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 况
历史悠久的文学与新闻学院创建于1956年,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11名,副教授8名,讲师15名,其中博士6名,硕士23名,另有外聘教授7名。1998年率先获得汉语言专业文学学士授予权,2002年获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副高职称评审权。设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文秘方向)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有中国古代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敦煌学和李白研究四个研究所,国家秘书资格鉴定和普通话培训两个中心,主办的刊物《何其芳研究》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教学和科研成果显著,已立项建设重庆市重点学科一个,重庆市精品建设课程一门;校级重点课程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两门,文秘、新闻实验室两个;并正积极申办中国古代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并接受了来自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先后主办李白与三峡国际研讨会、何其芳国际研讨会、当代汉学国际前沿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交流研讨会;近几年来,本院教师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和核心期刊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主持近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有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后备人员1人,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5人,万州区中青年拔尖人才3人,校学术带头人10人。且有十几位教师在“中国李白学会”、 “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重庆市孔子儒家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担任副会长、理事等职务。多名教师应邀赴国外参与学术交流。
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有三峡文学社、浅草剧社、影视评论协会、摄影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就业协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等学生社团7个,《三峡风》、《三峡文苑》等学生刊物3个,其中院刊《三峡文苑》被评为重庆市高校优秀校园刊物,浅草剧社选送的话剧《感动》荣获重庆市首届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组织奖。近年来,我院学生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重庆时报》、《重庆晚报》、《重庆法制报》《三峡都市报》等公开发行的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计700余篇。以我院学生为骨干的研究团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竞赛成绩斐然, 2001年获重庆市三等奖,且中央电视台曾对此作了相关报道;2003年获重庆市特等奖、全国二等奖;2005年获重庆市三等奖。近几年来,多次荣获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已为社会培养5000多名合格大学生,任职遍布全国,其中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达600余人,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逾100人,历届毕业生中涌现了一大批学者、专家、作家和著名记者。
二、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
本科教学10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和评建整改工作,提高了对高等教育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思路。
办学定位:立足三峡,服务库区,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及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办学思路: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教学、科研、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和管理工作;把文学与新闻学院办成适应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并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单位。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