早上醒来看令狐冲生了火盆并感到温暖等等。这些完全脱离原著与以往版本的想象情节,更多来源于都市偶像剧以及情景喜剧,并不属于武侠剧。 于正利用都市肥皂剧的情节吸引着网络观众和青少年观众的视线。武侠,在于正的故事里,仅仅是一个背景而已。 (二)迎合网络:不可思议的爱情 《新笑傲江湖》自开播起,便注重全媒体的开发与拓展。2013年2月,《新笑傲江湖》在湖南卫视独播剧场及腾讯网同时首播。播出的过程中伴随于正及于正工作室的微博互动和《天天向上》栏目中剧组集体亮相式的宣传造势。在网络时代,电视剧的生存环境,已经拓展到网络及手机。从于正与湖南卫视在《新笑傲江湖》播出前后的网络炒作和话题制造可见端倪。 从内容看,自央视版本的金庸作品翻拍开始,编剧们就开始注重对作品爱情部分的侧重。随着电视剧市场的竞争加剧,对爱情故事的编织和爱情场景的渲染成为导演的用心之处。一部金庸武侠剧要在爱情环节上取胜,必须突破原有的构架,探索新的意涵。以往的版本中,《笑傲江湖》的主角必定是任盈盈与令狐冲;在爱情关系上,主要突出令狐冲对小师妹的爱,小师妹对令狐冲单纯的兄长之情,以及任盈盈与令狐冲的爱。然而于正版中的故事主角发生了变化,原本占据主要戏份的任盈盈、令狐冲、小师妹三人的三角爱恋关系被完全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东方不败与令狐冲的爱情故事。 在《新笑傲江湖》中,众多老版本电视剧中只是处于配角地位的东方不败一跃成为剧中主角。第一集东方不败便出场。为了让东方不败与令狐冲的爱情顺理成章,于正做了两个突出的变化,一方面是将东方不败的性别由男变女。自李添胜翻拍的版本起,多采用美女饰演东方不败,到了于正的版本,更是将东方不败塑造到了极致,他特意追加了剧集,在12集中利用东方不败的回忆告诉观众,东方不败本为女儿身,只是为了复仇掩饰,才一直扮作男儿。这样一来,一场突如其来、不可思议的爱情便顺理成章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加上陈乔恩的出演,让观众对这一爱情不但没有反感,更多了揪心与关注。另一方面,编剧颠覆了东方不败阴险毒辣的形象。剧中,东方不败的侍女玉娘为嵩山派美男计所惑毒害东方不败,被东方不败发现。当玉娘最终为爱自杀死在东方不败怀中时,东方不败流露出的是充满人性色彩的惋惜与深思。玉娘的临终遗言:“你不知道爱情的滋味有多么美好,就这么短短的几天,我宁愿用生命来换。你若有一天遇到了爱情,你也一样……”暗示着东方不败与令狐冲的爱情悲剧将成为故事的主体。 剧集结尾时,东方不败向令狐冲告白的段落:“我已经很克制我自己,我不想跟你扯上任何关系,自从我遇见你那一刻开始,我的心,就像跌进了深深的湖水,推不开,躲不掉……”令狐冲虽然没有回答,但是从翻拍者的引导和演员的表情不难看出“爱过”的潜台词。这样的设定彻底打破了原著的爱情故事脉络,产生了新的爱情故事。 当然,剧中不可思议的爱情并不只是主角身上发生的颠覆性片段,还存在于其他人物身上。如原著中令狐冲深爱小师妹,然而小师妹只是兄妹之情的这一段单恋,在《新笑傲江湖》中变成了纯情的两情相悦到之后小师妹遇见新帅哥的“劈腿”,似乎更带有网络热点的影子。又如,剧中以“基情”的话题进行调侃以符合网络受众的口味,当嵩山派抓住田伯光和令狐冲时,嵩山派弟子竟然对令狐冲和田伯光开起了性取向的幽默玩笑。这样的爱情观念和情节大大颠覆了原著和以往的翻拍版本,成为新版的特点之一。 二、后现代武侠的变异 (一)“侠”与“江湖”的消解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最重要的是要将主体性消除,解放现代主义布控下的单元个体。这意味着,后现代武侠首先要做的是打破传统武侠中的主体,及武侠的核心“侠”。 