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鸾为何让萧乾读《佛经》?2017年05月 作者: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1935年8月,当时正在天津《大公报》工作的萧乾接受了总编辑张季鸾让他写一篇关于开学时勉励师生的社评任务。结果稿子没通过,不能用。萧乾从张季鸾办公室拿退稿时问:“张先生,学着写社评应该看些什么书 ...
内容:
1935年8月,当时正在天津《大公报》工作的萧乾接受了总编辑张季鸾让他写一篇关于开学时勉励师生的社评任务。结果稿子没通过,不能用。萧乾从张季鸾办公室拿退稿时问:“张先生,学着写社评应该看些什么书?”张季鸾沉吟了一会儿说:“《佛经》。”(见邵华泽著《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一书) 大家知道,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就其文字来说,有简练和浓缩的特点。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等等。句子简练、明确,有些还带有一定的哲理。 这样的文字特点,恰恰是写评论所应具备的。张季鸾之所以向萧乾推荐《佛经》,主要原因可能就是让他学习文字的简练和浓缩。 评论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手段和体裁,它与消息、特写、通讯一起,承担着新闻传播的重任。在一定意义上说,评论承担的担子更重些。因此,精心写好评论是媒体人追求的目标之一。要将评论写好,要素很多,仅从文字要求来说,那就是要简洁、明确、富有文采。 纵观那些比较叫座的评论,除了观点正确、论证全面以外,在文字上也都是颇具特色的。 然有些人写的评论则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如文字啰嗦、用词不准、句式较长、层次不清、鲜有诗句和典故等毛病不少,很需要读一读《佛经》才是。 记者是文字工作者,写评论更是如此。如果在文字上不过关、写作水平不见提高,那肯定会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怎么提高呢? 无它法,就是多读书、多练笔。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著作,能熏蒸、匡正、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而多练笔,则可在“笔走龙蛇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作者为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编辑)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合作加盟 | 诚聘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不良信息举报:010-85894419 邮箱:postmaster@xwpx.com | |||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392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