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写作 >> 写作讲坛 >> 写新闻,有“情”才动人

写新闻,有“情”才动人

2008年09月  作者:范廷僚 许义波 袁晓元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责任编辑:rolling
内容: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原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但是,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等角度来看,在新闻报道中仅仅“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要善于用“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用事实说话”能写出真新闻,用心用“情”才可能写出好新闻,引起读者的共鸣,真正地打动读者。

   《许昌日报》关于新时代模范军嫂吴新芬的报道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吴新芬是一个从小向往军营、敬佩军人的普通女孩,1993年元旦她在安阳市第一职业中学读书时通过书信与西藏边防某部的王俊景相识,自此鸿雁传书,建立了纯洁的友谊。时光推移,两颗纯洁的心越靠越近。1997年10月,王俊景在执行任务时,看到掉落的高压电线威胁当地藏族同胞的安全,主动要求排除险情,却意外受伤,双臂高位截肢、左腿严重致残。1998年4月,大学毕业不久、得知消息的吴新芬毅然担负起照顾王俊景的重担,并义无反顾地与这位特等伤残军人结了婚。8年来,两人共用一双手,相濡以沫,坚强地共同走过。如今,在军地双方的关怀和吴新芬的悉心照料下,王俊景战胜了伤病和心理阴影,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勇气,成长为一名上尉军官。

   去年“八一 ”建军节当日,《许昌日报》在头版头题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幸福,因为有你》,报道了吴新芬的感人事迹,随即引起军地双方的高度关注。紧接着,全国和省内多家媒体对吴新芬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表示,吴新芬的事迹很感人,一定要将吴新芬的事迹宣传出去,树立好这个典型。今年建军节前夕,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吴新芬,称赞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表达了对国家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有力支持,不愧为新时代的模范军嫂”,并要求将吴新芬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大力宣传。

   《许昌日报》作为最早挖掘和报道吴新芬先进事迹的媒体,一直高度关注并密切跟踪报道。为了响应中央提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落实省领导的批示,展示河南人胸襟博大为国分忧的高尚情操,我们决定对吴新芬的感人事迹进行更深层次的报道。

   “爱”字入题 以情感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新闻稿件,要想拨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弦,使读者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受到感染,得到激励,必须有饱满的、真挚的、健康的感情在其中奔涌。而新闻作品中的感情,一是源于新闻事实本身蕴含的情感因素,二是源于作者在采访及写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而吴新芬的新闻事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表面看来,记者只要将其如实完整地报道出来就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然而,新闻实践证明,许多蕴含丰富情感因素的新闻事件,由于在报道中过分煽情、矫情、虚情,不但不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反而让读者生厌。怎样挖掘吴新芬新闻事件中的情感因素,避免将她写成“高大全”式的模范人物呢?记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从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入手,与读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撞击。但吴新芬对王俊景的爱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男女之爱,是一种对家庭、对军人、对社会乃至国家的大爱。于是,我们的新闻报道以“爱”字入题,着重表现的就是这种大爱,题目就叫《大爱如歌》。

    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的确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但“薄情”的作者写出的东西却感动不了读者。不少“情动天地”的新闻之所以被写得苍白干瘪、索然寡味,与记者在采访和写作中未曾“用心用情”有很大关系。新闻采访,主要是采访事实;新闻写作,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采访中不能不“采情”,新闻写作中不能不“ 谈情”。作者要把深入细致的采访过程当成调动和积累感情的过程,在采访中通过各种体验,自觉地与被采访者同爱共恨,同忧共乐,才能积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拿起笔去抒发、去诉说。在对吴新芬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被她的故事所感动,一次次泪洒衣襟。正是这种情感的积聚,才使记者在写作时的感情得以喷发――上万字的初稿,在一天之内一气呵成。

   “情”到深处 细节说话

   所谓“知之愈深,爱之愈切”。要让读者从了解新闻人物到爱上新闻人物,就要把新闻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可亲可敬。而在报道中适当地发挥“情”的作用,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写“情”,要靠精巧、动人的细节来展现。细节是写出典型人物形象的主要支撑,能充分反映人性中最真实、最深刻、最动人的情感。它不是刻意“做秀”做出来的,所以真实;它不是表面化的东西,所以深刻;它是心灵的回音,所以动人心弦。如记者在和吴新芬谈到她捡垃圾的事时,吴新芬沉默了一会儿,泪水无声地淌下,她说:“那是我们最艰难的时候,但我不能让景哥受委屈,爱让我放下了面子,也让我捡回了对生活的信心。”朴实的话语很震撼,记者眼里也泛起了泪花。先进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感人细节是细腻情感的外化,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这也是感人细节更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在因素。而最能展现情感的细节不是随手可得的,要深入挖掘,精心提炼。

