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写不看”为何“进步很慢”?2020年12月 作者:王 默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写手都希望多上稿,这是人之常情,也体现了一种追求。但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言及此事,有位刊物主编说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光看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看进步很慢。”这句话说的是“写”与 ... 内容:
写手都希望多上稿,这是人之常情,也体现了一种追求。但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言及此事,有位刊物主编说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光看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看进步很慢。”这句话说的是“写”与“看”的关系,却也道出了多上稿、进步快的秘诀。 “写”与“看”,是一个写手的必备的两个本领。只有将这两个本领兼顾,才能使自己的写稿水平不断有所提高。 先说“写”。 作为写手,顾名思义就是愿写、能写、会写。 愿写,说的是主观能动性,自己愿意在写作的园地里耕耘。这是难能可贵的。时下不少人把写稿视为“苦差事儿”,不愿写;有的索性跟它不沾边。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愿意写稿,这是很不错的。 能写,说的是能力问题。说能写,伸缩度较大。能写一般的公文,能写一般的消息,能写点小通讯……这些都可以说能写。也就是说,能运用文字写成一些篇章。 这是一个好的基础。随着自己的不断努力,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会写,这是在能写基础上跃上的一个新层次。就新闻报道而言,不但会写消息、特写、通讯,还会写点小言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常听人说:“某某人会写”。说的是某某能驾驭各种体裁的写作,样样都还可以。 再说“看”。 “看”,这里说的是看书、看报刊、看材料等。这“看”甚为重要。通过广泛涉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能够大大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看”,有三种情形: 一是走马观花浏览看。到书店、图书馆走上一遭,对自己喜欢的书籍广泛浏览一番。如此一走,了解了行情,知道了又出了哪些新书,自己是否需要补充。 二是下马观花细心看。有些书是需要细看的,只有细看,才能品品其中的滋味儿,了解其中的有哪些新知识、新观点 、新见解。 三是伏案执笔圈点看。“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动笔墨在书上圈圈点点,说明进入研读的阶段。如果再做些读书笔记,那就是读书的最高层次了。 有些媒体的年轻人很爱看书,还经常在网上交流读书的体会与心得。看起来好像花费了不少时间,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读的越多,写起文章来愈加带劲、有力。 一个“看”字,不简单! 三说“写”、“看”的有机结合。 “光看不写”、“光写不看”,这两种状态均不可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努力实现“写”“看”的有机结合。 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说,你写得好,说明你看得多。这句话道出了“写”与“看”的关系。 不能简单地说我们的“看”,就是为了“写”,但通过“看”,确实有助于“写”的提高。因为“写”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行为,它实际上是知识、思想、文字综合发挥作用的一种体现。 那种“光写不看”之所以“进步很慢”,就在于不看、或看得少。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到“写”。几位同期到报社工作的年轻人,没过一二年,在写稿上就拉开了距离。有的写得比较好,有的则写得比较“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后者看得少。看得少,不但影响眼界的开阔、思路的活跃,还会使自己的笔力弱化,写起稿子来感到费劲、吃力。 “看”与“写”,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结合得好,无疑会大大提升写稿的能力与水平。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