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短视频 >> 短视频资讯 >> 上海打造首档沪语新闻电视节目 周六正式亮相荧屏

上海打造首档沪语新闻电视节目 周六正式亮相荧屏

2012年06月  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 今年是SMG新闻综合频道日播类新闻节目《新闻坊》开播10周年,为此,《新闻坊》最近酝酿大改版,其中本周六起推出的每周一期的沪语版,主持人将用沪语播报新闻、聊新闻,这将是上海荧屏首档沪语类新闻节目。 ...
内容:


     今年是SMG新闻综合频道日播类新闻节目《新闻坊》开播10周年,为此,《新闻坊》最近酝酿大改版,其中本周六起推出的每周一期的沪语版,主持人将用沪语播报新闻、聊新闻,这将是上海荧屏首档沪语类新闻节目。

  昨天早报记者采访了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钱乃荣,对于上海荧屏出现沪语类新闻,他说:“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可以告诉大家其实上海话不是只会说滑稽戏,上海话一样可以严肃播新闻,以前我小时候读报都是用上海话来读。”

  原因

  呼声很高

  主要播报民生服务新闻

  沪语综艺节目其实早早就出现在荧屏上,比如《老娘舅》、《一呼柏应》等,不过沪语新闻类节目一直是上海荧屏的空白,这次《新闻坊》开辟周末沪语版不仅仅是这个老牌民生新闻节目的一次升级变革,更是沪语电视节目的新一轮突围。

  昨天记者采访了节目负责人,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联部主任杨晓明,他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时就想筹备开播沪语类新闻节目,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与观众见面,“而今年我们觉得节目10周年了,真的需要做一些观众期待已久的事情,所以我们开始策划沪语播报新闻,而在刚刚结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沪上的几位作家联名发声‘保护上海话’,难道真的要等上海话变成非遗才去保护?这种声音在网上此起彼伏,保护上海话是社会共同的呼声,所以我们觉得是时候推出这样一档沪语的新闻节目了。”不过杨晓明也坦言:“我们并没有想过要靠这个节目来拯救上海话,只是觉得可以做些什么。尤其《新闻坊》本来就把镜头对准了弄堂里的新闻,用上海话播报在表现形式上更‘接地气’。”

  据杨晓明介绍,这次《新闻坊》每周六推出的半小时沪语版,主持人采用上海话来“聊”新闻,“这次主持人播报新闻大多数为民生服务类新闻,这类新闻用上海话播报更加让观众有亲切感。而这次我们不让主持人很正式的播报,而是采用时下流行的‘说’新闻,两位主持人会用上海话互聊新闻。节目的板块设置上也凸显上海特色和活泼感:‘阿拉嘎三胡’板块,主持人将对市民关注的热点新闻,用脱口秀的方式讨论点评;‘闲话上海’板块,用上海方言介绍坊间新闻;‘大家帮侬忙’板块,舆论监督的同时,强调成功解决问题。同时,沪语版更注重服务功能,增设生活服务信息板块‘淘点小乐惠’,为市民提供养生、饮食、出行等各种生活小常识和小技巧;每期节目最后,还有一个互动板块‘闲话交关’,考考观众对上海俚语的理解,答对的观众将有机会参加幸运抽奖,有点像上海话‘托福’的感觉。”

  幕后

  女主持差点“难产”

  试播时感觉很别扭

  昨天杨晓明表示这次筹备《新闻坊》沪语版碰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找女主持,足足找了一个多月才找到。“我们节目说上海话比较好就是黄浩,之前他曾参加新娱乐频道的《开心公寓》,那时候就知道他上海话播报新闻是没有问题,而女主持就是很难找,我在电视台里找了一遍,许多女主持由于都不是上海长大,说上海话并不是很标准。最后我们把目光放在了广播女主持,因为广播早早就有沪语播报新闻节目,所以在广播上找就容易多了,我们在多次面试下找到了来自东方广播的沈蕾、一雯。两人将轮流搭档黄浩。

  昨天早报记者也采访了黄浩,身为《新闻坊》普通话版的主持人,黄浩说到要用上海话直播播报新闻其实压力是很大,“我不是本地人,但在上海出生,在上海成长,之前参加过三年情景剧《开心公寓》的演出,应该说还是有些基础,但是要用上海话做直播,心理压力还是特别大。”黄浩表示,现阶段并不要求自己完全不出错,只需要让大家觉得自己的上海话不会“洋泾浜”就可以了。“我之前试镜过,说第一句话就觉得别扭,当时是说大家,晚上好,其实上海话很少说晚上好,所以我们现在在调整,整个第一次试镜,我出错了五六次,不过还好都可以用普通话接过来。”黄浩虽然节目要求类似脱口秀,但在现实操作中每条新闻还都是有提示器的,现在节目中的提示器全部是用标准普通话文字,“其实就是看到普通话的提示,再翻译成上海方言,有的时候脑子会转不过来弯。我们也曾尝试过提示器用上海话发音的文字写,比如‘乃么’,当你在提示器上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可能会完全反应不出来应该怎么念。”最后黄浩还透露,用上海话播报新闻准备比普通话时间要长很多,普通话播报新闻,下午4点过来准备就可以,现在上海话播报新闻,大家都是下午2点就要来准备。

