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传媒三国 >> 煮酒 >> 加速转型,积极应对智能化带来的新挑战

加速转型,积极应对智能化带来的新挑战

2024年12月  作者:陈永庆  来源:新闻战线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加速转型,积极应对智能化带来的新挑战   摘要   传媒行业正经历智能化转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智能化创作优势,已成为传媒行业提升内容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然而,AIGC的大面积应用也带来了技 ...
内容:

加速转型,积极应对智能化带来的新挑战

 

  摘要

  传媒行业正经历智能化转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智能化创作优势,已成为传媒行业提升内容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然而,AIGC的大面积应用也带来了技术、内容、伦理等多维度挑战。传媒行业不仅要采取策略保持内容创意的独特性,还要加强技术标准的统一性和安全性。

  AI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传媒行业步入智能化转型阶段,从内容创作到信息传播,再到用户体验,AIGC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性分支,正逐步重塑传媒行业的生态格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作为宣传报道的主力军主阵地,紧跟行业趋势,积极布局与规划,探索AIGC技术在内容创作、节目制作、媒体运营以及国际传播等多个维度的应用与融合。本文从AIGC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创新应用、探索挑战、应对策略以及融合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人工智能,传媒行业变革的创新引擎

      近年来,AI技术深刻改变传媒行业的面貌。总台在多年前提出坚持“5G+4K/8K+AI”的发展战略,并在央视频、央视新闻新媒体生产平台的建设中纳入AI技术工具,如AI翻译、AI配音、AI剪辑等。这些技术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媒体内容的制作手段,提高了制作效率。例如,2019年国庆阅兵,利用AI剪辑技术制作的作品荣获了中国新闻奖。

      在AI技术的各类分支中,AIGC技术尤为引人注目。随着2022年OpenAI推出ChatGPT,AIGC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总台紧跟前沿技术趋势,积极探索AIGC技术在媒体内容领域的创新应用。

      今年2月,总台推出了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通过提取不同朝代的建筑、器物、人物造型等语料,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训练数据集,在古诗词与人工智能之间搭建起“桥梁”。团队人员综合运用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生视频等技术,实现了《千秋诗颂》从美术设计、动效生成到后期成片各个环节的高效制作,将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诗词转化为唯美的国风动画,打造出“诗词唱吟中,再现长安三万里”的视听盛宴。节目在总台CCTV-1频道开播后,反响热烈。《咏鹅》《过故人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6集的唐诗动画片收视率在全国上星频道动画片中位居第一,观众触达量累计达9441.3万。

  为进一步提升海外影响力,总台通过AI译制技术制作了《千秋诗颂》英文版等多语种版本,在德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家的10余家主流媒体同步播出,海外受众触达量近1亿。它的制作播出不仅为AIGC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范例,更有助于形成符合中国审美的动画内容资产库,为中国动画提供全新的创作模式,也为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动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提供坚实基础。在今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总台联合北京新影联影业公司发布动画电影《团圆令》的启动仪式,影片制作依托央视听媒体大模型,颠覆以往电影生产模式,开创全新的AIGC动画电影生产流程,实现从角色设计、场景构建到动画渲染全链路的高效创作。

      重大体育赛事作为吸引受众的重要流量池,是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创新传播模式的“练兵场”。今年7月,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总台对央视听媒体大模型的体育模块进行了优化升级,将AIGC技术成功应用于网球、羽毛球等赛事节目的直播中。在这些赛事直播中,通过单视频空间虚拟测量和3D重建技术,自动精准识别并抽取有效的战术分析视频,准确分析出关键战术参数,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专业的赛事解读。总台还运用自主研发的AIGC智能图像分割和拼接技术,对视频信号中的运动镜头进行分析,并实时完成时间切片场景重建,大大降低了现场硬件设备部署成本。此外,AIGC风格化转绘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例如,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语频道奥运奖牌榜、央视频巴黎奥运中国40金转绘回顾等场景,都是经AIGC技术处理后被制作成不同艺术风格。

      AIGC技术在提升音频制作方面的效率也十分抢眼。总台在AI广播剧和AI译制片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旗下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了一套“输入一本书,生成一部剧”的AI广播剧自动化创作生产流程,输入文稿后系统自动分析角色和对话情绪,在音色库中匹配合适的音色,自动生成音频。例如,“中国之声”制作的AI广播剧《异世界的甜甜圈》中,仅需5分钟,音频样例数据就可生成自然流畅的AI音色。这一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广播剧和译制片的制作成本,提高了制作效率。

      总台在AIGC技术上的应用还有很多场景。在《国家宝藏》《开学第一课》等节目中,实现了节目场景数字资产构建、舞美设计、先导片制作等环节的智能化快速生成,大幅提升节目制作的效率。通过前沿技术的赋能,传媒行业不仅实现了内容创作的高效与多元化,逐步满足观众日益丰富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开创了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可见人工智能作为传媒行业创新引擎,正引领着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开启一个充满潜力的新阶段。

  AIGC在传媒行业应用中的挑战

      AIGC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广泛应用,无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且多维的挑战,涵盖了技术、内容、伦理、法律以及人员技能等多个层面。

