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从“轻车熟路”到“重车生路”2024年08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文章结合一次偶遇所谈,引出“写作转折期”的话题。
文章指出,要像人民日报著名记者段存章那样,敢于从“轻车熟路”到“重车生路”,拉重车,走生路。
文章强调,这是顺利度过“写作转折期” ... 内容:
文章结合一次偶遇所谈,引出“写作转折期”的话题。 文章指出,要像人民日报著名记者段存章那样,敢于从“轻车熟路”到“重车生路”,拉重车,走生路。 文章强调,这是顺利度过“写作转折期”的要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自己的写作上一个新台阶。 一、偶遇引起的话题 近日遇到几位年轻记者,说起写稿事儿,一位说,刘老师,我怎么觉得自己好像不会写稿了,一篇稿子写几次都不满意…… 另一位也说,我也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退步了? 我听后不禁叫好,几位记者好生诧异:您怎么还高兴呢? 我跟他们讲,过去有句话,写到生时是熟时,你们正处于这个时期。对过去的写法不满足,力求出新,但又遇到难题,这是好事啊! 几位记者似懂非懂,期待我的回答。 二、人民日报名记者的经验 我给他们介绍人民日报老记者的故事: 段存章是人民日报的著名记者,写出了不少的精彩报道,获奖多多。他在回忆自己的写稿经历时说,写新闻报道从生到熟是第一难,当写熟之后,再往“生”写(提高或突破),遇到的第二难比初学写稿更难。 怎么办?段老师说,打破僵局的办法是:走出轻松。要敢于从“轻车熟路”到“重车生路”,拉重车,走上生路。 他进一步解释道:从“轻车熟路”到“重车生路”,需要自己逼逼自己,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突破自己,自己超过自己。在写稿动笔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题目是不是老掉牙了?内容是不是陈芝麻烂糠了?语言是不是空话大话套话多了?如若无新就是守旧,应先来个自己否定自己。 段老师所言极是。他道出了写作的必然过程,和应采取的正确作法,对年轻记者颇有启迪。 三、转折时期的两个要素 以上所说,实际是“写作转折期”的话题。 为顺利度过“写作转折期”,以下两个要素,需要特别注意: 1. 苦练笔头。 如同其他事物一样,写作也有个由生到熟、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一出手就是好文章,那当然是高兴之事,但实际上达不到。因为它不符合写作的规律,事实上那些文章高手,也都是经过反复磨练而成的。 有鉴于此,我们应当明确,既然走上写作这条路,就要下决心苦练笔头,不畏难,反复练。 2. 拉重车,走生路。 上面段老师所说的“拉重车,走生路”的经验,要敢于在工作中践行。 段老师不仅这样说,他自己也是这样做。 有一年秋末冬初,他去河北省邱县采访,经过一周调查,已经形成写通讯的腹稿。返京路上,他自己折腾自己,否定了原来的腹稿,重新构思新写法,最终形成《说说邱县》的稿子。稿子见报后,当地干部和群众说写的不一般,河北省委领导读后批示:认真总结邱县的经验。通过这篇稿子,段老师进一步悟出一条道理:写稿要求新,逼逼自己最要紧。要敢于“拉重车,走生路”。 毋庸讳言,现在有些年轻媒体人很缺乏这种精神。他们满足于自己的写稿老套路,每遇写稿总是“以不变应万变”,致使写出来的稿子似曾相识,了无新意。如此状态,怎么能适应当下形势发展的需要呢? 小结语: 文无新意不出手,这是不少媒体人的写作理念。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无它,首先要过好“转折期”,不满足于“一时的熟”,敢于“向生”迈进。第二要力求出新,新的角度、新的立意,新的写法、新的文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媒体人手中的笔,更应与时俱进,跟上发展步伐,撰写从更多更好的新篇章!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