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写作 >> 写作技巧 >> 群众语言从哪里来?

群众语言从哪里来?

2020年12月  作者:贾蒙国 崔铁宁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在稿子中多写点群众语言,能使稿子生色,读者爱看。   那么,群众语言从哪里来呢?我们探讨一番。   一、群众语言的特点   古典名著《红楼梦》描写了上百个人物,单凭几句话,你就可以猜到此人 ...
内容:

 

  在稿子中多写点群众语言,能使稿子生色,读者爱看。

  那么,群众语言从哪里来呢?我们探讨一番。

  一、群众语言的特点

  古典名著《红楼梦》描写了上百个人物,单凭几句话,你就可以猜到此人的性格身份,靠的是什么? 是独具个性的语言。

  文学作品很讲究语言,新闻作品的语言同样需要认真推敲。好的新闻素材,如果不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描述,而是干巴巴地实录下来,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固然取决于思想内容素材选择和写作技巧等诸多因素,应用好群众语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群众语言具有朴实、生动、形象等特点,生活气息浓,又真切感人。新闻界前辈穆青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

  二、到群众中去捕捉生动语言

  “十里听见果农笑,百里闻得苹果香。”这句话是村民杨双牛在接受录音采访时说的。一句打油诗,不仅将内丘县岗底村的丰收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也充分反映出当地农民迎接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我们老年人,都感觉,哎呀现在是真好啊。又给发这、又给发那,又给治病,又给发钱。”杨双牛的这句话,生动、有力地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新生活以及他们享受福利保障而产生的幸福感、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是严重疏离群众,或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提高讲好群众语言的能力,就要培养对群众的情感。有同行赞赏我们这篇获奖新闻群众语言运用得活,其实字面上的语言只是现象,我们之所以能用上点“味精”,是做了功课的。

  为了更好地报道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有意识地到农村、农民中去了解农民庆丰收的习俗,了解形容丰收的话语,读懂农民对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看法、想法、说法,明白农民晒丰收的形式等等。这不是应景式举动,而是一种惯例。每当国家出台一项政策、市里搞一项大的活动前,我们都会到群众中走访一番,不仅学到了群众的语言,还了解了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制作出来的新闻很有针对性。

  得知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拟定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新闻发布会,我们即深入到岗底村进行蹲点调研。

  进果园、访农户、话丰收,我们发现,农民形容农村变化的话语有点不太好懂。比如,岗底村民形容农民日子过得滋润时说:“三十亩果园一栋楼,老婆孩子热炕头。”乍一听,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才明白,原来他们套用的是上世纪30年代形容地主富农过日子滋润的一句话——“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还有说到国家对农民的好时,农民挂在嘴上的话是“又给发这,又给发那”。刚开始一听不知道“这”和“那”指的是什么,请教才知道有两层意思:一是村里发的米、面、油、衣服、棉被等;二是指给的东西很多。懂得农民这句话,当杨双牛在现场说“又给发这,又给发那”时,我们毫不犹豫地录制剪辑引用了。如果不懂这句话的内涵,这句生动形象的语言“味精”,记者是万万不敢“撒”到新闻里的。

  群众是“语言大师”。那些来自实践、源于生活、使用群众语言写出来的新闻作品,鲜活生动,更加受到广大读者、观众和听众的喜爱。采写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就要用好群众语言、让群众唱主角。

  

 

热点 . . .

徐立京:经济日报高级编辑、人事部主任
徐立京:经济日报高级编辑、人事部主任
《纳税人报》报简介
《纳税人报》报简介
姜 波:经济日报导刊部主任、资深媒体人
姜 波:经济日报导刊部主任、资深媒体人
何振红:《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高级记者
何振红:《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高级记者

最新 . . .

· “以小见大”的稿子如何写得更好?
· 掌握了这几条,写公文就顺了!
· 吸引人的手法: 悬念、情节
· 选择新闻角度至关重要
· 永州市举办科技系统新闻稿件写作培训会
· “2022范长江行动中原行” 云采访活动启
· 范敬宜:会议是十分丰富的新闻源
· 你会提问吗?介绍七种提问方式
· 这家新闻培训机构网课为什么受追捧?
· 好新闻,敲在时代绷得最紧的弦上
· 有了好线索找不到好例子怎么办?
· 13类107个新闻好标题

推荐 . . .

相关 . . .

· 中央新闻单位驻河南记者站持证人员名单
· 新闻写作中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
· 徐立京:经济日报高级编辑、人事部主任
· 焦点 《新闻采写技巧与报纸版面编辑实用讲座》
· 国际舆论热评人民日报“钟声”文章
· 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 《纳税人报》报简介
· 姜 波:经济日报导刊部主任、资深媒体人
· 何振红:《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高级
· 招生 召集:公益讲座“第五期新闻工作者训练营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