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 | 通讯赏析2024年11月 作者:赵雪 来源:“研究事儿”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 | 通讯赏析
融媒体时代的通讯写作,如何才能打动人心?讲好故事,挖掘细节,以情动人是关键。人民日报通讯报道《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通过时间轴叙事,聚焦暴雨洪灾中 ... 内容:
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 | 通讯赏析
融媒体时代的通讯写作,如何才能打动人心?讲好故事,挖掘细节,以情动人是关键。人民日报通讯报道《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通过时间轴叙事,聚焦暴雨洪灾中基层干部为启动救援行动铺设生命通道的壮举。报道文风朴实、叙事多样、情感真挚。 2023 年 8 月 22 日,人民日报刊发通讯《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通过时间轴叙事,聚焦此前华北、黄淮地区暴雨洪灾通讯中断后,河北涞水县九龙镇基层干部杨春城和景剑峰徒步40公里,穿越重重险阻,将受灾村庄情况及时通报给镇党委,为迅速启动救援行动铺设生命通道的壮举。报道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情感真挚,体现出较高的叙事水平。 文风质朴,用语平凡 这篇报道中,质朴的文风和平凡的用语贯穿始终,真实而贴近生活,增强了情感的真实度。报道开篇即以一个朴实的对话展开:“老王,你这个房子不能再住进去了,也不要着急回去取家具,只要人平安,今后生活就有希望!”这样的日常对话没有任何修饰和夸张,完全来自现实生活,这种直接交流方式让人倍感亲切。 报道叙述部分也保持了这种质朴和简练。“杨春城是九龙镇纪委副书记,正在进行灾后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句子简洁明了,没有复杂的句式和修辞,直接呈现事件背景和情况。杨春城在回忆灾情时说,“见到罗古台村村委会副主任张生海和他身边的几个村民时,我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终于见到了平安无恙的乡亲们!”没有一个华丽词藻,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见到村民平安时的激动心情,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物的真情实感。 报道中不少用语虽然普通,但却有力。如:“时间不等人。”这个简单句式,传达出关键时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体现了干部们面对灾情时的决心和行动力。 好的故事化报道都通过质朴的文风和平凡的用语,来表达人物的真实情感和故事深度。这种写作风格不仅贴近生活,也增强报道的感染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蕴含在报道中的真实情感。 结构多样,脉络清晰 1.倒叙手法:引起兴趣 这种倒叙手法能有效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为后续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2.顺叙推进:清晰连贯 3.插叙补充:细节丰富 这篇通讯在叙事方面,通过倒叙、顺序和插叙相结合的叙事结构,让故事情节更加丰富、立体,既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了事件的全貌。这种叙事手法的运用,使得报道在内容上更加饱满和有层次感。 巧用对话,增强代入 在这篇报道中,直接引语的巧妙运用极大增强了故事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事件现场,感受真实生动的氛围。 报道在描述杨春城和景剑峰的救援行动时,多次引用他们的对话,真实还原现场情景。例如:“杨书记,您年龄不小了,我和您一起去,咱们路上相互照应。”言语里展现出干部之间的互相支持和信任感。 报道还多次用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让故事更加紧凑和连贯。如:“杨春城连忙找到九龙镇党委书记李龑:‘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熟悉地形路况。我申请立刻向北出发,实地摸排所有失联村的人员伤亡情况!’”这不仅展示出杨春城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也推动着后续救援行动情节展开。 直接引语除了可以更真实地呈现灾情的紧迫,让读者感受救援行动的紧张氛围,也更能增强报道的故事性和感染力。例如,村民吴大姐说,“你们是怎么上来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想到,都想下山走出去,没想到会有人逆着爬上来。”