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审稿有“五看”2023年11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编辑是把关人,哪些稿子能发,哪些稿子不能发,编辑起很大的作用。
编辑审稿都看哪些方面呢?文章结合实践总结出“五看”,即看种类,看标题,看内容,看结构,看文字。
对于作者来说,了解这 ...
内容:
编辑是把关人,哪些稿子能发,哪些稿子不能发,编辑起很大的作用。 编辑审稿都看哪些方面呢?文章结合实践总结出“五看”,即看种类,看标题,看内容,看结构,看文字。 对于作者来说,了解这“五看”也有必要,从中可以了解编辑的流程和用稿的要求,以便更好投稿,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好多作者关心编辑如何看稿,编辑自身也思考如何把稿看好。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事儿。 笔者在人民日报工作40多年,无论是在评论部编辑《今日谈》专栏,还是在海外版编辑《言论专访》版,每天都要同稿子打交道。看稿、挑稿、编稿这些环节伴随着每天的日子,无形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现将其中一些内容与大家分享。 一、编辑看稿有5个环节。 编辑看稿有5个环节,现分述如下: 1 看种类 有些稿子是广投的,作者不知投哪个部门,于是写“人民日报编辑部收”。面对这种情况,由报社相关部门进行分拣后转给各专业部门。 各个专业部的编辑先看是什么种类,消息?通讯?特写?时评?然后转给相关编辑进入编稿阶段。 2 看标题 编辑看稿先看标题,标题新颖就会吸引编辑往下看。 有的作者在标题上下功夫不够,以为编辑会重新做题。是有这种情况,但寄希望编辑这一点是不对的。一篇完整的稿子,当然包括标题部分。如果标题做得差劲儿,那也反映着作者的功力不够,不被编辑看好。 3 看内容 看内容,是决定取舍的关键一环。编辑手里掌握着两把“尺子”,一把是“是否有意义”,另一把是“是否有意思”。用这两把“尺子”一衡量,稿子的去留大致上就清楚了。 这里有个“跟风稿子”问题要注意。所谓“跟风稿子”,说的是有的作者看报纸上登什么稿,他也跟着写类似的稿子。殊不知,这类稿子入不了编辑的法眼。“这类稿子刚登过了”是编辑们常说的一句话。 编辑喜欢什么样的稿子呢?一个字:“新”。新材料、新角度、新观点、新表述等等。 4 看结构 稿子结构设置的如何,层次是否清楚,反映着作者的把控能力和逻辑水平。 开头、结尾和“重点段”恰当合适,各得其所,被视为“最佳结构”。开头沉闷,结尾无力,“重点段”冗长,则不被看好。 5 看文字 编辑们常说“这稿子文字不错”“那篇稿子文字差点”的话,这是编辑看稿后的第一反映。如果稿子中有错别字,那就会让编辑头疼,感叹“又得当语文老师了”。 有鉴于此,作者投稿一定要在这方面多加小心,写完后多看几遍,把文字搞干净。要看到,因文字而被“枪毙”的稿子并非少数。 二、作者应得到哪些启示? 从编辑看稿的5个环节,作者应得到哪些启示呢? 1 加强基本功锤炼。 写作是一门硬功夫。从内容到文字,从结构到标题,哪一个环节都有讲究、都有规矩。如果有文字差错、表述不当、要素错漏、概念模糊、事实颠倒、立场偏颇、挂一漏万等问题,那显然是不能用的。 有些作者企望编辑给改一改,这是不现实的。编辑当然有改稿之责,但像出现上面所说的问题,那就不是改改的问题,而是应从作者的基本功上找原因。 2 强化“求新”意识。 编辑看稿“喜新厌旧”,作者写稿也要“喜新厌旧”。要树立“求新”意识,不写则已,写必出新。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老师曾说,文无新意不出手。这当成为大家的一个重要理念。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