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短视频 >> 短视频讲坛 >> 首个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开播启示

首个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开播启示

2013年06月  作者:罗促建 王凯山  来源:《中国记者》杂志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时间启动国家应急广播报道程序。4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人民广播电台、芦 ...
内容: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时间启动国家应急广播报道程序。4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人民广播电台、芦山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的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在四川雅安地震震中芦山县开播。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对灾区民众定向播出的应急广播。

国家应急广播的作用

1.政府公告的发布者

    当灾难来临时,灾区群众最想知道的是受灾情况怎样、亲人是否安全、政府在做什么。在地震初期各种通信中断的情况下,电台就成了政府和群众进行联系的渠道,成为通信和指挥中心,确保抗震救灾工作的统一、有序进行。芦山应急电台成立后,每隔几个小时反复播报《芦山县国土资源局告全县人民书》,将需要立即处置的地质灾害点通报给受灾群众,提醒时刻注意地质灾害。

    为让芦山县群众更多知晓芦山县各级政府现在的工作状况,芦山应急电台特设专栏“救灾进行时”,每天上午10点都有两位芦山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到直播间通过电波和灾区群众交流。

2.新闻信息的告知者

    芦山应急电台开播后,每天把记者采访的新闻信息第一时间传送给灾区的群众。电台开播了“抗震救灾信息速报”“宝兴新闻”“寻亲热线”“气象交通信息”等栏目。

    4月22日下午5点,有志愿者到应急电台帐篷前,希望通过应急广播集合专业人员到龙门乡五星村搭建帐篷。电台马上播发,几分钟后,迅速集结了近200名素不相识、多个行业的志愿者开赴五星村。

3.公共服务提供者

    “听众朋友好,这里是国家应急广播芦山应急电台。已经有奶粉陆续送到芦山县城,有需要的群众可以到体育馆附近的母婴站领取。”自4月22日芦山应急电台开通后,每天都要播出几十次应急和实用信息。电台还推出知识性、科普性节目,为灾区人们提供自救施救、卫生防疫等多方面服务。

    4月22日下午,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工作小组给芦山当地百姓发放手摇式收音机。4月23日,电台邀请了急救专家王小刚通过电波连线,为芦山当地受灾群众详细讲解伤员的应急急救知识。4月24日,灾区进入防疫重点期,儿童医院专家秦小平做客应急电台谈灾区卫生防疫和儿童传染病预防。4月27日第三军医大学郑教授通过电台向群众介绍饮用水相关知识,确保灾区用水安全。这些信息给灾区的群众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4.灾区群众情绪的抚慰者

    在灾难中,人们往往面临恐惧、焦躁与不安,因此更需要心理和感情上的抚慰。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应急电台不是新闻事件冷静的旁观者,而是把自己作为事件参与者和亲历者,与灾区群众同呼吸、共患难。在电波中,应急电台不断重复呼号:“这里是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芦山地震灾区的亲人们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播发的政府公告也是这样:“全县的灾民亲人们,坚信我们一定能挺住,我们一定能雄起”。应急电台开播了“心与心的对话”栏目,采访地震中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志愿者以及灾区群众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

    为了对灾区群众心理进行专业的干预和抚慰,应急电台还经常邀请心理专家走进电台直播间对灾区的群众进行心理疏导。4月24日,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主持人冯雅婷采访成都市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雪飞,介绍赶赴芦山的志愿者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节。4月25日,著名心理专家杨凤池教授在电台为灾区群众讲解如何治疗心理创伤的方法。

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开播的启示

1.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从国际上看,利用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传播紧急信息、发布预警消息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欧洲、美国、日本等都把广播、电视等主要的传播媒介作为政府应急体系中最重要的信息发布渠道,并由此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应急广播系统。

    从芦山地震来看,我国应急广播系统的建立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现有的城市、乡镇应急安全指挥手段,还停留在打电话到责任人,再进行广播或人为动员疏散的比较传统的水平。反应速度慢、指挥效果弱,远远无法满足应急安全指挥的需要。

2.健全国家应急广播机制

    构建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政策法律规定和体制机制建设作为保证,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强弱程度分级建设,要将预防与应急紧密结合。

