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传媒三国 >> 煮酒 >> 不去现场,还是记者吗?

不去现场,还是记者吗?

2023年11月  作者:王言虎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技术世界越嘈杂,就越需要记者在场,描摹世间的面相,丈量脚下的土地,看护人民的利益。   北京时间11月7日凌晨,记者节前一天,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宣布了重磅更新,升级后的GPT-4 拥有了更强大的效率 ...
内容:

 

  技术世界越嘈杂,就越需要记者在场,描摹世间的面相,丈量脚下的土地,看护人民的利益。

  北京时间11月7日凌晨,记者节前一天,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宣布了重磅更新,升级后的GPT-4 拥有了更强大的效率与功能,每个用户还将获得一个定制版的专属GPT,可以完成自己特定的任务。

  而在稍早的一周之前,英国一个叫布莱奇利庄园的地方,也举行了一场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会议。这次会议达成了一项共识:承认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可能造成“严重甚至灾难性的伤害”,并同意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共同管理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

  这就是《布莱奇利庄园宣言》,这是中美欧各大国首次以国际共识的方式承认并正视人工智能的副作用,为未来各国管控人工智能提供了指南。

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于2023年11月1日至2日在英国布莱奇利园举行

  ▲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于2023年11月1日至2日在英国布莱奇利园举行,峰会发布《布莱奇利宣言》。图/新华社发(英国首相府供图)

  回首这一年,真是人工智能狂飙突进的特殊一年,ChatGPT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闯入内容生产赛道,文本写作、图片生成、视频编辑,连带新闻报道也不可避免地被AI波及、挑战与冲击。

  面对此种情势,很多新闻人或许如我一样困惑:AI时代,记者何为?

  答案,当然是确定的。技术越进步,越需要记者大显身手;信息越丰富,越需要记者披沙拣金;观点越多元,越需要记者明辨是非。

  抵达现场,离不开记者。今年夏天,多年不遇的暴雨突袭北京门头沟,道路损毁,通信中断,多个村庄失联。新京报记者第一时间挺进灾区,从现场发回一篇篇文字、图片与视频报道,及时呈现灾区状况,反馈灾民需求,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饥渴,也为后续救援提供了线索。AI做不到这些。

 

  ▲2023年8月2日,新京报记者深入暴雨灾区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消防员们转运行动困难的老人。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价值发掘,要依靠记者。就在前几天,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当选全国妇联副主席。这位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大山默默耕耘的“校长妈妈”,正是通过记者的笔端走向大众,为国人所知。无数读者沿着记者的报道,了解她坚韧不拔的办学事迹,感动落泪,备受鼓舞。AI提供不了这些。

  原创新闻,必须有记者。原创能力是一个记者的根本技能,原创新闻是一家媒体的立身之本。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方能察世事,明道理,见真章。大模型再高明,也是机器里堆砌出的字符,是旧有字节的排列组合,不可能输出有独特价值的原创内容。

  辨别真伪,还需要记者。AI一键生成内容,资讯极大丰富,但大量低质雷同的文字也瞬间充斥于我们眼前。毫无营养的八卦,虚假难辨的信息,让一些人目眩神迷。巴以冲突假新闻泛滥,甚至连美国总统拜登,都在技术合成的“战争场面”前中招了。

 

  ▲2023年10月15日,加沙地带,当地遭空袭后,房屋坍塌,一片废墟。记者们穿着记者背心在现场采访报道。图/IC photo

  谁来抽丝剥茧,索引真相?唯有记者。机器不能到达的地方,记者能;数据无法捕捉的细节,记者能;算法不能共情的时刻,记者能。只有对真相足够执着的记者,肯下笨功夫的记者,才有耐心与勇气核实那些嘈杂的信息,祛除纷扰的噪音,还公众以澄明。AI同样不能实现这些。

  所以,技术爆炸的时代,媒体记者从来都不会失去自己的位置,毋宁说信息越纷杂,我们越不可或缺。任何时代,任何技术,都是以人为尺度的,技术宰制于人,而不是人受制于技术。

  若说记者与AI最大的区别,那或许就是:记者的本质是“求其在我”,人工智能的本质则是“求其在人”。操纵者布下什么棋局,机器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夏虫不可语冰,蟪蛄不知春秋。机器终究是机器,无法主动入局,只能被动操控。

  技术世界越嘈杂,就越需要记者在场,用理性的大脑,忠实的记录,一笔一画,一言一行,描摹世间的面相,丈量脚下的土地,看护人民的利益。那些纤毫毕现的洞察,载沉载浮的命运,柳暗花明的故事,都将从“人”的报道中跃然而出。

  然而,技术与记者又不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优秀的记者善于借力技术整理归纳、优化提升,但又不被绑架,喧宾夺主。“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技术瞬息万变,真记者历尽千帆而本色不改,五彩世界中仍能大道直行。

  坚守该坚守的,相信该相信的。声光化电归根结底只是辅助,新闻记者的功能暂时无法被取代。做新闻需要追问,需要守望,需要眼光向下,需要以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为依归。说到底,新闻是为人服务的。这是人的事业。

  《雪崩》中有一句话,“琐碎得像一缕水汽的小事,她却能从中凝结出事实的露珠”。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种种如同“水汽”一般的迷惑,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凝结好“事实的露珠”,坚持是非观点,任技术如何蓬勃,世界如何转身,仍履行好一名记者的本分。

 

 

热点 . . .

央视走基层:做懂国情 对人民有感情的新闻工作者
央视走基层:做懂国情 对人民有感情的新闻工作者
尹鸿伟---记者就该去新闻现场报道真相
尹鸿伟---记者就该去新闻现场报道真相
开放汶川地震新闻采访意义深远!
开放汶川地震新闻采访意义深远!
丹青圆梦 迎五一颂春笔会在京举行
丹青圆梦 迎五一颂春笔会在京举行

最新 . . .

· 不去现场,还是记者吗?
· 工业经济报道如何讲好故事
· 自荐、他荐怎样获中国新闻奖?
· 让故事鲜活起来,县级融媒体中心这样报道
· 焦点 今天,记者向何方?
· 全媒体时代记者的“广度”与“深度”
· 记者只能吃“青春饭”?
· 做好时政新闻报道需遵循的四个原则
· 怎样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 这三个“有” ,让文字记者出镜不再愁
· 如何学会“硬话软说”?
· 第32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作品的获奖密

推荐 . . .

2022内刊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召开
2022内刊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召开
这11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账号,关停!
这11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账号,关停!
丁真现象背后,是数字中国新动态
丁真现象背后,是数字中国新动态

相关 . . .

· 记者这些有趣的称呼,您了解多少?
· 新闻报道中人物称谓是有技巧的
· 专题报道五大类有哪些?
· 动画新闻的类型、制作原则与流程
· 新闻采访的八种方式,你用过几种?
· 遇突发事件怎样应对?如何回答记者提问?
· 围绕“十四五”规划,四十个新闻选题供参
· 全国新闻人最高奖为何叫“长江韬奋奖”?
· 努力做一个“问题”记者
· 疫情期间新闻媒体的报道隐患及应对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