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抉择时刻,电视“民生新闻”做出的7个转变2020年11月 作者:郭大国 来源:大国说传媒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脱口秀”火了! 罗永浩去了《脱口秀大会》才突然知道,原来自己就是脱口秀的老前辈,然后,靠脱口秀直播带货去了,好像还行。
“短视频”火了! 电视新闻人刷着抖音才突然明白,原来我们就 ...
内容:
“脱口秀”火了! 罗永浩去了《脱口秀大会》才突然知道,原来自己就是脱口秀的老前辈,然后,靠脱口秀直播带货去了,好像还行。 “短视频”火了! 电视新闻人刷着抖音才突然明白,原来我们就是“短视频”的祖师爷,现在咋就不行了呢?然后,然后呢? 01 热闹了十几年,电视“民生新闻”安静下来了,走到了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 融媒时代,大家都知道走媒体深度融合之路,走转型之路。但具体怎么个“融”法、怎么个“转”法呢? 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变化中总有不变的东西。那作为传统媒体,作为党的媒体,必须清楚,那些是不变的,那些是需要改变的呢? 这就是“守正创新”,“守正”要坚定不移,“创新”要拥抱变化。 “守正”:党媒姓党,必须坚定不移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守主流媒体的阵地。作为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就应着力“讲好本土故事、传播本土声音、树立本土形象”。 “创新”:拥抱变化,拥抱技术的变化、传播规律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管理运营的变化、用户收视习惯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 02 以下七个方面的转变,是电视民生新闻走向重生的必由之路: 一、实现从“民生新闻”向“主流新闻”的转变 我们是主流媒体,就要做主流新闻。什么是“主流新闻”,就是“内容主流”和“受众主流”。 由于受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地方电视媒体的新闻栏目,走上了“民生新闻”之路,提出了“涉民不涉政”的理念 ,有的甚至走向“情感新闻”的路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有其合理的地方。但现在看来,选题和内容的面,是越走越窄,把新闻内容的主阵地拱手相让。时政的、经济的、文化的选题和内容越来越少,与主流媒体的身份极不匹配。 于是 ,受众人群显示出:低收入、低学历、中老年,重口味的特征。 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做“主流新闻”。 “内容主流”。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受众主流”。抓住主流受众,就是抓有影响力的人。 主流新闻,就是靠主流内容,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民生新闻,不应该是一个内容的定位,而是一个传播方式的定位。不是“民生的内容”,而是“民生的视角”。 二、实现从“新闻发布”向“新闻资讯服务”的转变 央视4套作为国家外宣频道,为什么收视在全国保持高位,就是因为它把国际和国家的事,能掰开和揉碎了说。有展示、有解读、有分析、有判断、有观点、有预测、有互动。 而我们当下的民生新闻,更多的是展示,曝光。缺少对党和政府政策措施的解读,缺少分析这些政策措施对民众的影响。 所以,民生新闻应以民生视角,对影响人民生活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大变革进行分析研判,并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和应对方案,给受众工作和生活提供参考。做好导向、导读、导游、导购、导师等工作。不仅让人“看”,还要让人“用”。能用、好用就是服务。 “四全媒体”中的“全效媒体”,做好新闻资讯服务,一定是其中的应有之意。 三、从单一媒体向新旧媒体协同发力转变 转型时代,媒体生态就像现在的汽车生态一样,虽然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但对于传统车企,纯电汽车要上新,燃油汽车不能停,混动汽车也要搞。 对于传统媒体,电视不能不做,新媒体不做不行,汽车做“混动”,我们做“融媒”。 燃油车有燃油车的长项,纯电车有纯电车的瓶颈,没有好坏,只是不同。电视有电视的长板,新媒体有新媒体的缺项,没有优劣,只是相异。 我们要向理想汽车学习,搞增程式混动电动车,把燃油和电驱集成在一起,发挥各自的强项,克服各自的缺点,取长补短、相互赋能、协同发力。 理想汽车深知,在用户眼里,燃油、纯电、混动都不重要,这些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用户看中的是,便捷、经济、好用,普适,是用户价值,这才是目的。 