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这位新华社记者有啥故事?2024年11月 作者:姚大伟 来源:传媒茶话会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获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这位新华社记者有啥故事?
导 读
11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开幕式暨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河南三门峡举行。
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中央批准 ... 内容:
获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这位新华社记者有啥故事?
导 读 11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开幕式暨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河南三门峡举行。 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电视金鹰奖、戏剧梅花奖等项并列,是中国文学艺术界最高奖项之一。金像奖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摄影创作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德艺双馨摄影家。 姚大伟长期在新华社从事中央新闻摄影报道工作。曾常驻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先后前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访,拍摄了一系列重大国际国内事件照片。 从事摄影工作30多年,有怎样的从业故事和感悟?以下是他的自述。 拍时政照片要考虑纵向、横向两个坐标 我是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应该说,不是我选择了摄影,而是摄影选择了我。 1991年,我从山东大学外文系毕业,新华社摄影部来学校挑人,他们选中了我,当时我还并不太会摄影。 就这样我与新闻摄影结缘,很快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1997年底,我被新华社派到开罗,担任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摄影记者。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揣着两本护照(一为去阿拉伯世界采访,一为去以色列国专用),跑遍了大半个中东。 回国时,护照上已盖满签证和出入境的印章。这段工作经历对我职业生涯影响很大。记得回国后,我曾经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做过一次讲座,主题是“中东热点地区采访实践”,谈到了我驻外工作的一些心得。 中东地区局势风云变幻,新闻热点频出,是各路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每当大事发生,是否有现场报道、是否有独家照片,往往是媒体彰显实力、扩大影响力的关键。几乎所有国际媒体都在中东派驻了优秀的记者队伍。作为一名年轻记者到中东采访,我受到了很大锻炼。 首先,需要培养采访的国际意识。 拍时政照片时,脑海里常出现纵向、横向两个坐标。纵向坐标上,以历史眼光打量当下之事,横向坐标上从国际视域观察当地之事,在中东的采访拍摄强化了我的这种历史观、全球观。 其次,要有敬业精神。 与外国同行同台竞技,没有了国内相对优越的采访条件,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争取突破。驻外记者要争取做一名专家型记者,这意味着要时时积累,做好各方面知识的储备,要对自己所报道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非常熟悉,要有对该国家、该地区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对重大事件未来走向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要增强自己对形势的透视力和预见性。 最后,摄影记者应当对周围的一切保持高度敏感,密切跟踪形势,及时把握动向。 平常要关注当地媒体,与政府新闻部门建立联系,与同行互通信息,建立起灵敏发达的信息网。摄影记者要能够敏锐捕捉重大突发事件的前兆,进而预见它的发生,或者在它发生后最短时间内获取信息,以便快速反应。摄影记者还要随时处于临战状态,一旦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争取尽快到达现场。 摄影记者每次采访都必须直抵现场,有时会直面凶险,这就要求必须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荣誉感,不怕苦、不怕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敢于迎接一次次危险的挑战。 总的来说,驻外工作经历是辛苦而宝贵的。但正是这份辛苦,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让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让我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和锻炼。 中央新闻摄影贵在突破模式化 这些年,我主要从事中央新闻摄影。 中央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和国家领导人代表着国家形象,是国内外读者关注的对象。中央新闻摄影事关政治,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握手、合影、坐沙发”——模式化的中央新闻摄影困扰着记者。 在这个敏感领域,摄影记者该如何创新,如何从陈规俗套中跳出来拍摄到一些生动新鲜、自然感人的好照片,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要想创新,既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思维。有人说,创新思维来自灵感,但我认为,所谓灵感,其实是平时大量积累的瞬间爆发和即时升华。积累靠什么?就是学习。新闻摄影是靠摄影这门艺术来呈现新闻、报道新闻的。我们要研究学习当下新出现的摄影设备、新的拍摄手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大量阅读鉴赏世界优秀的新闻照片。 摄影是一门艺术,也可以从其他艺术门类得到借鉴启发。我们对绘画、舞蹈、音乐、文学的鉴赏,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艺术审美素养。“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摄影不能简单固化在摄影里。一张好的照片,是要人感觉到一种氛围在弥漫,感觉到它所传递出来的一种情绪。而一张好的时政照片,一定是在形式美的背后表达着政治的理念、政策的取向。 学习之外,还要勤于思考,注重感悟。当摄影解决了操作层面的问题,剩下的就是思想深度、理论水平、艺术素养、生活阅历等文化底蕴的问题了。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你的综合素养和艺术感觉都会在你的摄影作品里有所体现。一名好的时政摄影记者,一定是一个政治敏感、有思想深度的人。如果一名摄影记者到了一定阶段,水平提高不了,就是思想深度、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局限性问题。 中央新闻摄影的老前辈们以他们的理解、探索和实践创造了新中国领袖形象的视觉形式,并传承至今。新的时代给中央新闻摄影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央新闻摄影创新要立足国情、立足现实,跟上时代的变革、反映社会的变迁,吸纳新的观点、新的思考,采用新的观察角度、新的摄影手法、新的摄影语言。摄影记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修养,努力拍出典型环境下具有人物形象个性特质的照片。 我始终认为,摄影记者要做全能记者。很多领域都可以拍。我不但日常拍时政新闻,碰上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时装秀等,也都尽可能去拍。去国外出差,我经常拿上相机,走走看看拍拍。我很喜欢这样的街拍,既能了解当地的风情,又能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拍拍老建筑,触摸一下它们所凝固的厚重历史;拍拍街上的时髦姑娘,体味一下她们所张扬的现代时尚。 这些年下来,我去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拍摄,有幸成为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记录者。我有时会真切地感到,离历史竟如此之近,甚至可以触摸到它,闻到它的气息。我一直认为,摄影相对文字,更能记录一段历史的真实。人们对于一个事件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忆,往往就是一张或几张新闻照片。摄影记者定格下那些典型的历史瞬间,让人们凝视世界,回味历史。
姚大伟,山东人,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高级记者,长期在新华社从事中央新闻摄影报道工作。曾常驻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先后前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访,拍摄了一系列重大国际国内事件。曾获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金奖等多种奖项。2020年出版个人作品集《来过》。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