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发行制作模式变革势在必行2020年12月 作者:孙海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12月19日,《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0)》在山东青岛发布。蓝皮书立足全球视野,探析电影产业的发展规律,由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青岛电影之都办公室联合国内外 ... 内容:
12月19日,《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0)》在山东青岛发布。蓝皮书立足全球视野,探析电影产业的发展规律,由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青岛电影之都办公室联合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共同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劳特里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也同时亮相。 探索疫情影响下的发展路径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副教授、《电影蓝皮书》主编牛兴侦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带给电影产业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近年来,奈飞、亚马逊、苹果等IT巨头进军流媒体领域,试图重构电影的消费方式和市场格局;迪士尼、华纳传媒等影视娱乐集团也开始推出流媒体服务,基于自有网络平台面向全球终端用户直接发行电影。 由此可见,电影产业的现行制作和发行方式在科技变革和疫情防控的环境中已经难以为继。面向未来,全球电影产业必须主动创新变革,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在电影制作层面,积极构建并大力推广虚拟摄影棚体系;在电影发行层面,改变以影院作为核心发行渠道的传统模式,积极搭建通过影院、音像制品、电视频道、互联网等多个渠道组合发展的新模式;在电影放映层面,构建以网络平台为中心、集成海量作品、面向全球观众分发的传播体系,更好地满足全球观众的多层次观影需要。 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 蓝皮书指出,“工业化”是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频热词之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大,技术驱动市场增量作用下降,市场对优质内容需求不断上升,探索提升电影项目市场成功率的路径成为摆在中国电影产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的影企、影人,尤其是新型影人通过跨国合作与海外拍摄等形式,将世界电影强国的先进经验引荐到中国电影项目的拍摄与制作中,对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工业化意味着分工、标准、规范、科学等一系列严谨的词语与先进的技术手段,中国电影工业化还有漫长的征程等待中国影人,一部《流浪地球》、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还远远不够。只有更多的《流浪地球》与《哪吒之魔童降世》出现,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跨越,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才能真正得到完善。 影视公司调整结构差异化供应 对于中国而言,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提高,本土电影市场潜力巨大。蓝皮书指出,构建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体西用是必经之路。 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更多更优质的电影作品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观影需求与欣赏水平。作为电影供给方的影视制片公司,应当调整结构,差异化供应。应抓紧构建中国的电影工业标准体系;构建中国式类型电影;为实现规模化效应,应引导并购和上市。中国电影制片机构集中度低,需要引导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推进并购,提升规模,以尽快做大做强,借助“一带一路”,重整电影产业国际化分工。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