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新闻评论怎么赢?2024年05月 作者:王可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新闻评论你怎么看?除了传统的文字评论外,融媒时代,短视频评论产品越发活跃。
01
新闻评论短视频化
无论是新出台的政策 还是偶发的社会事件,公众的困惑和疑虑往往有着较为普遍的代表 ... 内容:
新闻评论你怎么看?除了传统的文字评论外,融媒时代,短视频评论产品越发活跃。 01 新闻评论短视频化 无论是新出台的政策 还是偶发的社会事件,公众的困惑和疑虑往往有着较为普遍的代表性。 新闻评论凭借对新闻事实的把握和提炼,往往可以对事件进行深度的解读和分析,其中运用到的经济、政治、历史甚至更专业的学科内容,可以让公众了解到新闻事实以外的背景信息,在众多的新闻体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而从“读评论”到“听评论”、“看评论”,生活方式的变化、技术的迭代无不影响着新闻评论的呈现形式。 传播场景来到虚拟化、个性化、移动化的融媒时代,有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即时性和便捷性让各类评论、观点层出不穷,而传统新闻评论语言生硬、泛泛而谈、句式累赘,新闻评论的存在价值被极大否定。 于是主流媒体为应对新闻评论的价值滑坡,同时使新闻评论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改变了以往刻板严肃的形象,从纯文字逐渐发展为与技术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同时还逐步适应移动端的传播和分享需求,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 当突破了文字局限,短视频类新闻评论因其更强的表现力和更直观的接收体验,受到用户青睐。 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得到观点”的场景,令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大为增强,同时在选题层面,更加微观的社会、民生话题,让新闻评论不再高高在上,节目内容的公共性和服务性更加明确,公众认同感更强。 02 “观点”=软黄金 在“无视频,不媒体”的宣言被新闻机构日渐认可的当下,关于同题新闻事件的报道、传播,往往具有较高的“可替代性”。而新闻评论靠独特的观点和意见取胜,是无可替代的稀缺资源。 除此以外,同新闻评论倾向于“理性叙事”的基调不同,短视频新闻评论是一种更为直观和生动的信息传递。 短视频评论围绕社会热点或重大新闻事件,以场景化、口语化、年轻化、情感化的语言进行口播评述,具有碎片化、社交互动的特点,而呈现方式的调整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不能忽略的是,“观点”仍是新闻评论最核心的战斗力。 观点迅速明确 “时效性”不仅是检验突发新闻报道水平的标尺,也是新闻评论能够占领舆论高地,发挥舆论引导价值的重要抓手。 观点通俗易懂 融媒时代,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极大扩张了公共话语空间,公众的表达门槛显著降低。因此新闻评论所提出的观点,此时应严格避免单向灌输的说教语态,要把握读者心理,观点犀利的同时,兼备“网感”才能实现传播的“突围”。 观点“小而美” 虽然融媒时代一再要求新闻评论“接地气”、“亲民”,但一味迎合读者也并非可取之策。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专业领域,盲目追求“大而全”的观点输出并不可取,抓住“小而美”进行深耕,是可以服务于高度集中的读者群体的极好策略。 03 自媒体发言人? 自媒体准入门槛低、自由性强、技术难度小,在爆发式增长之后随之而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这其中,人人都有麦克导致的“人人都能说两句”是有着潜在的舆论风险的。 流量为驱动的自媒体对于热点选题的追逐永不停歇。但由于创作者素质参差不齐,情绪化表达泛滥,为追求时效性和爆款不遗余力,却并没有主流新闻媒体验证消息源真伪和控制评论内容风险的能力,因此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量多质却低。 主播在制作新闻评论短视频时的目的性也极大的影响着其内容的讲述。 为流量自降底线,议题设置时罔顾事实,制造爽点求点击,以情感宣泄的方式点评时事新闻。类似的自媒体新闻评论手段给受众带来的看似是犀利的观点和即时的共情,但情绪化的表达无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一些极端偏激言论甚至可能煽动社会情绪,导致不良后果。 在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出品上,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并非站在水火难容的对立面。 融媒环境下,主流媒体要增强自身影响力,就必须借鉴互联网式的表达语境和呈现方式,传达自身观点和意见时,与受众如亲似友。 而自媒体也需学习传统媒体的叙事模式和表达逻辑,要意识到,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必须以事实为基础,在新闻事实没有确定之前,不能妄下结论。也要避免单方面地进行情感宣泄,误导舆论。 实际上需要明确的是,受众并不排斥感性观点,但理智控制下的感性才能带来冷静客观的新闻评论环境,这一点,无论是自媒体还是主流媒体,都该恪守谨记。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