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研究室首页 >> 学院动态 >> 詹国枢上山下乡书《莒县知青》发布

詹国枢上山下乡书《莒县知青》发布

2021年04月  作者: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11月18日上午9时许,山东莒县莒国大饭店,《莒县知青》图书首发式正在这里举行。三层的莒国厅内坐满了人
内容:

 

詹国枢上山下乡书《莒县知青》发布

  11月18日,《莒县知青》首发式现场 马维辉/摄

  11月18日上午9时许,山东莒县莒国大饭店,《莒县知青》图书首发式正在这里举行。三层的莒国厅内坐满了人,其中大部分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都是参加过上山下乡运动的老知青们。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来自济南、青岛等地的知青3100多人,来到地处沂蒙山区的莒县插队落户。为纪念这段历史,经济日报社隆重推出《莒县知青》一书,以翔实的资料、纪实的文体,具体生动地记录了老知青们这一特殊年代产生的特殊群体的生活和劳动,形象地展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

  “翻看《莒县知青》这本书,回忆当年知青岁月,满怀激情书写自己当年战天斗地的历史。我非常理解,深有同感。”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表示,“我以为,有过那样一场经历,能为当年自己的行为激情追忆,冷静反思进而无悔喝彩,这样的人是明智的、现实的,也是会认认真真过好自己后半生的。”

  争议“青春无悔”

  在詹国枢看来,过去虽然关于上山下乡和知青等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有很多,但大多是比较凄惨、曲折和感人的,缺少一种正能量、积极的表达。

  大约两年前,詹国枢的一些当年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朋友,筹划出一本知青纪念手册,但是在取名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争议。

  有人提议,这本书的名字应该叫《青春无悔》。想当年,千千万万上山下乡知青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广阔天地中,与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虽然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是毕竟经历了风雨,增长了见识,受到了锻炼。那段历史是这代知青的青春奋斗史,取名《青春无悔》最能表达大家的心情。

  但也有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虽然在上山下乡的艰苦环境里,广大知青没有消沉,没有堕落。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挺过来了,成长了,成熟了。但那毕竟是一场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不理性、不正常,必须从根子上加以否定的政治运动。广大知青既是这场运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回忆这段非正常历史,是不能肯定、赞扬的,更不能说是“青春无悔”。

  对此,詹国枢认为,从时代的宏观大背景看,那确实是一场在文化大革命中发起的错误的政治运动,应该加以否定。但是,从每一个知青的个体角度看,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以一种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现实,不懈努力,不断奋斗。所以,千千万万个知青的这段不屈不挠的奋斗史、成长史,也是值得在历史上书写一笔的。

  “我以为,有过那样一场经历,能为当年自己的行为激情追忆,冷静反思进而无悔喝彩,这样的人是明智的,现实的,也是会认认真真过好自己后半生的。”詹国枢表示。

  知青岁月带来的财富

  詹国枢表示,自己是1969年在金沙江边的一个公社上山下乡的,虽然只当了短短两年知青,但那两年在他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他今后的人生打下了“好底子”。

  “在吃苦方面,举一个例子,我们当时要在山上修一个动力站,就是在半山腰砌一个大水池,蓄满水,然后利用水流冲下来的动能带动电动机,用来磨面等等。”詹国枢说,“但是要把水池砌起来,就必须从山脚下把一个一个大石头抬上去。石头很重,他们知青小组每天都抬,抬了将近两个月才完成。肩膀都磨出血,磨成茧了,非常辛苦。”

  他表示,吃过这种苦之后,以后遇到的困难就都不算困难了。后来他在报社做记者,可以花一周的时间去写一篇通讯,每天只睡很少的觉。当时住集体宿舍,熄灯之后他甚至可以把自己白天写的7000字的稿子从头到尾背一遍,琢磨哪个地方不够好,如何修改,然后再起来打着手电筒修改稿子。

  “那时候虽然也很辛苦,但这些苦比起我在江边抬石头的时候,就都算不了什么了。”詹国枢说,“同时,经历了农村的贫穷之后,他也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的国情是怎么一回事,中国人应该怎么去改变。”

  所以,詹国枢表示,知青岁月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要感谢自己的知青岁月。

  “我是‘青春无悔派’的,无论处于任何情况,都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困难。这个观点我跟别人也交流过,在知青里面,还是有很多相同看法的。”他说。

 

通知公告
招生 2020年全国优秀融媒体作品征集推选活动正式启动
    --  2020年11月21日,由光明网、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
招生 ·2020年全国优秀融媒体作品征集推选活动正式启
招生 ·新媒体短视频高研班邀请函(北京)
招生 ·新闻采写摄影与新媒体应用研修班
招生 ·2019 “新时代小记者夏令营”
招生 ·【招生】电商及新媒体营销研修班
·新闻写作与摄影研修暨通讯员培训班
新闻研究室简介
MORE>>
  中国新闻培训网新闻研究室于2014年12月在北京成立。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学院”。
  办学宗旨:中国新闻培训网新闻研究室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前沿性、实用性新闻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操作水平。
  师资力量:现已汇聚著名高校新闻院系、专业媒体、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和目前在一线的从业记者等百余位授课老师,形成了一支多元化、老中青搭配的专家团队。这支师资队伍的授课,避免了传统教学上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有效提高了培训的实用性....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