不仅真实再现了村民的惊讶、感动之情,又暗用对比,突出了救援行动的艰难和干部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展现过程,节奏紧凑 这篇报道通过细腻的叙述和巧妙的结构安排,成功展现了故事的全过程,并精准地把握了叙事的节奏感。 报道在结构上基本遵循故事展开过程,开篇简明,迅速引入——呈现紧张的救援过程——详细的过程描写——关键时刻的紧张描写——情感的逐步升华——情感的平复和总结,几部分叙事完整,节奏感强。如报道中对救援过程这样描写,“爬山坡、过山涧、跨泥流,杨春城和景剑峰走到了庄里村,穿过了庄头村,又看过了高铺村。确认过村庄受灾情况后,他们便写下一封封信,请准备下山的村干部或村民带去镇里。”记录下详细过程,通过具体的行为和地点变化,增强了故事的连贯性和节奏感。在经历了紧张的救援过程和情感高潮后,报道通过情感的平复和总结,结束整个故事:“夜里,在其他村庄了解灾情的李龑回到办公室看到这封信,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人没事就好,人没事就好,想不到别的,心里只剩喜悦。’李龑说。” 细节描写,真实生动 细节描写是这篇报道的重要特色,通过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新闻事件更加真实、人物更加鲜明,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报道中对环境的描写非常细腻,生动地还原了灾情现场,并通过声音和视觉细节,将湍急的河流和沟通的困难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湍急的河流发出巨大的声响,二人根本听不清对面村民的声音。” 报道中关键情节处的动作描写也十分细致:“杨春城和景剑峰就徒手翻过泥石堆绕路前行。”对一些物品和场景的细节描写,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生活气息。如:“景剑峰在村里的小卖部找来纸和笔,把雨披垫在纸下,一笔一画写下:‘李书记、许镇长:见信如面,我和杨书记已到达罗古台村,罗古台村无人员伤亡,平安。’”对写信过程的详细描写,生动展示了干部们在困境中积极有为的情景,同时增强了故事的现场感、画面感。报道中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使灾后恢复工作显得更加具体真实。如:“晚风吹过九龙镇,家家飘出饭菜香。党员干部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办公地点,梳理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描写,展示灾后生活的逐步恢复和正常化,使读者感受到希望和温暖。 人情浓厚,感人至深 优秀故事报道的共同特点就是人情味色彩浓厚,让真挚的感情更容易抵达读者内心深处。在《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中,人情味贯穿始终。选题聚焦基层干部在灾后救援中的真实故事,将基层干部写信传递灾情信息与抗战时期的“鸡毛信”类比,使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文章开篇就以简洁直白的对话呈现干部对村民的关心,接着通过详细描述他们在灾情中不顾个人安危、徒步穿越泥石堆传递消息的惊险情景,传递出基层干部人民利益至上的无畏精神和责任感。用雨披垫纸写信、冒着生命危险确认村民安全等细节描写,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及情感厚度。这样寓情于具体场景、细节的隐性表达方法,全面客观,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基层干部的奉献和精神力量,深刻体会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关怀之情。在情感共鸣中感受基层干部的坚韧和奉献,感受他们的人性光辉和无私精神。 转载自:“研究事儿”公众号
原文: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 “老王,你这个房子不能再住进去了,也不要着急回去取家具,只要人平安,今后生活就有希望!”8月21日下午,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九龙镇桑园涧村,庄里沟河道边,杨春城指着一间危房,对村民王春萍说。 杨春城是九龙镇纪委副书记,正在进行灾后房屋安全隐患排查。“从九龙镇政府到这里,平时不到15分钟的车程,8月1日那天,我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行车到罗古台村,杨春城对记者说。回忆起当天他和九龙镇派出所所长景剑峰用“鸡毛信”报平安的情形,杨春城的声音逐渐哽咽。 在村里小卖部写下“鸡毛信” 7月31日,暴雨如注。九龙镇紫石口沟、庄里沟、峨峪沟3条河流水位不断上涨,在6个小时内全部溢出河道。河水漫过省道公路,形势危急。 杨春城从太平村连夜转移受灾群众,回到镇里时,已经是次日凌晨3点40分。望向办公室墙上自己绘制的镇灾害隐患图,杨春城眉头紧锁:“九龙镇北边的8个行政村地质条件复杂,离河又近,很可能出现险情!” 