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研究室首页 >> 高校新闻院系 >> 中南地区 >>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2012年05月  作者:  来源: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z_g_l
简介:简介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学院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中山大学校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播与设计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创意媒体设计系,交互设计中心等4个系(中心),中山 ...
内容:


简介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学院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中山大学校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播与设计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创意媒体设计系,交互设计中心等4个系(中心),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中山大学工业美术视觉文化研究所、传播与设计学院公益传播研究所4个研究机构。拥有新闻学、传播学(公共传播方向、新媒体研究和创意产业方向)、公共关系学、艺术设计学(创意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广告学6个本科专业;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及设计艺术学、公共关系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新闻实务、交互设计2个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传播与设计学院目前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包括台、港、澳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学生总数近1200人。传播与设计学院毕业生以知识面广、兴趣广泛、适应力强、专业基本功扎实著称,众多毕业生成为业界生力军。  
   传播与设计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名),讲师19人,还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知名专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潘忠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陈卫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展江等)及业界人士为兼职教授。
  自国际著名新闻人胡舒立女士担任我院院长以来,学院明确了以发展新媒体新闻传播为己任的学科方向,目前正朝着放眼全球、面向未来的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前进。

    学院定位与办学特色
 
  传播与设计学院建立了以全媒体传播为中心的学科群,重在发展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各系学科特色鲜明,学理逻辑清晰,课程设置合理,学系之间关联密切。学院设立“大类培养”的本科教学模式,特点在于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学校的通识课程与学院平台课程,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来最终确定所学专业或方向。
编辑本段学科专用实验室建设情况

  传播与设计学院拥有一栋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大楼。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专业实验室包括:绘画/素描工作室、模型工作室、中山大学-HP动漫实验室、中山大学-HP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中山大学-APPLE联合实验室/苹果体验中心、演播实验室、流媒体实验室、交互设计实验室、 音频制作室、媒体编辑室、影视艺术实验室、电视制作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平面设计室、视觉设计工作室、中山大学-FOXDA音视频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交互产品与内容服务可用性测试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专业介绍:

