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短视频 >> 短视频讲坛 >> 品牌电视节目的特点

品牌电视节目的特点

2012年11月  作者: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瞧瞧
简介:[学子论文]品牌电视节目的特点——解读央视《看见》栏目 品牌主持人加上名人专访或者重大新闻事件,这是电视节目品牌化的一条路径。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通过精确的节目定位和风格化内容的编排,在晚间 ...
内容:


[学子论文]品牌电视节目的特点
——解读央视《看见》栏目

     品牌主持人加上名人专访或者重大新闻事件,这是电视节目品牌化的一条路径。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通过精确的节目定位和风格化内容的编排,在晚间专题节目中取得成功。文章将对节目的支持人和内容编排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梳理出品牌电视节目的一般特点。

      关键词:品牌电视节目 《看见》 支持人 栏目编排

     什么是品牌电视节目?该定义的考察主要集中于“品牌”二字上。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认为: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1]品牌电视节目就是具有特色化名称、符号,其节目风格、内容和定位与竞争对手具有差异化的节目。

     2010年12月6日,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推出全新午间专题栏目《看见》。2011年8月7日,央视一套做出内容调整,周末版《看见》开播。2012年2月18日日播版《看见》停播。节目开播不到两年,经过日播版与周末版的改版,四位主持人的轮换调配,但节目一直秉持着当初的口号:为一个清晰的世界努力。作为一档记录现实题材的专题节目,《看见》观察变化中的时代生活,用影像记录事件中的人,努力刻画这个飞速转型的时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与渴望,期待和观众一起,了解陌生,认识彼此;端详相似,审视自我。

     多元化的节目编排加上优秀主持人的引导,《看见》为观众带来轻松又深度的节目,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并不只是陈述事实,挖掘故事,更重要的是发人深思。开播不到两年,节目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这档品牌化专题节目的成功,不仅依靠着栏目编排上一系列的鲜明特色,还取决于主持人的品牌力量。

      一、主持人的品牌力量

     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与其主持人是分不开的,电视节目与主持人是息息相关的,主持人是自变量,节目效果是因变量,优秀的主持人是品牌电视节目的标签,是观众识别节目的一大标志。比如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何炅谢娜是节目的标签;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华少是节目的代表。中国国内这样的电视节目不胜枚举,终归到底,节目主持人对于节目的意向表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分析电视节目切不可忽视主持人这个因素。

     《看见》从一开始播出到现在,主持人阵营几度更换。从最初日播版的邱启明、高潮东到周末版的柴静与撒贝宁,四位主持人都将个人的鲜明特色融入《看见》当中,为节目和观众都带来视听享受。

     柴静曾主持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努力;也曾担任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和《面对面》主持人,十几年的新闻从业经验让观众认可她的采访和节目。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曾经说过一句话:“对于主持人来说,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柴静的新闻专业素养不仅能够通过她的采访来体现,她的新郎博客有五千四百多万的访问量,她的演讲更是让高校学生争相模仿。柴静的加入,让《看见》的深度变得更明确,因为在中国观众的心里柴静就是真相的化身。

     1999年开始,撒贝宁在央视法制节目《今日说法》中展现他的理性和亲切,2003年8月,撒贝宁被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评选为“法律援助形象大使”。在央视娱乐节目《我们有一套》中展现他的幽默风趣,节目颇受观众好评。2011年开始主持《看见》,《看见》是一档新闻专题类的节目,为了保证新闻的深度,主持人有条理的引导是帮助观众有效接收信息的关键,撒贝宁将之前从法制节目当中树立的正直形象和娱乐节目中形成的亲和力都全面的展现在这档新节目当中,契合观众心里,符合节目需要。

     二、栏目编排的特色

     1、内容主题丰富

     截止2012年9月9日,《看见》共播出201期。根据对201期节目的统计,内容主题涉及国际国内重要新闻事件、各界名人专访等。节目一直关注着国际焦点事件,比如2012年5月13日播出的南加大枪击案,2012年3月11日播出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纪念特别节目,2011年3月3日4日播出亚丁湾风云等。今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看见》栏目推出奥运特别节目——“静观英伦”,柴静专访了英国社会和文化领域的7位名人,与观众一起“看见”英国人的生活习俗和心灵世界。

     节目焦点除了锁定国际事件意外,更多的是关注国内的新闻事件。紧贴群众的实际生活,一方面为观众解答新闻事件背后的疑问,另一方面展示中国的人间冷暖,五味杂陈的人间百态,向观众传达中国目前的各种现状。比如2012年7月22日播出的“假章救妻的背后”,2012年7月15日“孝子弑母”案,2011年11与6日“自贡救狗事件调查”,2011年4月13日“烂尾楼里的租客”。如此类似的新闻主题占据了201期节目内容的87.4%,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央视的一档记录现实的专题节目,因为央视的原因,不得不高瞻远瞩的眺望着国际事件,但植根于国内本身,《看见》栏目将节目主题深深的扎根于国内的各种焦点事件,教育、医疗、犯罪、公益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讲述。

