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文章写得更好?看看苏轼怎么说2020年12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他是如何写作的呢?纵观他的著述,尚未发现有一篇完整文章谈这个问题。但在他与友人的书信中时常论及此事。
内容:
故事: 苏轼的诗文写得好,已被世人所公认。 他是如何写作的呢?纵观他的著述,尚未发现有一篇完整文章谈这个问题。但在他与友人的书信中时常论及此事。 在这些书信中,苏轼阐述了写文章的体会和见解。虽无长篇大论,但他那鞭辟入里的论述、那字字珠玑的短句,却给人以不小的启发,不失为今天我们写作的指南。 下面摘录几段,研讨一番。 点评: 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这句话是苏轼写给当时的朋友张琥的。信中论及了行文与“重养”的关系问题。对于我们当下写好稿子,颇多启发。 读书与写稿,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开。写稿离不开读书,读书能促进写稿。 然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呢? 苏轼给出了答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就是要广泛地阅读,要博览群书。通过读书,不仅能开阔眼界,还能从书中汲取营养。然汲取时不是囫囵吞枣,全单照收,而是要有所分辨,有所取舍。诚如苏轼所说“约取”,即少取。取的是精华。 “厚积而薄发”,说的是读书与发稿的关系问题。厚积,说的是要不断读书进行积累,且积累要厚一些。但发稿时要“薄发”,少一些。 这话于今有警示意义。时下有些年轻人写稿很积极,这无疑是好事,但在发稿上过于着急,几乎是“写了就发”,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这种状况需要改变。 作为编辑来说,当然是喜欢来稿的,但更看重稿件的质量。倘若写得平平,了无新意,即使写得再多,那也是不行的。由此说,作为一个写手,应该处理好“读书与发稿的关系问题”。努力写出高质量的稿子为好。 薄发,不是不发。而是有准备地发,有节奏地发。不要一味地乱发。 二、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 这句话出自苏轼“书吴道子画后”一文。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世称“画圣”。苏轼观其画后写道:“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傍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这句话虽说的是画儿,但对写文章也有意义。 写文章贵在有“新意”。无新意,没人愿意看。一篇文章,有新的角度,有新的意思,为读者所希盼。有鉴于此,一切为文者大都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力求每写一文都有新意。 然“出新意”,不是想当然,不能乱出;而是要像苏轼所说,要“于法度之中”。也就是说要符合相关政策精神,符合行文的规律。 人民日报资深报人崔奇曾参加过当年中苏论战写九评的工作,他回忆说,写文章是要有激情的,乔冠华写稿时颇有豪放之情。但光有这一点还不行,还需要讲道理,以理服人。 在起草一篇政论文章时,乔冠华提出将庄子《秋水篇》里讲的的一个故事写进文章内。既有激情又讲道理,开始大家担心欠妥。没想到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赞赏。这真是“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轼论及文章写法还有一些,今天我们先谈这两段论述。相信一定会对大家有所启发的。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