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2022年11月 作者:胡伯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胡伯项看来,身处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加强新媒体语境下主流意识形 ...
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胡伯项看来,身处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加强新媒体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研究无疑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学术任务。由胡伯项担任负责人的“新媒体语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研究”项目,前不久获国家社科基金结项,并获评“优秀”等级。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话胡伯项,请他分享在新媒体语境下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思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味着什么? 胡伯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方向。 话语体系是对话语的抽象与概括,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话语群。话语体系不仅是一种叙述或表达方式,其折射出的是思维方式抑或价值取向。话语体系的有无、强弱事关重大。没有话语体系,话语权就无从谈起。在现代化进程中,谁的话语体系更具道义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谁的话语和叙事最终能打动人,谁就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思想主动是最大的主动,思想主动决定发展主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当前,构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责任更加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形成集科学性、权威性于一体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要丰富马克思主义话语内涵、话语表达形式,激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号召力、感染力,塑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权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把“新媒体”与“话语体系”放在一起进行交叉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胡伯项:新媒体作为基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媒体形态,现已成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并渗透到了大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已经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新通道。 在信息化社会,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科技创新推动着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的革新,新媒体也逐渐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舆论集散和交往的平台,并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模式和格局。新媒体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大众生活从点到面实现了全方位的影响和渗透。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日渐成熟,传播内容日益丰富,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愈来愈便捷。这些都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语境下,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胡伯项:从困境和挑战方面看主要有:一是新媒体的开放性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冲击。利用新媒体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国际话语权,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随文化产品不断输入中国,模糊了一些人对自己国家发展道路、发展理论、制度、文化的认知。二是新媒体信息的碎片化、非理性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冲击。非主流意识形态以隐蔽的形式存在于碎片化、非理性化的信息中,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传播。三是新媒体的娱乐性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冲击。泛娱乐主义使得娱乐话题越来越指向严肃的公共事件,意识形态话语的讨论由严肃转向日常化、生活化、娱乐化。 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新的机遇看:一是新媒体传播主体的广泛性,能扩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影响力,拓展和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渠道和途径,有助于形成结构合理、协同高效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体系。二是新媒体传播内容的资源共享性,能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灵活性,公众可以有更多渠道接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三是新媒体传播路径的隐匿性,能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渗透性和引导性,在潜移默化中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人民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与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的变革,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呈现哪些新的特点? 胡伯项:新媒体语境下,我国主流话语体系的建构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话语主体的平等性和匿名性,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话语表达的多样性和自主性,从系统化走向碎片化;话语传播的多元性和精准化,从单向化走向多向化;话语风格的通俗性和时尚性,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话语环境的开放性和通达性,从现实性走向虚拟性。 由于在新媒体语境下话语体系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因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要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前提,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方向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实效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科学性与生活化相统一的原则。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传播力与影响力? 胡伯项: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紧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目标,明确面向实践、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诠释中国道路、表达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的历史方位,以不断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社会力量,积淀强大的精神力量;要坚持“破立并举”,加强意识形态制度建设,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为此,我们既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又要抓住核心、突出重点。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推进话语体系建设为载体,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力、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