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研究室首页 >> 书画鉴赏 >> 浅析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

浅析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

2020年12月  作者: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马鸣,甘肃武都人,1978年生,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美术系,201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师从张立辰、于光华、陈鹏先生。现为甘肃省美协、书协会员,甘肃省歌舞剧院书画室专职画家, ...
内容:

 

  

  马鸣,甘肃武都人,1978年生,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美术系,201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师从张立辰、于光华、陈鹏先生。现为甘肃省美协、书协会员,甘肃省歌舞剧院书画室专职画家,民盟甘肃书画院理事,甘肃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兰州市城关区美协副主席、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笔墨是中国画的主要元素和精髓所在,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和文化符号性,同时也作为传递绘画内涵的手段而不断发展。中国画一切审美形式与审美内容都是围绕笔墨而展开的,笔墨就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最本质的东西,是有别于其它画种的首要特征,我国的传统绘画都是用笔墨表现在纸或绢上,笔墨是中国画表现手法的主题,所以评画离不开笔墨。

  

  一、笔与墨的关系

  用笔与用墨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又是一件事。清人龚贤讲,“墨中见笔法始灵,笔法中有墨气,则笔法始活,笔墨非二事。”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笔与墨的关系表现为笔为主,而墨随笔出,在作画时,没有纯粹的有笔无墨,也没有纯粹的有墨无笔,一般来说:时而以笔为主,时而以墨为主,没有法定的规律,是学养和内心世界的一种自然流露,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看气韵。笔通常是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用干、湿、浓、淡、通过渲染表现明暗是用墨。而水的巧妙运用则笔与墨的完美结合中起着关键的融合作用。

  

  二、书法与用笔的关系

  中国画用笔的主要内容是从书法中来的,古人通过临习书法,掌握书法用笔,了解汉字结构,书写时的起笔、行笔、顿笔、收笔等,书法的规律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画的用笔。以书入画是对中国画用笔的一种要求,纵观历史,一个时代的书法倾向对绘画的用笔有很大的影响。如唐代绘画,以楷书入画,用笔注重按,转折比较方硬,元人一变,行书入画,行笔疏放飘逸,明人曾有草书入画者如徐青藤等。董其昌提出,以草隶奇字入画,追求一种古朴和奇趣。清代碑学大兴,以篆书、金石入画,代表性人物如金农、吴昌硕以及齐白石等。还有潘天寿、李苦禅等都对书法有很深的造诣,也就善于用笔,充分说明中国画是起于用笔,最终也将归于用笔,足以证明书法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画的用笔,使中国画保持着一种文人书卷气,也保持着中国文化内在的血肉关系。

  

  三、虚与实的关系

  用笔需有虚有实,如用线时实入虚出,虚入实出,用笔的干与湿、浓与淡、连与断等,都体现出了笔墨虚实的重要性。一般宋代之前的画家用笔较实,元代之后的文人画家,虚多于实。对此,清人恽寿平指出;“用笔时,笔笔实,却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滞 ,迹不滞则神气浑然,神气浑然则天工在矣”。他认为作品灵动、流畅、神气浑然即是天工,也是神来之笔,这些都是用笔虚而产生的 ,要笔笔虚,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恽寿平还提出,实处要虚,“古人用笔,极塞实处,愈见虚灵,令人布置一角,已见繁缛,虚处实则通体灵,愈多而愈不厌,玩此可想昔人惨淡经营之妙”。他在这段话中还提出了“虚处要实”,这一点也至关重要,这种辩证关系运用得当,画才能通体皆灵。

  

  

  四、笔墨当随时代

  当代中国画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类派别、群体不断涌现,而中国画的风格也有着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追求画面中的点、线、面式的平面构成,创作过程中肌理的制作,画面上特殊符号的应用,以及各种特殊材料的使用,等等。虽然这些作品的确让人看了眼前一亮,与传统的绘画相比,有自身的创造性和特殊性,更加让人喜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笔墨的表现性,破坏了笔墨形式最宝贵的东西——那种在难以重复的偶尔的用笔行墨中所传达的真切、直接的情感。不过中国画也是需要创新的,创作者在创新的过程中既要离开传统,又不能过分地脱离传统,应在传统绘画地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创意。

  

  总之,要想更好地认识中国画的笔墨,我们不能从单方面思考、认识。我们评定一幅画的好坏的时候,也不能单方面地看作品的构成、肌理与创新。其实对待中国画的笔墨,需要具备一种全局观。画家应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画笔墨的艺术再现性,创作一种符合新时代的笔墨形式,表现新的生活,并赋予笔墨新的意义和内涵。

 

 

  
书画新闻
· 书画家出书聊“兰州面”
· 中泰艺术家书画精品联展在集美开幕
· 当油彩邂逅自然,俄罗斯精品油画展在哈尔滨启幕
· 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成立
· 对外美术交流成果在京展示
· 数字化技术揭示宋代珍贵壁画更多神奇
· “写山——李一摩崖书法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
· 为人民画像 为大凉山助梦
· 著名画家杨阳向马鞍山捐赠书画艺术作品
· 中非艺术交流之中国书画艺术走进大使馆
书画鉴赏
· 古代书画升温 一页千金难求
· 浅析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
· 130件中外美术佳作集体亮相
· 数字化技术揭示宋代珍贵壁画更多神奇
· 知己有恩 齐白石与他的最强朋友圈
· “颜体”又添新碑帖!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被发掘出土
· 为“最可爱的人”塑像
· 用绘画讴歌光辉时刻——画里的“国庆”
· 农民画:小乡村画出大未来
· “记忆深处——蒋正杨水彩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
· 丹青与中医相遇:用国画描绘本草精华
· 梵高沉浸式画展即将在悉尼开幕
· 豫籍书法篆刻家创“甲骨文钧瓷龟甲片” 赠河南省档案馆
· 梁思成林徽因以敦煌壁画“导航寻宝” 图
· 艺术家秦保家山水画作品欣赏
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研究室简介
  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研究室是中国新闻培训网下属的一个部门,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明、繁荣书画艺术为宗旨,与国内外广大书画家有着密切联系,开展书画笔会、展览、基层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内外书画交流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研究室由著名书画家任顾问、名誉主任、主任、副主任、主任助理等。
  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研究室将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授课、沙龙等形式,对书画艺术规律进行理论探讨,以不断提升艺术鉴赏与创作水平。
  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研究室以中国新闻培训网为平台,常年为广大书画艺术家进行风采展示。同时,也将竭为国内广大传媒界书画家及爱好者服务,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关合作、举办相关笔会或参加活动者,可与我们联系。
     电 话:010-85896333/9333 85890475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