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问:怎样从“沙”里淘出“金”来?2022年02月 作者:杨玉辰 来源:新闻三昧 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怎样从“沙”里淘出“金”来?
杨玉辰
你说的“沙里淘金”的问题,实际上是对已掌握素材的选择、筛选和提炼的问题。这个过程是稿件写作的关键,但由于不同的作者所面临的不同情况,不容易用很简单的语言就 ... 内容:
怎样从“沙”里淘出“金”来? 杨玉辰 你说的“沙里淘金”的问题,实际上是对已掌握素材的选择、筛选和提炼的问题。这个过程是稿件写作的关键,但由于不同的作者所面临的不同情况,不容易用很简单的语言就能说清楚。这里,只能就带普遍性的问题谈点意见。 一、要从“沙”里淘出“金”来,首先要检验一下,你所拥有的“沙”是不是“金沙”——即含金的沙子。我们掌握了各种新闻素材之后,也应首先鉴别一下,哪些是含“金”的素材,哪些是不含“金”的素材,然后从含“金”的素材中,选出“含金量”大的素材。倘若这些素材“含金量”不大或根本不含“金”,那就像巧媳妇无米做饭,再有本事也不行。 二、要从“沙”里淘出“金”来,还要善于慧眼识金。发亮的不都是金子,不发亮的也未必不是金子,这得需要慧眼。从一大堆原始素材中找出有价值的“含金量”大的素材,也需要慧眼即新闻眼。有人把衡量素材质量如何的标准归纳为: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人好我早。这就是说,凡是新鲜的,典型的,时效性强的素材,往往都是有价值的。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只看表象而不看实质。俗话说“吹掉尘土见珍珠”,对有些被表象掩盖的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还需要一番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千万不要“一叶障目不识泰山”,犯主观片面性的错误。 三、不要大海捞针,无目的地去“广搜素材”,而要看准了再“挖”。有的同志片面认为,只要多看多听,自然有可用的素材,其实不一定。如果无目的无重点地去采访,很可能“记满了采访本,可用的没一条”。怎么办?那就要首先通过领导和同志们的介绍,确定采访重点,或根据掌握的线索去“顺蔓摸瓜”。一般地说,凡英模单位、偏远单位、执行特殊任务的单位或从未见过报的单位,都应当列入你的“淘金”重点。如有了重要线索,更不能轻易放过。这就比盲目地大海捞针式的采访更容易淘出“金子”。 当然,“沙里淘金”的本领主要是在采访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的,不要投机取巧,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