      从技术本身来看,AIGC模型仍然有待完善。这些模型需要基于海量的高质量数据进行训练,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的获取、清洗和标注往往是一个繁琐且耗时的过程。此外,神经网络模型作为AI技术的重要实现方式,因其模拟人脑神经元处理信息的原理非常复杂,所以模型的可解释性一直是一个难题,这导致在实际应用中,模型有时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生成不真实或误导性的内容。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内容质量,还可能对公众的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内容同质化也是AIGC技术应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AI模型的训练数据和生成逻辑主要基于已有的内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成内容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而对于传媒行业而言,内容创作是吸引受众注意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利用AIGC技术提高内容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持内容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AIGC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应用也带来一系列法律和伦理层面的挑战。首先,内容生成的自动化带来了版权和隐私方面的风险,由于模型生成的内容往往基于已有的数据,因此可能存在版权归属不明确的问题。其次,模型在生成内容时可能会涉及敏感信息或错误解读历史事件,这可能对受众的认知产生误导。这些问题不仅会损害公众的利益,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此外,随着数字人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关于“数字人是否具备独立人格”“数字人言行是否需要遵循伦理道德规范”等问题也亟待探讨。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技术本身的合理性,更涉及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

      对于传媒行业而言,AIGC技术的引入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制作团队往往侧重于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等技能,而使用AIGC技术作为生产工具则要求团队具备更强的技术适应能力,包括模型调优、数据处理、算法优化等方面的技能。这种技术转型对于传统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不仅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还需要适应新的工作流程和协作方式。因此,这也对传媒行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智策应对,传媒行业的破局之道

      为了有效应对AIGC技术的深入应用带来的诸多挑战,传媒行业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策略,确保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稳健前行。

      保持内容独特性是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AI模型可能导致的内容同质化问题,行业应积极探索如何结合人工智能与人类创意,创造出更具个性的内容。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算法模型,引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和多样化数据,避免内容的重复和单调。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创作者在利用AIGC工具的同时,发挥个人的创意和想象力,使内容与受众之间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内容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创作者不断尝试新的创意和表现形式,为传媒行业注入更多活力。

  针对AIGC模型输出结果不确定的问题,传媒行业应加强跨部门及设备间的协同合作,统一技术标准,保障输出效果的一致性。这要求行业在制定技术标准时,要充分考虑AIGC技术的特点和要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AIGC技术的深度应用,提高技术标准的统一性和适用性。此外,通过建立行业内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认证机制,可以有效保障技术标准的执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确保AIGC技术合法、合规使用,健全的安全和伦理规范体系是重要保障。这包括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敏感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建立内容审核和把关机制,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共同维护行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传媒行业必须主动迎接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并加大力度推进人才的培育与吸纳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动力。此外,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晋升通道,吸引更多人工智能的科技力量加入传媒行业,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智媒融合,传媒行业的全新未来

      AI领域与传媒行业的融合发展已逐步成为时代议题,AIGC技术更是以其卓越的内容生成力与广泛的应用场景带来生产方式的大变革。源于算法的不断精进与计算能力的显著提升,使得AI模型能够精准捕捉用户需求,生成个性化、高质量的内容产品。AIGC技术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为用户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感,极大地拓宽了传媒行业的发展边界。

      在传媒的生产链中,AIGC技术的融入不仅显著提升了内容创作的效率与品质,有效降低了成本,还极大丰富了内容的多样性与创新性,为行业注入了新活力。凭借AIGC技术,传媒行业能够迅速汇聚并生成海量高质量内容资源,为节目策划、制作及分发等环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创意灵感。此外,智能化转型还促进了传媒商业模式的革新,通过精准内容推送与定制化服务,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与忠诚度,开辟了行业盈利的新增长点。然而,AIGC技术的广泛应用亦伴随着版权保护、数据安全及内容质量等方面的挑战。传媒行业在享受智能化红利的同时,亟须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确保内容的合法合规与安全性,同时维护内容创意的独特性,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与规范化。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必将持续深入在传媒行业的渗透,推动内容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的全面革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生产工具智能化将成为传媒行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传媒行业应主动拥抱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并与科研机构、技术企业等建立紧密合作,共同探索适用于传媒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同时,行业内外需携手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与标准规范,为传媒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唯有如此,传媒行业方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加速行业创新发展,共创智媒融合的美好未来。

  结  语

      AI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广泛应用,正不断提升内容创作效率,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与用户体验,逐步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面对智能化转型的大趋势,传媒行业应利用创新技术优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行业需重视法律、伦理及数据安全等风险,确保AI技术在合法安全轨道上运行。通过深度融合,让人工智能为传媒产业注入新活力,助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者陈永庆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党委书记、站长,陈江疆系该站技术部主任,刘思蕊系该站记者)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加速转型,积极应对智能化带来的新挑战
· 杨晓:讲好文博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
· “数智化”“city不city”等“水灵灵地”
· 一个好新闻标题
· 2023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分析
· 全球41家新闻传播院校院长齐聚复旦 聊了
· 央视主持人怎么当好援藏干部?
· 普通题材如何出彩获奖?纪录片创作中的“
· 传播力影响力究竟如何?全国县融中心发展
·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减什么?加什么?
· 4名前媒体人被撤销长江韬奋奖获奖资格
· 央媒记者打不得,其他媒体的记者也都打不

推荐 . . .

2022内刊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召开
2022内刊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召开
这11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账号,关停!
这11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账号,关停!
丁真现象背后,是数字中国新动态
丁真现象背后,是数字中国新动态

相关 . . .

· 记者这些有趣的称呼,您了解多少?
· 新闻报道中人物称谓是有技巧的
· 专题报道五大类有哪些?
· 新闻采访的八种方式,你用过几种?
· 动画新闻的类型、制作原则与流程
· 遇突发事件怎样应对?如何回答记者提问?
· 第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获奖作品解析
· 融媒体和新媒体有什么区别
· 全国新闻人最高奖为何叫“长江韬奋奖”?
· 努力做一个“问题”记者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