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不是“走秀台”“诉苦会”2022年11月 作者:姚赣南 来源:华文融媒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这两条新闻火了
“三万元的一副耳钉”。
“错过了女儿十八岁的成人礼”。
----这两条新闻火了,上了热搜,网民们评论不断。
第一条新闻说的是10月2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疫情防控工作 ...
内容:
这两条新闻火了 “三万元的一副耳钉”。 “错过了女儿十八岁的成人礼”。 ----这两条新闻火了,上了热搜,网民们评论不断。 第一条新闻说的是10月2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姓李的女副局长佩戴了一副疑似法国某著名奢侈品牌的耳钉,官网售价高达3万元。同时,所系的丝巾疑似也是名牌,价值四千元以上。 第二条新闻说的是11月6日在郑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姓刘的社区书记在发言时,动情讲述自己因为工作忙而错过了女儿十八岁的成人礼。此事引发舆论曝光,认为在这样的场合“倒苦水儿”“打悲情牌”是不合适的。 网上关于这两件事的报道很多,议论纷纷,正反都有,角度各异。笔者从“怎样做好新闻发言人”的角度来谈一些看法。 什么是新闻发言人 应当说,李女士和刘女士不适合当新闻发言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门学问,需要学习,需要实践;新闻发言人需要优中选优,需要培训。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从当年的4月初到6月24日,卫生部连续举办了67次新闻发布会,是举办新闻发布会很密集的时期,也成为全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标志。 新闻发言人是“人”,是特定的“人”,是代表一个组织和单位的人;但又是一种机制,一种运行方式,一种制度。因为在这一个人的后面,有一个团队。他们要准备资料,模拟现场。台上是一个人,台下可有一帮人。 新闻发言人在有关领导的指引下,定表态口径,猜记者问题。基本定调后,新闻发言人不随便表态,尽量在框架内活动;同时,力避与记者争论,不掉入某些人设置的陷阱与圈套。 新闻发言人要经过培训,要参加培训班学习理论与模拟实战。这样,才能提高各地各单位新闻发言人的素养,提高其运用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和对外新闻发布的能力与水平,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对新闻发言人的要求 什么样的人才能担任新闻发言人呢?当然,首先必须口才要好,讲话要自如、流利。很显然,内蒙古的那位李女士的口才肯定是不行的。 同时,新闻发言人应是离决策层很近的一员,要熟悉决策,能解释决策。其基本条件为:政治成熟,立场正确,逻辑通顺,勇于负责,知识丰富,熟悉业务,反应要快,气质要佳。要达到这些条件,真是要下苦工夫的。 新闻发言人要在会上宣布立场,介绍实情,表达政策,澄清误解,反击污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要做到刚柔相济,纵横捭阖,进退适度,攻守自如。这就不是简单地念稿,不是只当扩音器。 新闻发言人最高境界应当是智慧、幽默、端庄、坦荡、正气,回答问题恰到好处,又精彩。 对新闻发言人的着装也是有规定的,要庄重、得体、整洁、简单、大方、知性。尤其是女发言人,不能穿得太艳,不能过于隆重,首饰基本不戴,戴则谨慎选择。李女士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穿戴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发布会不是“走秀台”。 在当今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李女士和刘女士对公众场合下舆论场的规律了解不够,缺乏与普通百姓的共情能力。这虽然与他俩本人的媒介素养有关,但是也说明了她俩的上级部门在考察、培养、用人、审稿方面的不足。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其目的十分明确,是为了及时介绍情况,答疑解惑,树立形象,引导舆论,消除误解。在新冠疫情的当下,新闻发布会主要应当让公众了解最近的疫情动态,消除疑虑,多想办法,增强凝聚力,而不应画蛇添足,搞个人走秀或专访。 新闻发言人挑选出来后,用一定的时间进行专门训练很重要。经过听课和实战模拟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应对记者的能力。 新闻发布会不是讨论会、辩论会,也不是表彰会、诉苦会。掌握新闻发布技巧,培养好优秀的新闻发言人,仍是各级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需要重视的工作。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