打去电话,回应他的只有一串忙音:暴雨泥石流已将通信光缆、信号设施冲垮,公路更是完全无法通行。 现代通信方式失效,8个村庄、5000多名村民处于失联状态,牵动着九龙镇所有党员干部的心。 凌晨5点,窗外雨势略有减小。杨春城连忙找到九龙镇党委书记李龑:“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熟悉地形路况。我申请立刻向北出发,实地摸排所有失联村的人员伤亡情况!” “杨书记,您年龄不小了,我和您一起去,咱们路上相互照应。”同为党员的景剑峰也请缨同行。就这样,两人果断冲进了雨中。 道路被泥石流阻断了,杨春城和景剑峰就徒手翻过泥石堆绕路前行。到达第一站罗古台村时,已是早上8点。这两三个小时里,他们在路上没有遇到一个村民。 “见到罗古台村村委会副主任张生海和他身边的几个村民时,我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终于见到了平安无恙的乡亲们!”杨春城回忆。经过入户摸排确认:该村村民全体平安。 杨春城和景剑峰来不及过多欣喜:“必须赶紧把这个消息传回镇上!”手机没有信号,两人一商量,决定用最简单、也是最实际的办法——手写信件,然后找村干部送回镇党委。景剑峰在村里的小卖部找来纸和笔,把雨披垫在纸下,一笔一画写下:“李书记、许镇长:见信如面,我和杨书记已到达罗古台村,罗古台村无人员伤亡,平安。” 信写好了,谁来送?杨春城迟疑之际,张生海走上前一把抢过信件:“老杨,你们赶紧去下一个村,这封信我来送!保证完成任务!”“好!这封信关乎镇党委的下一步救援计划,你把它当‘鸡毛信’,务必平安送到李书记手上!”杨春城再三嘱咐。 不敢有一点耽误,张生海沿着杨春城二人来时的路,翻越重重障碍,在中午12点前,把第一封“鸡毛信”交到了李龑手里。 爬山坡、过山涧、跨泥流 此时,杨春城和景剑峰已经来到了铁角村附近。他们所站的位置,正与村子隔河相望。湍急的河流发出巨大的声响,二人根本听不清对面村民的声音。 杨春城急中生智,边喊边用手势比划。杨春城和景剑峰终于确定铁角村全体村民平安无伤亡后,嗓子已经哑到说不出话…… 继续翻山越岭,继续向上攀登。走过铁角村,二人被泥石流挡住了去路。若选择绕路,需要多走约50公里。 怎么办?他们在岸边观察,发现两次泥石流的间隔较为稳定。 时间不等人。“只要算准时间、找准落脚点,穿越泥石流是可以实现的。”杨春城和景剑峰决定闯过去。 “一个不小心,没踩稳,泥水就没过了膝盖。”杨春城回忆着,撩起裤脚,腿部黝黑,显出一道道泛白的疤痕,那是泥石留下的伤疤。 杨春城算着泥石流的时间,景剑峰跟着杨春城的足迹。20分钟后,两人终于闯过这条30米的山涧。景剑峰最后一脚稳稳踩实的瞬间,泥石流从他身后滚下。 就这样,爬山坡、过山涧、跨泥流,杨春城和景剑峰走到了庄里村,穿过了庄头村,又看过了高铺村。确认过村庄受灾情况后,他们便写下一封封信,请准备下山的村干部或村民带去镇里。 “谁也不知道这些信能不能安全带到。”杨春城说,所以每一封信中,都会把前面已经经过的村庄情况重新复述一遍。一封封信,越来越长。 “没想到会有人逆着爬上来” 经过近12个小时的跋山涉水,接近下午5点,杨春城和景剑峰到达海拔1600多米的岭南台村。这是8个村庄中距离镇中心最远、海拔最高的。 “那时我们已经徒步走了40多公里,我的腿脚已经僵硬了。”景剑峰回忆。确认这里人员无恙后,杨春城和景剑峰提了一路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们瘫坐在地上,40分钟才缓过来。 “你们是怎么上来的?”村民吴大姐看到杨春城和景剑峰时惊讶问道。“第一反应就是没想到,都想下山走出去,没想到会有人逆着爬上来。”吴大姐从家里拿了两双拖鞋给他俩,换下他们被石头划破、被淤泥污得辨不清色彩的鞋。 在这里,杨春城和景剑峰写下了此行最后一封、也是最长的一封信。并将信交给村里的年轻人,请他沿着两人上山的路一路下山。 信中写道:“李书记、许镇长:见字如面,我和杨书记已安全到达岭南台村。岭南台村一切安全,无人员伤亡,高铺、三道港、庄头、庄里、道沟经我俩核查,无人员伤亡。请书记放心。” 夜里,在其他村庄了解灾情的李龑回到办公室看到这封信,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人没事就好,人没事就好,想不到别的,心里只剩喜悦。”李龑说。 ………… 20天后的今天,顺利送达的3封信(见上图。本报记者张武军摄)收藏在李龑办公桌的抽屉里。李龑再度前往岭南台村等村落核查房屋受损情况,杨春城在桑园涧村入户排查房屋安全隐患。晚风吹过九龙镇,家家飘出饭菜香。党员干部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办公地点,梳理灾后恢复重建进展—— 一段段道路被打通,一座座村庄与外界取得了联系。8月4日,桑园涧村、罗古台村交通恢复;6日,铁角村交通恢复;7日,高铺村交通恢复;9日,岭南台村交通恢复…… 据统计,8月7日,九龙镇辖区内所有国省干道达到通车条件;截至11日,全镇30个行政村恢复通电;截至20日,全镇累计清淤69763立方米,完成环境消杀面积近20平方公里;21日,所有连村道路均已打通,可以直达国省干道。 在九龙镇,灾情景象正在逐步消退,儿童的读书声再度回荡在街头巷尾,九龙镇党员干部正与群众齐心协力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努力中。 原文来源:人民日报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