     人物专访也是《看见》栏目的一大特色,杨丽萍、林书豪、姚晨、卡梅隆等名人都曾是节目的主题。《看见》关注名人趣事,通过对成功人士的采访,探寻他们背后的故事,对于观众来说,不仅满足了好奇心,对他们也是一种激励。对于名人的专访,不仅是为了收视率着想,在节目中通过电视语言和影像的共同作用,《看见》向观众传达积极的人生观:要想成功,必须努力。

     2、节目逻辑性强

     从节目整体完整性来看,《看见》这档专题节目通畅、连贯、逻辑性强。通常焦点新闻事件是以倒叙和插叙的方式开始呈现事实,节目开头一般设置疑问,引起观众的好奇,也为之后的节目内容做铺垫。以2012年6月10日“醒来的日子”

     这期节目为例,节目一开始先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医院画面,倒叙的方式回顾了“最美女教师”救人的经过,接着以事件发生后女教师的病情发展为线索,为观众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节目逻辑性正是通过清晰的新闻线索和简洁的电视语言来体现的。就算是观众之前从来不了解事件的经过,观众看节目不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因为《看见》栏目具有“历史的眼光”——将新闻事件简单又具体的交代,这就为观众减轻了观看节目的压力和负担,环环相扣的新闻事实为观众展现节目的超强逻辑性,这也正是不少观众喜欢这档节目的原因。

     电视节目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不像报纸如果信息多了可以增版加刊,电视节目的生命力就是要用简单明确的画面语言,即通过声音和影像的共同作用,向观众传递信息。而《看见》正好是巧妙的利用了电视节目的这个特点,不仅为观众展现了新闻事件的过去,也呈现关于事件的最新进展及其各方观点,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优势。

     3、采访技巧高超

     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记者的采访不止包括文字,还包括摄像。文字记者负责与被访者直接言语沟通,摄像记者在旁边与被访者无声沟通,通过摄像机记录被访者的一举一动。2012年7月15日“孝子弑母”这一期,因为采访对象的特殊,摄像记者的镜头并没有记录他痛苦的表情,只是通过简单的问题诉说他内心的后悔,再加上柴静简单有力的几句台词,瞬间将观众的情绪平静,节目没有任何关于泪水的画面,但整期下来,摄像记者的镜头让观众流泪了。这不仅体现了《看见》栏目的记者专业的职业素质,更体现出栏目的人文关怀。在《看见》当中,观众不仅可以看见世间的悲欢离合,也可以洞见这个节目组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他们不止是在报道新闻事件,更重要的是为观众展现这个清晰的世界,让观众区思考和判断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中的点点滴滴。根据每一期节目主题的不同,记者采访和记录的方式都不同,2012年8与26日“林书豪:与骄傲为敌”这期节目,采访NBA成长最迅速的华裔球员,柴静的提问更多的是关于他个人经历中起起伏伏的关键点,这是节目的看点,也是观众的诉求点。人物专访的特点就是要挖掘名人背后的故事,对于他的成功有影响力的事情,向观众传达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为和谐中国构建健康的氛围,这是《看见》能够成为品牌节目的关键所在,因为观众不只是“旁观者”,他们也会是未来的“当局者”。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土”味短视频为什么火?
· 短视频创作,广播主播怎么融?
· 总台开设《驻站观察》,观察谁,咋观察?
· 打造优质短视频文案的五个建议
· 短视频创新表达的4种方式
· “短视频热”成就“思政时刻”
· 短视频创作中的诚与真
· “短视频+直播”应注意改进的几个问题
· 辩证地看待“万物皆可短视频”现象
· 无底线摆拍短视频该严治了
· 短视频整体故事内容相近,属于侵权吗?
· 用好短视频载体,激发红色文化活力

推荐 . . .

严继勋:《四川观察》原创短视频部主编、内容创意总监
严继勋:《四川观察》原创短视频部主编、内容创意总监
聚焦媒体融合拥抱智慧电视
聚焦媒体融合拥抱智慧电视
电视媒体如何走进5G时代
电视媒体如何走进5G时代

相关 . . .

· 短视频新闻的特点、问题及提升策略
· 采访中记者的注意力、站姿、穿着及其它
· 浅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 “微”我所用:交通广播节目微信运用的探
· 短视频时代,是个什么时代?
· 用独特视角展现信仰的力量--纪录片《誓言
· 《青盲》遍地酷刑引争议 导演坚持“严刑
· 梦想·故事·惊喜——《中国梦想秀》的成
· 电视媒体“Vlog+新闻”的创新应用与问题
· 对电视传播中的“爱丑之欲”的文化反思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