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研究室首页 >> 书画鉴赏 >> 为何花鸟画难出新

为何花鸟画难出新

2020年07月  作者:熊广琴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紫兰(国画) 陈师曾 北京画院藏   长期以来,花鸟画令作者叹息,识者憾然,皆因出新难。究其根源,主要是世界变了,人性并没有变,人性中向善的部分没变;花鸟画画的就是人性中最富光彩的一部分。 ...
内容:

 

  紫兰(国画) 陈师曾 北京画院藏

  长期以来,花鸟画令作者叹息,识者憾然,皆因出新难。究其根源,主要是世界变了,人性并没有变,人性中向善的部分没变;花鸟画画的就是人性中最富光彩的一部分。

  花鸟画是文化高度发达的产物。“文若看山不喜直”,文明程度高了,也就有了曲隐地表达主观意志和心绪的需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宗白华在《论素描——孙多慈素描集序》中写道:“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宗白华用了“高贵圆满”道出了花鸟画的本质,即以托美的自然物形象来表达高贵的人格理想和圆满的人生寄寓。

  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现实情境中,他的理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欢顔”。其人格理想是什么?——“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读这样的诗句,我们多少能会意几分。

  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他的理想生活是上午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下午钓鱼,晚上研究哲学。这不由让我们联想起“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的生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其中可见陈毅元帅的品操和人格意象。提起松,自然又令人遥想爽朗清举的嵇叔夜,山公曰:“往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除了悲剧命运,谁不愿得魏晋名士的林下风度?“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抑或化作那只飞鸿,自由展翅,飞越高山,飞离尘世。抛却一切现实的拖累和不得已,谁不愿成为理想中的那个“我”呢?那么,这个“我”会是什么成色?什么形状,又发散怎样的气息呢?

  可见,虽然时代变迁,但凝聚真、善、美的人格理想并没有变。关乎人格、风采,迹化之后往往是庄严、优美,优美之极便是雅。“红娘出戏,莺莺难演”。优雅必定大方、沉静,内外趋于高度和谐,体现出综合修为的重要以及变形转化的限度。陈老莲的人物画在刻画时采用了表象分解与综合的想象方式,把不同类事物的特征加以融化,同时配以高度夸张、变形的描绘手法,使画中的人物形象夸张变形;其花鸟画却清新、自然舒展,变化有限。可见花鸟画出新的难,此谓第一层难。

  千百年来,花鸟画的立意已高度程式化,除了“香草(兰)美人(君子)”“人淡如菊”等人格比赋的,还有如“年年(莲)有余(鱼)”“事事(柿)如意”“富贵(牡丹)平安(竹)”等寓意象征的;以及齐白石常画的蜜蜂、喜蛛、小虾、昆翎走兽等,借歌咏自然生命来观照人类自身的。程式是羁绊也是成全,没有程式便难成经典。胡适的老师约翰·杜威说“中国文化太熟了”,即是指其中的世故、功利因素。如何从“世俗美学”的泥淖里振拔而逃,这是花鸟画出新的第二层难。

  花鸟画的第三层难,即陈师曾在《清代花卉之别派》中指出:“吾窃尝论之,花卉较山水易而实难。山水画可借山水之景致,得其援助,以成境界;而花卉之体制狭隘,全仗笔墨意态生出境界,此其所以难也。”

  陈师曾的时代百年已逝,前贤们为花鸟画的发展皓首穷经,应对第一次视觉革命的“西雨新风”,实现了伟大的创造。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第二次全球性的视觉革命。我想,只要秉持一颗诚挚之心,对花鸟画的本质作深度理解,知行合一地践行、感知,那么,辛勤的园丁们种下的花树,终有绿意长满眼帘的时候。

  世相千变而对人性始终抱有希望,对真善美怀有信仰。总之,花鸟画主要关乎人心壁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书画新闻
· 书画家出书聊“兰州面”
· 中泰艺术家书画精品联展在集美开幕
· 当油彩邂逅自然,俄罗斯精品油画展在哈尔滨启幕
· 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成立
· 对外美术交流成果在京展示
· 数字化技术揭示宋代珍贵壁画更多神奇
· “写山——李一摩崖书法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
· 为人民画像 为大凉山助梦
· 著名画家杨阳向马鞍山捐赠书画艺术作品
· 中非艺术交流之中国书画艺术走进大使馆
书画鉴赏
· 古代书画升温 一页千金难求
· 浅析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
· 130件中外美术佳作集体亮相
· 数字化技术揭示宋代珍贵壁画更多神奇
· 知己有恩 齐白石与他的最强朋友圈
· “颜体”又添新碑帖!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被发掘出土
· 为“最可爱的人”塑像
· 用绘画讴歌光辉时刻——画里的“国庆”
· 农民画:小乡村画出大未来
· “记忆深处——蒋正杨水彩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
· 丹青与中医相遇:用国画描绘本草精华
· 梵高沉浸式画展即将在悉尼开幕
· 豫籍书法篆刻家创“甲骨文钧瓷龟甲片” 赠河南省档案馆
· 梁思成林徽因以敦煌壁画“导航寻宝” 图
· 艺术家秦保家山水画作品欣赏
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研究室简介
  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研究室是中国新闻培训网下属的一个部门,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明、繁荣书画艺术为宗旨,与国内外广大书画家有着密切联系,开展书画笔会、展览、基层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内外书画交流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研究室由著名书画家任顾问、名誉主任、主任、副主任、主任助理等。
  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研究室将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授课、沙龙等形式,对书画艺术规律进行理论探讨,以不断提升艺术鉴赏与创作水平。
  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研究室以中国新闻培训网为平台,常年为广大书画艺术家进行风采展示。同时,也将竭为国内广大传媒界书画家及爱好者服务,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关合作、举办相关笔会或参加活动者,可与我们联系。
     电 话:010-85896333/9333 85890475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