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年迟|守候中国航母时代2023年04月 作者:蔡年迟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守候中国航母时代——讲述新闻作品《一着惊海天》采写背后的故事 蔡年迟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现行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的课文, ... 内容:
守候中国航母时代 ——讲述新闻作品《一着惊海天》采写背后的故事 蔡年迟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现行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的课文,是我撰写的一篇现场特写。 该作品原载于《人民海军》报2012年11月25日一版,刊出后立即在受众中产生强烈反响,先后荣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17年秋,该作品被国家教材委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每年印数达千万册。网上相关教案、课件、赏析、试题、音频朗读等接连不断,网友好评如潮,盛赞“祖国伟大,海军威武”。 一篇一挥而就的新闻作品,成为影响全国学子、持续点燃国人激情的生动教材,背后是长达十多年的“守候”。
§有种呼唤,点燃守望激情§ 1999年夏,刚从陆军转隶到海军的我,走进了南海舰队政治部的大门,担任新闻干事兼人民海军报驻南海记者站记者。 由陆到海,如何写好海军的新闻,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我慕名请教一位前辈。 茶香盈室,那位前辈亮开了嗓子:“记者是时代航船上的瞭望者,必须时刻紧盯时代的前沿,用时代的标尺丈量身边的一切。” “时代的呼唤,就是记者的发力点,就是新闻的起点。”他无限深情地告诉我,“当今中国,呼唤建设强大的海军;建设强大的海军,呼唤建设强大航母编队!今天在海军搞新闻,必须紧盯着航母力量的建设发展……” “航母是当今世界上,比黄金还要贵千万倍的珍稀,是用黄金换不来的珍稀!” “现在,黄金满世界都是,稍微有点钱的,就戴个金镯子、挂个金链子,只要你有钱,什么样的金饰都可以随便买。而真正能为民族、为国家抵挡厄运的航母,是花钱买不到!” 那天上午,“航母”成为高频词,反复撞击着我的心。 “中国的航母在哪里?中国的航母在全体海军官兵心中!我们每名海军官兵心中都有一个梦--那便是中国海军的‘航母梦’!” 这位前辈向我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位花甲老军人双脚踮起,身体前倾,嘴巴微张,双眼紧盯着面前的美军航母装备。 “这是1980年5月,我们海军老司令员刘华清将军参观美军航母时拍的照片。当时,美方以保密为由,要求所有来访人员要保持一定距离观看。为了看得更仔细些,我们的老将军只能踮起脚尖,尽量凑近观看……回国后,他立下誓言--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 这张照片,让我看到了国家、民族对航母的期盼。这段史实,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中国航母力量建设任重道远! 久久地端详着这张照片,我的心潮与大海的波涛在一起翻滚、翻滚……那一刻,我暗下决心:不管中国航母建设的路多难多远,我要时刻紧盯着!我要用浓墨重彩,潜心记录这条路上的每一个足印! 追寻航母、记录中国航母的激情,就此点燃。
§有个目标,时刻紧盯着§ 我国到底造不造航母?上世纪末,面对这个问题,答案众说纷纭。有人说:“上面好象有考虑。”也有人说:“估计不可能,因为……” 那时,放眼四海,汪洋中根本找不到中国航母的任何踪迹。 在那连航母的影子都找不到的日子,我开始为采写航母忙开了。 那年,在大连舰艇学院参加海军知识培训。我有一空,就泡在图书馆查找航母资料。180多天下来,笔记记了满满5大本。 那年,与妻子两地分居多年的我,出差武汉。任务提前一天完成,领导很高兴,说省下来的时间让我回家看看。宾馆左边是车站,坐上两个小时的车,就可见到久别的妻儿。但让领导没想到的是,我却拐向了右边,走进了海军工程大学的校门,因为那里有懂航母的人。 一次会议,我见到了很多航母研究资料。我如获至宝,提出复印一套。工作人员当头就是一盆冷水:“材料有密级,不得复印,会后收回!”连续两个通宵熟悉这套材料,我双眼熬得通红…… 那些年,有关中国航母的消息忽隐忽现、时断时续。而我对航母的热情,却如同烈焰燎原,势不可当。 在我心中,聪明的猎手,都是在猎物出现之前,早就把枪法练到了极致,并备足了弹药,只等目标一出现,就一击即中。 追寻航母新闻,我想当一名卓越的猎手:准备充分,关键时刻一击即中! 那些年,书店中能买到的航母书籍,我都买了、看了;网上能找到的资料,我都下载了;家中的航母书籍,随处可见、随手可取。 那年冬天,北京漫天飞雪,我与一名专家聊起了航母。聊到关键处,他说:“有些内容,不便在电话中说,咱们见面聊吧!”顶风冒雪,我来到了某研究所。 门口登记处,抖落浑身的雪花,我止不住一个劲地打冷颤。门卫大哥似乎是个“行家”,在看过记者证后说:“你是为了赶稿吧!”我笑着说:“不是为了赶稿,我只是来采访!”那位大哥很是不解:“不为赶稿,这么大的雪,这么冷的天,你跑这里来干啥?” 就是在那个大雪飞舞的下午,我对航母的应用、作战,有了全新的了解。
