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记者才能成为“大记者”?2020年12月 作者:何 盈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在央视工作19年,我走了很多路,一次次启程出发,最终,都变成一篇篇报道,怀揣一颗敬畏之心呈现给观众。
什么样的记者才能成为“大记者”?
是裤脚上永远沾着泥巴、始终在思考、怀有一颗悲悯 ... 内容:
在央视工作19年,我走了很多路,一次次启程出发,最终,都变成一篇篇报道,怀揣一颗敬畏之心呈现给观众。 什么样的记者才能成为“大记者”? 是裤脚上永远沾着泥巴、始终在思考、怀有一颗悲悯心的人。 驻站9年,我努力兑现着做一名“大记者”的承诺,此后的每一天,依旧如此。 前辈钱钢说,“新闻工作,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谨事业,炽热的人肩负的冷静使命,浪漫的人从事的艰辛劳作。”活泼与严谨、炽热与冷静、浪漫与艰辛,没错,这就是记者这个职业。 01 2010年年底,央视在浙江设立了应急报道点。浙江是我父亲的家乡,通过激烈竞聘来到杭州,原因很简单——我想当个百分之百的记者,驻站必须完全在新闻一线。 那张机票是拉萨贡嘎机场飞杭州萧山机场的,来杭州前我刚刚参与了台里策划的“打开墨脱——嘎隆拉隧道贯通”特别直播节目。我的任务是作为前方特别报道小分队,在隧道开通之前翻越4800米的嘎隆拉雪山进入墨脱。 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而嘎隆拉隧道是墨脱实现全年通车的最后一个节点性工程。隧道不通,每到冬季,墨脱就是一个孤岛,进出只有徒步翻越嘎隆拉雪山这唯一的方式,如果遇到雪崩,性命难保,很多人死在这座雪山上。 前方报道小分队一共有5名央视记者,我是唯一一位女性。20天之后,结束报道返回时,隧道已经被打通,我们可以坐着车出来。所以我们也成了最后一拨翻雪山进入墨脱的人,当然这番经历也成就了日后可以自我“卖弄”的资本,说自己是最后一位冬季翻雪山进入墨脱的女记者,的确是,因为没有后来者了。 02 去杭州前,一位同事送我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什么是驻站记者?我想,就是走的路比别人多吧。“行万里路”,驻站记者应该走怎样的路? 8年前,我跟同事汪成健、李欣蔓、谢岩鹏一起徒步走了一条路,80多公里,攀悬崖、过冰河,手攀脚爬走了两天两夜,这是一条孩子上学的路,一条没有路的“路”。这条路的故事后来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叫作《新疆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这条路的危险程度和艰苦程度让人震撼。那些天我每晚睡觉,会梦见从悬崖上掉下来的场景,这是白天所见所感的生理反应。 难忘的除了这条路,还有这条路上的人,孩子们的纯真,对外界世界的渴望,超越同龄人的善良和明亮、乐观和坚强令人感怀。走这样的路,对我们只是一次采访经历,但对他们,是日常生活。在这样的艰苦面前,孩子们依然昂首挺胸。7集节目连续播出后,怎么结尾?我们纠结着。最后,我提议把抓拍到的孩子们在险途中的笑脸全部找出来,用一张张笑脸配上孩子们的歌声结尾。 这个结尾,代表我对这些孩子发自内心的敬意。有一句解说词这样写:“大人们的双手成了孩子们的路”,帮助孩子们走过这条路的大人中,有他们的家长,有乡镇干部,有乡村老师。皮里村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发展的不均衡,我们需要正视这种不均衡。只有正视,我们才会踏踏实实扑下身子精准扶贫。 节目播出后,新疆台一个记者采访我:“你这次走基层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脱口而出:“认识了皮里村的孩子们”。这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女孩愣住了:“真没想到你会这么回答。”“那你以为呢?”“我以为你会说,最大的收获是这个节目播出后产生了巨大反响,那些孩子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我正在琢磨自己的境界是不是有点不高,她接着说,“你这个回答特别让我感动,你真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了”。 人都会有“顿悟时刻”,皮里村是我职业生涯的顿悟时刻之一。那个记者还问我走基层该怎么走?这次我认真地想了一会,我说出4个字:“用心去走”。 从那以后,我知道我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记者—— 一个裤腿上永远沾着泥巴的记者。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