侠,作为一种社会角色,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武侠文学的源起,可追溯到先秦史书中有关侠、侠士的人物特写,而狭义的根本是一种入世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在,生死以之”。要打破传统武侠的主体,便要打破主角作为“侠”的身份和精神。 后现代视域下的新武侠时期,主要是利用赋予主角职业和打破“江湖”的方法来将“侠”的身份剥离,而这种方式也常常形成一个固定的写作模式进行一次次的复制。如在网络武侠小说作家中声誉极高的唐家三少,他的作品往往不将主角放置在脱胎于现实的江湖世界,而是自成体系地构成一个“想象中的大陆”,在这片大陆上的“侠”并不是侠士,而是一群对抗邪恶势力的特定的职业从业者,如《斗罗大陆》中的魂师、《绝世唐门》中的“骑士”。传统意义上以“侠”为职业的主角成了有特定身份的职业者。这方面,台湾的网络作家九把刀更是另辟蹊径创作了都市武侠系列。这种方式下,“侠”的身份被淡化,侠义精神成了代代相传的职业规范,武侠的主角彻底丧失了“侠”的光辉。 在金庸武侠剧的翻拍过程中,这种消解“江湖”的方式并不适用,文本和前作的江湖背景已经深入人心,一旦消解就彻底失去了翻拍的前提。在这样的情况下,翻拍者用巧妙的方法将“江湖”淡化。《新笑傲江湖》刻意将“江湖”概念淡化,直接的手段便是打破前版中恪守的江湖规则,将江湖世界变成主角个人成长的背景。主角成了在江湖中成长的人物,他们不再是简单地随着江湖的变动而牵扯命运,翻拍者们开始注重创造主角们的“前世今生”,将主角的个人养成过程扩大化,而将江湖与个人命运的牵连削弱。在这样的操作方式下,虽有江湖,却已非江湖,主角虽仍是侠士,但更多的是一个在练就神功、追求爱情路上成长的个人。 这样的去江湖化设定,使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简单,主角的追求也变得更加纯粹。故事成了“勇者斗恶龙”般的打怪升级过程,和“美女配英雄”的童话情节。这样平面而简单、毫无深度的武侠人物成长故事,就像RPG游戏一样,变成了单纯的升级与爱恋,浅显而无深度,更加符合后现代语境下的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二)对消费的迎合 从TVB版本到大陆央视版的金庸武侠剧翻拍,处于市场经济刚萌发的时代,消费社会的雏形带来了对精英理念的摒弃和消费概念的萌生。在这个阶段,金庸武侠剧里的“武”与“侠”的精神被弱化,而代表着男性与女性魅力的视觉化消费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突破小荧幕,真山真水拍摄,带有弱浪漫主义风格的央视版金庸武侠作品必然超越TVB版得到成功。 在消费主义影响下,电视剧发生了变化:消解意义而张扬欲望,反对永恒而酷好当下,弃置精神而嗜谈本能。本能与欲望成了最大的消费对象,无深度而炫目的刺激成了刺激消费的筹码。在这样的时代下,如果武侠剧不能追随消费主义浪潮,必然会被电视市场淘汰。电视剧制作多选择“性”与“戏谑”,武侠剧也只能以“暴力美学”和“裸露之性”吸引受众了。 于正采用了颠覆的做法,将令狐冲和任盈盈原本美好而跌宕的爱情故事打破,将任盈盈制造成一个观众眼中的“小三”形象,极致地描写东方不败的爱情追求,最后再将这一爱情打破,以满足消费主义影响下观众追求爱、又不信任爱与美好的心态。很多媒体评论于正在《新笑傲江湖》中展现的这一段爱情是“虐心”之恋。正是这种不求深度、又不断骚动人心的“虐恋”,在一片骂声与叫好声中为《新笑傲江湖》赢得了成功。 如此这般,武侠精神在消费主义的作用下已经消解殆尽,迎合大众视觉与情感迸发的颠覆成为消费主义下的武侠剧新貌。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