  观点

  不固守老上海话

  要讲当下上海话

  沪语版《新闻坊》呼之欲出,杨晓明昨天强调节目并没有固守在通常意义上发音纯正的“老上海话”,而是准备说“当下的上海话”。“我们做这个节目关键还是觉得有市场在里面,并不是为了保护遗产,老上海话现在已经没有人在用了,沪语也在发展,衍变是很正常的,不用太拘泥于说什么样的上海话。”黄浩在说到节目中的上海话时也表示,“节目中的上海话大概是70后、80后的上海话,当然85后的一些上海话太新了,不在我们的范围之列。”

  昨天记者采访了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钱乃荣,他也给这次沪语版《新闻坊》卸包袱,“说实话,这次能够沪语播报新闻真的是一次沪语节目大突破,我一直觉得沪语不仅仅是说滑稽戏,还可以一本正经播报新闻,我以前小时候看报纸读书都是用上海话来读。所以这次上海荧屏出现这样的新闻节目是值得大家去关注。”

  钱乃荣提醒说,大家关注的同时,不要给节目太大压力,特别是上海话标准与否,现在语言一直在演变,没有必要一定说老上海话,那些话年轻人很多听不懂,根本没有必要,只要讲的是上海话,大家能听懂就可以,这对于推广上海话是很重要的。

  ◎ 沪语节目选编

  沪语电视

  《新老娘舅》

  时间:每周一至周五 18:30

  频道:新闻娱乐频道

  《一呼柏应》

  时间:每周六、日 19:00

  频道:新闻娱乐频道

  《阿庆讲故事》

  时间:每周日至周五 20:10

  频道:新闻娱乐频道

  《快乐三兄弟》

  时间: 7:10

  频道:东方新娱乐频道

  沪语广播

  《听听讲讲上海话》

  电台:浦江之声 FM97.7

  《九点人来疯》

  电台:HAPPY RADIO新娱乐调频

  FM96.8

  保护沪语的努力

  早在今年上海“两会”的提案中,多位政协委员就指出,沪语的生存状况堪忧,上海现在能用地道的沪语进行交流和对话的人群正不断萎缩。“保护规范沪语刻不容缓。”委员呼吁拥有广大上海观众的“新闻坊”节目用沪语播报。

  今年的提案中,政协委员张伟荣指出,沪语是海派文化载体,是上海人思想交流的工具和上海精神的体现,承载着海派文化的人文精髓,“目前,沪语的生存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据介绍,现在能用地道的沪语进行交流和对话的人群,正面临不断萎缩的局面。在上海最近开展的上海话语音资料播音员招聘中,几乎招不到具有地道沪语发音的人。“如果长此以往,几代人后沪语消失并非危言耸听。”毛时安等32位市政协委员在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曾联名提案,呼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沪语。

  政协委员张伟荣表示,上海市在保护和传承沪语方面有不少新的举措,如沪语进课堂、编写沪语读本、公交车尝试用沪语报站等。为此,张伟荣建议,每晚6时到6时30分的“新闻坊”节目,可用纯正的沪语来播报新闻,以提供一种规范的沪语口音的标准。

  近年来,市区范围实际流行的沪语,尤其是“80后”、“90后”年轻市民中流行的沪语已变味,除了语言本身随时代变迁正常的演化外,沪语的创新造词能力在下降,许多固有的句型被侵蚀,沪语的基本特征正在逐渐弱化以致消失。

  保护沪语不仅引起政协委员的关注,其实保护沪语还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去年12月25日,在上海语文学会召开的上海市语文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82位学者联名发布了《关于科学保护上海话的倡议书》(下称《倡议书》),倡议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说上海话或其他方言、全市公共交通上要有上海话报站。

  不过,早在1990年代以前,用上海话制作的各类电视电台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相当普遍,到了1990年代相关规定日益严格。200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这条于2001年1月1日实施的法律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如使用方言,则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2006年3月31日,国家广电总局官员指出,明确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除特殊需要一律在节目中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有地域特点的发音和语言方式。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提名名单揭晓
· 电影标准化发展战略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 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在渝开幕
· 短视频平台须强化未成年人暑期“触网”权
· 影视作品成为两岸观众情感互通纽带
· 上海电视节启幕“白玉兰”渐次绽放
· “遇见北疆”2024年短视频采风活动正式启
· 全媒体时代如何重塑民生热线类节目的影响
· 中国优秀动画作品推介会在法国举行
· 《中国电影》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发行
·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
·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海峡影视季在厦门举办

推荐 . . .

陈晓东: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陈晓东: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奖项即将揭晓!第七届中国网络视频学院奖颁奖盛典即将开启!
奖项即将揭晓!第七届中国网络视频学院奖颁奖盛典即将开启!
“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征集成果汇报首映在京举行
“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征集成果汇报首映在京举行

相关 . . .

· 央视阿丘回应观众质疑:我是外行,但不是
· 王 阳: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编辑、《
· "金话筒"终评获奖名单公示 张宏民张泉灵
· 四川广电局主要领导调整 赵勇任局长党组
· 崔 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广播电视教研室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主持人大赛要来了
·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台标正式启用,BTV成为
· 何苏六: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博士生
· 贾木许、阿莫多瓦等国际名导戛纳上演对手
· CCTV首推寻亲真人秀 董卿《等着我》大甩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