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传媒三国 >> 煮酒 >> 北平奇缘——“一二·九”中的方大曾与斯诺

北平奇缘——“一二·九”中的方大曾与斯诺

2020年12月  作者: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方大曾,人称“小方”,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卢沟桥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1937年7月10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他骑着自行车只身穿越炮火,
内容:

 

小方家住协和胡同10号,与斯诺居住的盔甲厂13号距离不远。图为小方在协和胡同10号的自拍照

     方大曾,人称“小方”,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卢沟桥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1937年7月10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他骑着自行车只身穿越炮火,进入卢沟桥一带,拍到了背着大刀巡逻的二十九军战士等场景。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消失”在1937年战火中的年轻战地记者,还曾在“一二·九”运动的现场记录历史。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面对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国民政府仍推行“不抵抗”的对外政策,还筹备“冀察政务委员会”来消极回应日本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在民族危亡的关头,1935年12月9日上午10时30分,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6000余人涌上街头,奔向当时国民党华北最高当局的办公地新华门前,向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请愿,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团结全国各界民众共同抗日。

  游行队伍的前后,出现了小方跑来跑去的身影。此时,他刚从中法大学毕业半年,在北平基督教青年会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中外新闻学社的摄影记者。中法大学校友高云晖回忆这段往事:“‘一二·九’运动中,示威学生队伍和镇压的军警在街头搏斗,他(小方)跑去照了很多相,由于他身材魁梧,长得很像一个外国人,穿着一身西装短大衣,警察以为他是一个外国新闻记者,不敢干涉他,于是很多珍贵的照片得以保存下来。”另一位校友吴志如(又名吴子牧)的女儿吴小珊也有类似的回忆,父亲跟她提到过方大曾,他们一起参加过读书会,组织过学校的“抗日救国会”,“一二·九”运动的时候,已经毕业的小方返校参加,还拍摄了不少照片。

  翻阅小方留下的底片,可以看到几张关于“一二·九”运动的珍贵记录,有街头游行的俯拍场面,有学生演讲的镜头,还有受伤者毛德贞、翁燕娟的病榻留影。

  值得注意的是,底片中有一张学生被捕的画面,曾出现在一部介绍埃德加·斯诺的纪录片中。提起斯诺,人们最先想起的往往是《西行漫记》,其实,斯诺夫妇与“一二·九”运动同样关系密切,不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现场影像及报道,他们在东城盔甲厂13号的住处还是学生们的“秘密据点”。

  “我们在斯诺家里商量过这件绝对机密的事(指游行),十二月九日和十二月十六日两次大游行之前,我们把游行路线、集合地点,都告诉斯诺夫妇了。我们甚至把《告民众书》的基本内容也翻译给他们听了。几个大学的同学在斯诺家里进行筹备活动……”燕京大学新闻系学生陈翰伯这样写道。清华大学女生代表陆璀则回忆,运动后,她在斯诺家住了一个多星期,为了掩护她安全离开北平,斯诺亲自开小汽车送她去火车站,直到火车徐徐开动,才放心地和她隔窗挥手告别。

  小方和斯诺,两位看似无关的名记者,在“一二·九”现场发生了交集。那么,小方与斯诺是否有过交流?目前尚无从知晓,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小方很喜欢斯诺的作品。高云晖回忆:“斯诺从延安回来,曾在美国兵营和协和礼堂放映所摄制的电影,小方告诉我,他曾去看过。”小方的妹妹方澄敏也曾说,哥哥还邀请北平基督教青年会的朋友,一同观看斯诺访问延安时所制的幻灯影片。

  事实上,小方遗留的照片中,还有数张来自斯诺的延安之行所摄照片,包括陈赓、徐特立的单人相以及延安军政大学照等。这些照片很可能是翻拍的,因为斯诺使用的是幻灯片,翻拍时需要垫一张薄纸,而小方留下的照片上恰好有薄薄一层纸制纤维的痕迹。小方为何能够翻拍斯诺的作品?是否来自斯诺的馈赠?历史无言,未知待解,但这无疑又为这段新闻史的佳话留下了一个令人遐想的注脚。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媒体为什么又集体翻车
· 焦点 通讯员怎样成为高素质人才
· 采编队伍“人少事多”咋办?他们这样破解
· 广电新闻采编如何防范差错?
· 媒体如何做好毕业季报道
· 洪灾报道怎么做?
· 姜 波:好记者应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
· 暗访完了还“回访”,谁给的勇气?
· 重大主题中,新闻评论的故事之道
· 焦点 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巧妙传递知识?
· 媒体宣传稿件时要关注哪些?
· 采访的机遇,何尝不是成长的际遇

推荐 . . .

2022内刊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召开
2022内刊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召开
这11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账号,关停!
这11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账号,关停!
丁真现象背后,是数字中国新动态
丁真现象背后,是数字中国新动态

相关 . . .

· 记者这些有趣的称呼,您了解多少?
· 新闻报道中人物称谓是有技巧的
· 专题报道五大类有哪些?
· 新闻采访的八种方式,你用过几种?
· 动画新闻的类型、制作原则与流程
· 遇突发事件怎样应对?如何回答记者提问?
· 第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获奖作品解析
· 如何找新闻?4种方法供你参考
· 全国新闻人最高奖为何叫“长江韬奋奖”?
· 围绕“十四五”规划,四十个新闻选题供参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