    建立国家广播应急机制,一定要立足于国家意志和全局意识。应急广播成立后,将按照“统一高效、资源共享”原则,与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完善应急信息发布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实现正确舆论引导。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提升新闻报道反应速度,掌握新闻宣传主动权和话语权。

    应急广播是国家应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应急广播的约束和保障应该尽快列入日程,健全应急广播相应法律保障。我们亟需制定应急广播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应急广播的责任主体、发布要求和信息来源,确保应急广播统一指挥、组织有序、责权清晰、各司其职、安全高效的运?转。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应急机制的建立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强弱程度分层建立,每一级都有相应的、具体的启动条件与内容指标。在我国,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可以据此分为四级,根据事件的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机制,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3.建设国家应急广播队伍

    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超常规处理,需要一支专业素质高、反应迅速及时的国家应急广播队伍。

    首先,在突发事件过程中,要迅速组建一支高效反应的媒体队伍。编辑记者需有超强的新闻敏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能极大缩短从突发事件发生到事件报道的时间间隔,并在极短时间内捕捉到最能反映事件实质内容的声音,并把这种声音及时传向听众,主持人要反应敏捷,语言要有亲和度,充满人文关怀。

    其次,应急广播被列入国家应急预案中,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运用广播媒介的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素质。同时,广播电台应协助公众提高危机时刻的媒介运用能力。按照德弗勒的媒介依赖理论,当社会转型、冲突增加的时候,人们对媒介的依赖会相应增加。如果公众不能寻找正确的信息渠道重新组织自己的信息环境,往往会不知所措造成更大混乱。这需要媒体能为公众提供一些灾变处理知识和正确的媒介使用方法,以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

4.建设全媒体联动“大广播”

    这次芦山地震中,以微博、微信为主的新媒体、社交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20日下午五点,新浪微博统计:有关四川雅安7级地震的微博总数6400万条;雅安地震寻人微博总数231万条;雅安报平安微博总数1008万条。

    微博展示了全民皆为报道者的景象,微信则展示在精准信息传递方面的威力,凭借相对紧密的社交关系和信息及时到达的特性,微信在此次雅安地震后甚至承担了报平安的任务。4月20日下午,微信就推出“雅安地震救助”公众账号,此账号系地震救助信息集散平台,主要用于发布四川雅安震区最新情况、实用救援信息,收集网友寻人和报平安资讯。

    虽然,微博等新媒体还存在信息过载、信息真假难辨、信息碎片化等问题。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利用网络、手机、掌上通讯工具等新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建立更加开放、积极互动的信息传播平台,能有效增强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传播能力。因此,在构建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时,还应当着力探索媒介整合传播的作用,增强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信息汇集、处理、分发能力,增强应急信息的有效到达,使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更完善,使应急广播走向“大广播”——全媒体联动的应急广播,真正发挥应急广播方便、迅速、高效的职能。(作者单位分别是:广东惠州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土”味短视频为什么火?
· 短视频创作,广播主播怎么融?
· 总台开设《驻站观察》,观察谁,咋观察?
· 打造优质短视频文案的五个建议
· 短视频创新表达的4种方式
· “短视频热”成就“思政时刻”
· 短视频创作中的诚与真
· “短视频+直播”应注意改进的几个问题
· 辩证地看待“万物皆可短视频”现象
· 无底线摆拍短视频该严治了
· 短视频整体故事内容相近,属于侵权吗?
· 用好短视频载体,激发红色文化活力

推荐 . . .

严继勋:《四川观察》原创短视频部主编、内容创意总监
严继勋:《四川观察》原创短视频部主编、内容创意总监
聚焦媒体融合拥抱智慧电视
聚焦媒体融合拥抱智慧电视
电视媒体如何走进5G时代
电视媒体如何走进5G时代

相关 . . .

· 短视频新闻的特点、问题及提升策略
· 采访中记者的注意力、站姿、穿着及其它
· 浅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 “微”我所用:交通广播节目微信运用的探
· 短视频时代,是个什么时代?
· 用独特视角展现信仰的力量--纪录片《誓言
· 《青盲》遍地酷刑引争议 导演坚持“严刑
· 梦想·故事·惊喜——《中国梦想秀》的成
· 电视媒体“Vlog+新闻”的创新应用与问题
· 对电视传播中的“爱丑之欲”的文化反思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