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春走基层中收获中国新闻奖2023年01月 作者:陈毓钊 来源:中国报业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又是一年新春走基层时。值得一提的是,贵州日报记者陈毓钊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作品《车轮上的幸福》,是他在新春走基层采访时获得的线索。
陈毓钊参加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采访
从业12年, ...
内容:
又是一年新春走基层时。值得一提的是,贵州日报记者陈毓钊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作品《车轮上的幸福》,是他在新春走基层采访时获得的线索。 陈毓钊参加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采访 从业12年,陈毓钊两次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22年记者节之际,陈毓钊以《扎根泥土,心向阳光》为题进行了分享: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父辈告诉我:树根扎得深,才能长得高。干新闻12年,我拿过2次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省级新闻奖十多次,最大的体会就是:向上的生长需要从向下的扎根开始。 2015年,我以独立署名的作品《车轮上的幸福》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次获奖,成为贵州日报十年来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的一大突破。 这是一次深入基层的生动采访。2014 年春节后,我到福泉市开展“新春走基层”采访,机缘巧合得到吴成德家三次换车故事的线索。于是,我长途驱车、进村入户,促膝长谈、彻夜写稿,数次补充采访、反复修改打磨,终成其稿。 吴成德(左一)一家和车的“全家福” 这是一次“顶天立地”的新闻宣传。稿子讲述了改革开放后福泉农民吴成德一家三次换车的故事,以普通人生活的“小变化”,反映新时代社会的“大变迁”,以细微叙事表现宏大主题,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党报就在身边。 2018年,我参与采写的作品《给乡亲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再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每一次获奖,都是犒赏,也是鞭策。每一次采访,背后都是策、采、编、发各个环节的通力协作,也是对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综合考验。 做记者,我是有名的“出差狂人”,曾连续三个月天天出差采访;为了写出一篇稿子,我把自己关在家15天足不出户;有一年,为了完成单位交办的任务,我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 入行12年,我成为同龄人中的“获奖达人”。曾经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厉害?我说,我不厉害,我自认为资质“中下”,算不得聪明人,但我的努力应该勉强算得“中上”,肯下“笨功夫”。二者结合,干工作也就勉强能达到“中等”的水平。如果再努力些,或许能做得更好。 2021年8月,报刊社安排我跑时政,保障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新闻报道。当时,心里没底,但我毫不犹豫地顶了上去。 从业12年,我先后驻过记者站,跑过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新闻,算得上半个新闻“老兵”。但跑时政,我是“新兵”。 好在,一年多来,在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全力以赴、不辱使命,赢得领导的充分肯定。 跑时政,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补课”。基层采访如脚下的土地,让我深深扎根,涵养底气;时政报道如头顶的阳光,吸引我努力向上,增长才干。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新征程上,我将努力向下扎根、勇敢向上生长,在中国新闻奖的高峰上继续努力攀登。 附获奖作品原文:车轮上的幸福 ——福泉陆坪镇福兴村吴成德家换车记 在我国的行政体系里,福兴村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单位。改革开放以来,激情澎湃的大时代脉搏,始终牵动着这个地处西南的偏远小山村。 从自行车、摩托车到汽车,吴成德家的车轮丈量着时代变迁的年轮。 今年50岁的吴成德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四世同堂。他说:“一辈子忙忙碌碌,辛苦但觉得充实,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是幸福。” 自行车 1992年,上海永久牌,价值308元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年轮刻度上,我国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了集体主义“大锅饭”的束缚,农村经济的精灵被释放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家庭收入大幅增加,农村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1981年,吴成德家分到9亩多土地。从此,种烤烟和油菜成为吴家30多年操持不辍的家业。 1982年,吴成德初中毕业后,成为村小学的代课教师。“清早下地,十点上课,下午四点放学,回到地里忙活到天黑,晚上备课”成为吴成德的基本生活轨迹。 一晃10年,吴成德的工资从19.5元涨到110元。 1992年村委换届,吴成德当选为福兴村支书。 因为要经常到镇上开会,为方便开展工作,吴成德花308元钱买了一辆上海“永久牌”自行车。 到镇上7公里多山路,原来步行要走1小时40分钟,骑自行车40分钟就能到。吴成德说:“那个时候在崎岖的乡村路上能骑上自行车,真的觉得很幸福。” 在镇里的支持下,吴成德带领村民们忙活开了,修路、架设电杆电线、兴修引水管……一年多的时间,他骑坏了两辆自行车。 很快,村里通了电,通了水,通了能走汽车的公路。 摩托车 1994年,本田125型,价值1950元 1992年,邓小平南巡,新一轮改革开放启动,发展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欢欣鼓舞的人们传唱起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在地处西南的贵州山区,摩托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乡村公路上。 1994年,一次到镇上开会,吴成德弄丢了自行车。 骑惯了车,他嫌走路太麻烦,心里暗自琢磨着买辆摩托车,吃饭睡觉冷不丁就会冒出来一句:“没车上街不方便。” 当时要买一辆摩托车可不容易。多方打听,终于托朋友在都匀寻到一辆二手日本产本田125型摩托车,价格都谈好了,最终因为吴成德不会骑而作罢。几经周折,1994年年底,吴成德终于如愿以偿,花1950元买到了一辆梦寐以求的二手本田125型摩托车。 当时他感觉“洋气惨了”。 初次骑摩托车,吴成德就闯了祸。车冲进了竹林,手指粗的竹子压倒一大片。“我就想这东西咋这么凶,不敢骑了,第二天才找人骑回家。”那以后,吴成德用这辆“125”在家学了一年多。 后来,吴成德骑摩托车到镇上只要20分钟。 车越跑越快,日子越过越好。吴成德家的烤烟和油菜越种越好,收成好的时候每年能收油菜籽500多公斤,养几头猪和牛。 之后的20年里,吴成德先后换了4辆摩托车。现在骑的一辆“钱江”牌,是2001年花5800元买的。他说,时间一长和车也有感情了,舍不得换。 汽车 2012年,五菱宏光,价值80000元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又一个新的春天。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福兴村大量土地闲置。2010年,当地政府鼓励流转土地实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吴成德一家看准时机,流转村里200亩土地种植烤烟,当年收成不错。接下来的两年,烤烟收购价格一路看涨,吴家的收入连年增加。 2012年,吴家添置了一辆“五菱红光”加长版9座面包车,价值将近80000元;2013年,又花60000元购买了一辆同品牌的7座面包车,吴成德的两个儿子一人开一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过,吴成德又开始谋划新的发展路子了。 “国家鼓励农村土地改革,三农政策越来越好,我们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戒烟、禁烟,种烤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得想办法寻找一个替代产业。”吴成德把眼光瞄准了葡萄和茶叶种植,“这些都是健康产业喔。我想带领大家把我们村的葡萄和茶叶种植搞上规模,发展农业观光,让大家都富起来。” 2013年冬天,吴成德发起成立“福泉市成德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外地购买了3000多株葡萄苗。刚一开春,3000株葡萄苗就全部种上了。 回忆几十年的奋斗时光,吴成德说时间过得太快,每天都忙忙碌碌地过,酸甜苦辣尝了个遍。他说,只要能吃苦,总觉得过得充实、幸福。吴成德乐呵呵地说:“我50岁了,还想学个汽车驾照,到那时再换个好车亲自开。” 记者手记:小故事 大时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普通家庭,吴成德家的变化是一个缩影。 见微知著。吴成德家几番换车的事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正是像他家一样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小故事,折射出了时代的大变迁。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车越换越好,路越走越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