   在最初写稿时记者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尽管动笔前,我们已经深入采访掌握了吴新芬的许多材料,但初稿写出来后自己就觉得触动不了人心。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去感动读者?作者经过反思发现,文章之所以缺乏震撼力,一是筛选的例子有问题,没有选出以一当十的最佳例子;二是所选的例子本身缺乏动人的魅力。例子和细节缺乏典型性和 “人情味”,即使堆砌再多的例子、细节,也只能是“白开水”一杯,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在写二稿时,我们忍痛放弃了一些所谓的“好事”、“好例子”,多留心那些有趣味的、动情的、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样一来,写出来的文章显得更加精炼,而且也生动了许多。

    在写作过程中,捕捉到了带“情”的细节,还有一个如何展现、推进的问题。认真审视《大爱如歌》第二稿,我们尽管掌握了很多生动的细节,再现了具体的新闻情境,但仍然感到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缺少描写功力。有的时候,新闻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表情,或者是一句话,就能最有力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精神境界。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对这些细节进行充分展示。于是,在重新改写时,记者着重描写了她的典型动作、话语和表情。例如,我们将吴新芬日记中最有代表性的句子,以“独白”的形式点缀在新闻事件中,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与精神境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对吴新芬照顾王俊景的情景描写中,我们着重如实刻画出她细小的动作和内心感受,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拉近了新闻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这样,读者通过典型情节和细节逐步认识了解了吴新芬,在情感上接受了吴新芬,无形中也认同了我们关于吴新芬的报道。

   “情”之所至 大爱无声

    有人说过:幸福是一种体验,你认定自己多幸福,你就有多幸福。吴新芬用“两人共用一双手”的故事向我们诠释了幸福的含义,用青春的激情、用人间的真情、用生命的大爱诠释了个体生命不平凡的价值。她的行为,衬托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价值魅力,折射出了当代公民人格底蕴的璀璨精华,无愧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楷模,值得我们大力弘扬。但是,怎样让读者透过新闻报道感受到吴新芬的幸福和人格魅力呢?

    正如我们为吴新芬的报道确定的基调那样,我们要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突出“情”,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吴新芬对丈夫的爱,而且要让读者感受到吴新芬对家庭、对军人、对社会乃至国家的大爱。正如采访吴新芬时她所说的:“爱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如果每个人都把爱当作一种责任,家庭将更加和谐,社会也将更加和谐。”所以,在选择有关吴新芬的事迹时,我们不单单注重那些体现她对丈夫、家庭的爱的材料,还特意选取了她大量的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材料。当然,这些材料不是孤立的,它们穿插于吴新芬和王俊景爱情故事之中,与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大爱如歌》这篇报道共分10个部分,体现“大爱”这个主题的内容占了40%,这有助于读者全方位地认识吴新芬。读者一旦认同了吴新芬心中的大爱,就实现了精神的升华,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质。而这也正是传媒教化功能“润物细无声”的体现。

   (作者单位:许昌日报社)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在编采实践中,如何体现迭代思维?
· 写好事件通讯的六个建议
· 改文风需要克服的3个毛病
· 广电新闻采编如何防范差错?
· 新闻标题巧设悬念,才能引人入胜
· 如何写出有灵魂、有滋味的新闻作品?
· 关注“冰点”人物的报道
· 长期积累对提升新闻写作至关重要
· 别再错用“感谢聆听”了!
· 一挖到底,挖出好稿!
· 关于新闻采访的18条提醒
· 媒体人要注意新闻采编中的这些“坑”,

推荐 . . .

好消息!《跟新闻名家学新闻》系列视频课促销活动开始啦
好消息!《跟新闻名家学新闻》系列视频课促销活动开始啦
推新|全媒体宣传策划与媒介素养高研班直播课
焦点 推新|全媒体宣传策划与媒介素养高研班直播课
“地方通”为何写不出好稿子
“地方通”为何写不出好稿子

相关 . . .

· 新闻标题上可以用标点符号吗?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新闻写作六要素---5W1H原则
· 新闻写作基础:新闻的结构
· 采访时遇到的6种情况,怎么办?
· 网评文章怎么写的范文
· 如何写好“记者手记”?
· 如何写好侧记?
· 记者采访技巧:七分采三分写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