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 如何写好“小人物”?2024年12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如何写好“小人物”?
【文章提要】
“小人物”是个形象的说法。老百姓是社会的主体,写好他们的“事儿”,是媒体界的职责所在。现在不少媒体都在这方面花气力,涌现了不少好的作品,赢得了受众的 ... 内容:
如何写好“小人物”?
【文章提要】 “小人物”是个形象的说法。老百姓是社会的主体,写好他们的“事儿”,是媒体界的职责所在。现在不少媒体都在这方面花气力,涌现了不少好的作品,赢得了受众的喜爱。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写好“小人物”的3个具体作法,即“以事说人”的写作手法;善于观察、捕捉“事儿”;以简洁手法写“事儿”。文章强调,不要以为“小人物”好写,真正将其写好并非易事。在这方面需要多下苦功,把“事儿”选准,把“事儿”写好,力求取得最佳的效果。 写好人物特别是写好“小人物”,是媒体的常项。那么如何写好“小人物”?写得让人爱看?这是一个需要研习的一个问题。 下面结合一篇报道,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这篇报道为何写得好? 《钱江晚报》2024年11月14日刊发了一篇题为《“捏”个家庭博物馆》的报道。这篇报道写的是“小人物”——95后浙江姑娘小周;写什么事儿呢?写她用黏土复制出多个博物馆的经典文物,在家打造出一个博物馆的故事。 从写作上看,该报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标题巧妙,吸引人。 《“捏”个家庭博物馆》,一个“捏”字,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且富有一定的悬念,“捏”个家庭博物馆,家庭博物馆虽不算大,但也得有不少文物吧。这个95后浙江姑娘小周是如何“捏”的呢?这个悬念吸引人看完全文。 2. 开头提问,挺别致。 逛博物馆不过瘾怎么办?95后浙江姑娘小周把“文物”搬回了家——她用黏土复刻出多个博物馆的上百件经典文物,在家打造出一个博物馆。 玉壶春瓶、秋叶型鼻烟碟、虎形枕、秋操杯……小周做的这些“文物”小巧精致又十分逼真,照片发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不少人关注。经常有粉丝留言,询问小周能否帮做自己喜欢文物的复刻品,留住一份“博物馆记忆”。 开头忌讳平铺直叙。该文一上来就先提个问题:逛博物馆不过瘾怎么办?然后再细说一二。这样的开头挺别致。 3. 行文集中,一条线。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每段都不长,但段段围绕着“捏”字做文章。 前三段写“热爱始于颜值”: ?去年夏天,小周参观某博物馆时被一个清代的“秋操杯”所吸引。杯子是粉彩荷花样式,连着绿色的荷叶柄。这么可爱的造型,一下激发了小周的“少女心”,她一连去看了好几次。 后面的段落写她如何开始“捏”活儿的: 小周在博物馆的文创店搜寻相关文创产品,想买一个做纪念,但什么也没有发现,于是她萌生了自己手工做复制品的念头。 “我本来就很喜欢做手工,那时刚好在用黏土做点小玩意,就想着能不能自己做一个出来。”接着,小周对“秋操杯”做了大量研究,搜集材料,还了解了那个年代陶瓷工艺烧制的过程和造型特点。 小周先尝试做一个同样大小的黏土版“秋操杯”,她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塑形、打磨、雕刻、上色、封层。因为没有模具可以参考,塑形时需要仔细观察边缘有没有打磨圆润,需要耐着性子细心雕琢。 全文读下来,一气呵成,段段相连,环环相扣,没有旁枝别叶,读起来很流畅。 二、几点启示 解析上面这篇报道,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1. “以事说人”的写作手法。 写人物报道一般是“以人说事”,即从所采写的人物出发,列举一些事例来说明这个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往往在写典型人物的时候用得较多,因为这是对一个典型人物的全面介绍。 而上面这篇报道是写“小人物”的一件事,那么就采用“以事说人”的写法,即从一件具体的事儿来介绍这个人物。这里突出的是“事儿”,通过“事儿”来介绍人。 这种写法易于切入,写时也比较顺手,引人入胜。如《中国青年报》11月15日刊出的“军迷博主在珠海”一文,也是这样的写法。 2. 善于观察,捕捉“事儿”。 运用“以事说人”的手法来写人物,需要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事儿”。 大家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各方面的“事儿”不断涌现。对于这些“事儿”,我们要冷静观察、精心挑选,把那些能反映社会变化的、有意义的新鲜“事儿”加以梳理,列出选题,进而撰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晓。 3. 以简洁手法写“事儿”。 写“事儿”贵在简洁。上面我们介绍的《“捏”个家庭博物馆》一文,作者紧紧围绕着“捏”字做文章,把“事儿”写得条分缕析,有滋有味。时下有些记者写“事儿”拖泥带水,繁琐得很。这样的写法非但不能把“事儿”写清楚,反倒引起读者的反感。小结语:“小人物”是个形象的说法。老百姓是社会的主体,写好他们的“事儿”,是媒体界的职责所在。现在不少媒体都在这方面花气力,涌现了不少好的作品,赢得了受众的喜爱。不要以为“小人物”好写,真正将其写好并非易事。在这方面需要多下苦功,把“事儿”选准,把“事儿”写好,力求取得最佳的效果。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