  学院定位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设有新闻传播学类大类专业,从2009年开始,开始在一,二年级实施四个专业的通识教育。   新闻学专业 基于经典新闻教育模式,同时注入切合时代需要的内容,致力于培养具备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以及高度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新闻人才。
  本系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当今媒体“全媒体化”的需要,学生将不仅获得传统新闻记者所强调的良好的文字训练,而且能够摄影、摄像、采写和编辑适应不同媒体形态的新闻报道,熟练运用多重媒体技术从事新闻传播,成为全能记者。 本专业为迎应新经济时代的需要,重点培养具备专业经济学知识,能够深入解析经济发展问题和报道经济领域现象的财经新闻人才;同时,为适应当今媒体集团 “全媒体化”的事业需要,重视全媒体的技能训练,培养能够熟练运用多重媒体技术从事新闻传播的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新闻学导论、大众传播学导论、网络传播导论、视觉传播、新闻采访与写作、深度报道、新闻伦理与法规、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视听语言、新闻摄影、数字媒体技术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将可胜任多种媒体类型,适合在报业集团、电视台、新闻网站、手机报、杂志等各类媒体机构从事新闻工作。也可到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和交流方面的工作。学生亦可选择进入新闻学、传播学和媒体管理等的硕士课程升读高级学位。
   公共关系学专业 以新旧媒体融合背景中的组织公共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政府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为主要发展方向。 该专业培养掌握现代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懂管理、善策划、会传播,具备全媒体素养和整合沟通能力的现代应用传播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现代传播沟通理论和方法,理解现代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具备调研、策划和创意能力,掌握各种宣传技巧和沟通艺术。  
    主要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原理、公共关系实务与案例、公共关系写作、传播学、媒介社会学、现代媒体理论与实践、大众媒体研究、网络传播、市场营销学、广告学原理、CI战略、企业传播、危机管理与传播、演讲与修辞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合到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专业公关公司和广告公司以及传播媒体从事信息调研、形象策划、品牌管理、新闻传播、宣传推广、外事交流、商务沟通、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统战侨务、办公文秘等工作,或进入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公共管理学的硕士课程升读高级学位。
  艺术设计学专业 培养为大众媒体传播活动所需的艺术设计人才、媒体及新闻信息表达的平面设计人材等。以传播学为基础,以“创意”为中心,教学重点有文化创意产业、摄影和创意媒体设计、新媒体研究等,既掌握现代传播基础知识,同时能够适应媒体信息传达广泛需要的专门设计与管理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媒体、出版、设计、广告、网络传媒以及影视等类公司工作,也可以到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工作,从事与创意、设计、策划、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等具体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信息传达设计、创意产业管理、图形表达、图片与版面设计、广告创意表现、网页传达设计、纪实摄影、视听语言、新媒体研究等系列课程。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互联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型WEB2.0时期的媒体的交互设计为中心,以交互设计、信息设计、交互体验、影像产品设计、动画与游戏设计及相关软件应用与实践为教学重点,旨在培养兼具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能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论的高素质数字媒体、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创意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学概论、交互设计、人机界面设计、设计心理学、计算机平面创意、网站设计开发、三维立体建模、动画设计基础、影视创意与制作、视听语言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信息设计、交互设计、创意平面设计、创意媒体设计、广告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动画公司及其它设计制作机构从事研究、设计、策划、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
   传播学专业:以培养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类专业传播人才为主,有两个培养方向。一是公共传播方向,一是新媒体研究和创意文化方向。   公共传播方向 培养新媒体环境中具备公共精神和公民理念,较强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深厚的社会分析和传播理论素养,熟悉各类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新媒体传播工具的使用和运作,能在各种社会组织如政府、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等从事传播管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毕业生可以从事新闻传播、组织传播、管理沟通、公共管理、整合营销、咨询顾问等各种与传播管理和社会沟通相关的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组织传播学,环境传播,政治传播、企业传播、中国社会解读与公民社会,公共政策分析,公益传播,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网络传播。
  新媒体研究和创意文化方向以新媒体研究和创意文化为核心,以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融合为平台,学科归属为新闻传播学,本科学位是传播学。在学理上加强人文与设计相结合,在教学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学科基础上强调对于新闻传播学、视觉理论、视觉传达、新媒体与文化研究的全面掌握,以及对新的传播技术与传播形态的了解,并结合我院教学特色,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学术型与创新型的媒体人材。
  主要专业课程传播理论、新媒体传播导论、视觉理论与传播、新闻摄影、纪录片专题、视听语言、图片编辑、设计学概论、现代设计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纸质媒体设计、新媒体视觉呈现、图
编辑本段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分别来自英、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及香港和内地。有若干学术研究机构:视觉文化研究中心、沙飞暨影像研究中心、数字媒体研究中心。
  此外,学院还根据教学需要,定期聘请业界精英承担部分实践课程教学和担任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给学生提供鲜活的社会实践经验。学院重视与海内外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目前与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及香港地区的多间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关系。学院每年均有本科生交换生到韩国、台湾及香港地区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每年均有国外学者应邀前来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同时学院教师也经常应邀赴海外讲学和从事研究工作。
  学院努力拓展合作渠道和发展空间,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英国桑德兰大学、韩国国民大学科技设计学院、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东西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澳大利亚国立伊帝斯考文大学、澳大利亚奥克兰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学系、香港浸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相关院系初步建立了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等关系;与广东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珠江电影制片厂、新华社、人民日报广东分社、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新快报、香港沙龙电影公司、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建立了比较广泛的联系。其中,南方都市报和香港《南华早报》在学院设有奖学金,并为学院学生提供去香港实习的机会;《新快报》与学院合作共建“经济新闻班”,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此外,学院还与业界一些著名公司也有联系和项目合作。

通知公告
招生 2020年全国优秀融媒体作品征集推选活动正式启动
    --  2020年11月21日,由光明网、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
招生 ·2020年全国优秀融媒体作品征集推选活动正式启
招生 ·新媒体短视频高研班邀请函(北京)
招生 ·新闻采写摄影与新媒体应用研修班
招生 ·2019 “新时代小记者夏令营”
招生 ·【招生】电商及新媒体营销研修班
·新闻写作与摄影研修暨通讯员培训班
新闻研究室简介
MORE>>
  中国新闻培训网新闻研究室于2014年12月在北京成立。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学院”。
  办学宗旨:中国新闻培训网新闻研究室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前沿性、实用性新闻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操作水平。
  师资力量:现已汇聚著名高校新闻院系、专业媒体、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和目前在一线的从业记者等百余位授课老师,形成了一支多元化、老中青搭配的专家团队。这支师资队伍的授课,避免了传统教学上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有效提高了培训的实用性....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