有种幸福,叫一挥而就 “中央正式批准航母工程上马了!”“海军开始组建航母接舰部队了!”“海军开始培训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了!”…… 好消息不断传来,中国航母缓缓掀开神秘的面纱,我欣喜地感觉到:梦想之花正在悄然绽放。 2011年8月10日清晨,撕开弥漫的晨雾,中国首艘航母平台驶离造船厂码头,开始首次出海航行试验。 我随同88舰,紧跟在航母平台身后。一连5天,我每天爬上主桅杆的顶端,悉心拍摄航母资料。透过航母不断向前延伸的航迹,我仿佛看到一行巨大的逐梦足印,正一步步抵近一个伟大的梦想。 2012年9月25日,我国001型航母正式交付人民海军,命名为辽宁舰。从这一天开始,人民海军跨入了航母时代。 该如何精准呈现这一伟大的跨越呢?我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琢磨。 3次前往陆基阻拦着舰试验场,观摩舰载战斗机模拟着舰;4次随同直升机升空,从不同高度寻找描写航母的灵感……我想方设法接近辽宁舰,想倾尽全力去“读懂”辽宁舰。 “读懂”辽宁舰真非易事。 第一次上辽宁舰,深夜离舱打印材料,返舱时就在舰上迷路了,幸亏遇上了巡逻的哨兵。 辽宁舰上下22层,舱室达3600多个。舰上的官兵说:“让一个初生婴儿一天住一间舱室,所有舱室住完时,他就10岁了……” 面对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我以舰上的官兵为师,从“认路”开始学起…… 2012年11月23日8时,我和媒体同行们在辽宁舰的舰桥上就位。 期待已久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在我们面前开始了。 现场,因为是“首着”,一切显得那么陌生。 现场,因为无数在梦中见过、在书中读过、在交谈中谈过,一切又显得那么熟悉。 战机发动机的咆哮声由小及大,歼-15舰载战斗机由远而近,眨眼功夫就降落在辽宁舰的飞行甲板上。欢呼声中,有人惊呼:“天哪!这么快……” 那一刻,我脸上掠过了得意的笑容。因为,我读懂了现场的每个动作、每个口令、每一个表情,以及背后的意义和故事…… 那天,在随波起伏的辽宁舰上,在机械轰鸣不断的舱室内,我兴奋地打开了电脑,紧扣“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关键节点,结合所见、所闻、所感,巧妙穿插历史背景,一挥而就,完成了现场特写《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500多字,从起笔到落笔,整个过程仅用一个多小时。 那天,站在辽宁舰宽大的甲板上,看着无垠的大海,回顾“首着”时的惊心动魄场面,我更加坚信一句话:“对记者而言,没有投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读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读懂’,就不可能有独到而尖锐的眼力和一鸣惊人的笔力。” 感恩伟大的时代,让我遇见了航母! 感恩“投入”,让我读懂了中国航母时代! 感恩“读懂”,给我带来了别样的风采!
附作品: 一 着 惊 海 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本报记者 蔡年迟 蒲海洋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惊人的默契。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战位上,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快点!快点!”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个人简介 蔡年迟,人民海军报社高级编辑。从基层新闻报道员到机关新闻干事,从编外的特约记者到专业采编人员,25年新闻工作中,他以“精品背后是精神”为座右铭,以做一名随时准备去现场的“新闻战士”为骄傲,在忘我冲锋中诠释初心,在不断增强“四力”中砥砺奋进,先后荣获中国新闻奖5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14次(一等奖6次,二、三等奖各4次)、全国晚报好新闻一等奖2次、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1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兵种好新闻二等奖2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2次。新闻作品《一着惊海天》,被国家教材委选入全国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课本。2022年11月,荣获第17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