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稿子如何写得更好?2023年01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华文融媒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在媒体编辑部的《写稿要求》里、在对外《组稿函》上,大都写着这样一个要求:“写稿时请注意‘以小见大’,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来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大主题……”。
“以小见大”,这是新闻报道的一个 ...
内容:
在媒体编辑部的《写稿要求》里、在对外《组稿函》上,大都写着这样一个要求:“写稿时请注意‘以小见大’,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来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大主题……”。 “以小见大”,这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理念。其旨在于要通过一件件小事、一桩桩生动事,来反映一个重大的主题。现在各媒体记者这个理念指导下写出了不少这样的稿子,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好评。但也有些稿件的质量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那么,如何将这类的稿子写得更好呢?下面结合一些实例与大家交流。 一、“以小见大”的稿子啥样? “以小见大”的稿子,在我们的日常报道中经常出现。以最近人民日报刊登的几篇报道为例,我们来看看这类稿子啥样。 2023年1月5日人民日报第7版上刊登了两篇报道:一篇是报道贵州遵义市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千方百计满足市民需要的事迹;另一篇写的是山西太原市一个居民小区医疗诊室热心为民服务的故事。这两篇报道都不长,但写得生动感人。 如写太原市小店区医疗诊室,开头以一个场景切入: 早上10点,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居民王先生赶往附近的小马社区,“早上在网格微信群里看到,小店区临时设立了发热诊室。我家老人发烧、呕吐,我来问问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诊室里,社区医生徐廷琴耐心叮嘱王先生:“你家人这种情况,我先给你开些药,如果效果不好,你再来找我,或者转诊到区医院。” 写完这个场景后,紧接着通过小区一副区长的介绍,介绍整个小区的诊室的情况: 小店区常住人口141万,目前群众问诊、购药、就医需求激增。小店区统筹协调医药资源,动员全区有条件的医院、诊所、药店设立临时发热诊室,以“政府+企业”“医药+服务”的形式,组织医务人员到发热诊室,就近满足群众就诊、用药需求。 从去年12月22日起,小店区每日组织采购10万片布洛芬,面向居民开展免费赠药活动,每人赠送5粒,活动持续10天,发热诊室也成为赠药的服务窗口。记者在现场看到,居民有序排队,凭身份证即可领取5片退烧药。 目前,小店区街面100个诊室全部投入使用,每个诊室配备2名医务人员,1名医生负责诊疗,1名药剂师负责抓药、发药。 以上的写法把小店区为方便群众就医的情况和盘托出,使人们从中看到了“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大主题。 二、“小”,有哪几个特征? “以小见大”的“小”,如何理解呢?它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小”,首先指的是“事小”。它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工作、生活小事。我们说“以小见大”,就是要通过这些“小事”来反映一定的主题。 第二,是指“切口小”。写小事不能切口过大,而是要从小切口进入,把其中的情景细细描写,把其中的故事娓娓道来。 第三、“小”有典型性。这里说的“小”是相对于那些主题宏大的大题材而言,但这并不意味着举凡小事都可入题写作。这里说的“小”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上面所写的“太原市小店区医疗诊室为民服务”、“遵义一农产品交易中心千方百计满足市民需要”的事例,事虽不算大,但却反映了“为民服务”的大主题。 第四、“小”有故事性。事小,并不意味着简单,小有小的故事。如人民日报刊登的《不能停下的“铁脚板”》一文(见《人民日报 》2023年01月06日第11版),选的“事”颇有故事性: 伴随着“突突突”的马达声,快艇驶过的湖面迅速掀起一道白浪。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武进分局雪堰派出所社区民警蒋小峰又一次登岛入户走访。 这是太湖里的一座小岛,名叫焦山岛,隶属于武进区雪堰镇太滆村。从太滆村的避风港到岛上有40里水路,快艇单趟就要半个小时。太湖禁捕后,岛上的渔民都已上岸,只留下一对来自云南的夫妻徐绍华和暴丽萍在岛上生活。已经做了10多年太滆村社区民警的蒋小峰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上门入户走访,一个都不能少。 徐绍华和暴丽萍在岛上生活有20多年了。他俩都已年过六旬,面色黝黑、身材瘦削,看起来十分精神。蒋小峰来走访,他们特别高兴。 …… 事不在小,有故事则灵。像这样的“小事报道”,不但反映了“警察爱民”的主题,故事性还强,读者是很愿意看的。 三、行文时需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写“以小见大”的稿子,在行文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到实际生活中去捕捉素材。 写好“以小见大”的稿子,需要记者到实际生活中去捕捉素材。 从网上“搜料”不是不可,但总让人觉得“浅”。要想获得真料,就得走进社会基层生活中去。 山西日报记者苏晓晨采写的《矿工组长的551条短信》,获得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这篇“以小见大”的稿子,是记者到阳煤集团一矿与矿工们一起,在地下300米深处的工作面上采煤时获得的素材。 央视《新闻联播》2023年元月6日播出的“高寒铁路上的‘守护人’,介绍了沈铁通化公路段工人师傅们在严寒条件下,破冰除雪保证线路畅通的工作情况。这是记者跟随工人师傅们一起破冰除雪拍得的。 由此可见,写“以小见大”的稿子不仅仅是技术问题,首先需要的是素材。有了好素材就有了稿子的立足点、写稿的切入点。 2、倾情写事,主题自然出。 要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在写的时候要倾情而写。 人物、时间、地点、经过等这些新闻要素都要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故事也要力求写得生动有趣。如果写的不细致、不流畅,人家看都看不明白,那怎么能从中“见大”呢? 还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穿靴戴帽”,不要硬写出主题。如写什么“这是舍己为人精神的体现”、“这是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的行动”等。一篇稿子的主题是什么,让读者看后自己去体会、去感悟。 3、点面结合,宏微结合。 写小事不能平铺直叙,不能孤立地去写,要善于点面结合,宏观微观结合。写的事情可能在一个村里,可能在一个班组,可能在一个车站,在写的时候需要注意写“面”上的情况。 如开文举的例子,写的是太原小店区居民王先生赶往附近的小马社区看病的事儿,但记者也注意写“面”上情况:“整个小店区街面100个诊室全部投入使用”。这样写既有点的具体情况,又有面上的综合信息,给人一个全面的了解。 小结语 近日,中宣部组织的《新春走基层》活动正在各媒体陆续展开。从写作角度讲,这个活动也正是践行“以小见大”写法的用武之地。愿有更多记者写出冒热气、接地气、新鲜活泼的精彩稿件,给人们送上新的精神食粮!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