美团王兴为什么新一轮领投理想汽车,并为其站台,就是看好理想的这种思维模式和经营理念。事实也证明,现阶段理想汽车是成功的。 所以,在电视媒体人眼里,要把电视、新媒体、融媒体看成是不同的手段,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即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彼此赋能,协同发力,共同传递更高的用户价值。 四、从“交付内容”向“运营用户”转变 过去,电视新闻的生产流程是:选题——采访——制作——播出。它是一个单线条的,交付式的内容生产流程逻辑。 而现在的,数字化的生产流程是:数据分析——选题——采访——发布——运营——反馈——数据分析。它是一个头尾相接的,运营用户的逻辑闭环。 现在总讲“私域流量”,其本质就是运营用户。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画像,不断拉新——转化——复购,形成和扩大自己的“流量池”。用红心美凯龙副总裁何兴华的话说就是,“在公海里精准捕鱼,在私域里精细养鱼”。 五、从“弱IP”向“强IP”转变 “IP”原意是互联网协议,现在引申为自带流量的符号或标志,是人是物都可以。 2019年,新年第一天,蒋昌建作为主持人跨界出现在东方卫视《今晚60分》的主播台上,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蒋昌建,“最佳辩手”、“最强大脑主持人”,自带光环、自带流量。这就是“强IP”。 蒋昌建这个“强IP”的标签是:儒雅、睿智、冷静、理性、权威。正与《今晚60分》“新闻时评”的栏目诉求相吻合。 时下,“网红带货”“粉丝经济”“Kol”“私域流量”“IP孵化”“MCN”“种草”等新名词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眼球,人家都做出来了,我们才听说,还弄不太懂。 所以,学你自己没有的,拿来主义,也是一种创新,要素重新整合也是创新。 我们要树立和培养自己的“强主播IP”“强记者IP”“强评论IP”“强服务IP”,形成合力,最终打造出“强民生新闻栏目IP”。 电视新闻栏目和主播带货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薇娅、李佳琦带的“货”是商品,而电视新闻带的“货”是内容。薇娅、李佳琦是“头部强IP”,带货能力强,你的主播是什么“IP”,能带出去“货”吗? 六、从“舆论监督”向“建设性舆论监督”转变 许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都以舆论监督见长,各种打抱不平。当然,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树立媒体威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一个战略威慑力量,不得不用的时候才用,不能一直用。 就像一个警察,腰里别着枪。你不能总是掏出枪,到处射击,也不能总是掏出枪吓唬别人,有枪,非不得已才用,这是威慑力量。 所以,一要控制好舆论监督报道的比例,二要进行建设性的舆论监督。 建设性舆论监督:就是问题导向,不一定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要找到矛盾冲突的“因”,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去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 七、从“传统生产管理流程”向“网络数字化生产管理流程”转变 媒体的进化源于科技的驱动。新闻发布平台的网络化、数字化,倒逼我们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也必须网络化和数字化。 这是实现“四全媒体”的基础性的技术工作。实现云编、云剪,云储存、云办公、云会议、云直播,把一切工作都放到云端。 03 传统媒体是口含“金钥匙”,家里守着两座“金矿”的机构。 “金钥匙”: 传统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宣传机构,是有党和国家背书的,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记者证的,是有采访权的。 “两座金矿”: 凡闻科技创始人王鸣说,主流媒体最大的价值在于掌握着“内容金矿”和“资源金矿”。内容金矿——是媒体沉淀多年的每一条新闻、资讯,这些数据资产可以不断造血;资源金矿——包括渠道、权威性、影响力等,媒体是资源的平台,这是经常被忽略的价值。 电视民生新闻一直是走在媒体发展前列的,曾经引领过中国新闻业的走向。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变革中,不要总是抱怨机制体制等行业环境的制约,顶层设计只是个设计,它更需要我们听得见炮声的前线将士,激发内生动力,主动求变,倒逼改革,绝处逢生。 可以主动请缨,设立内部“开发区”“试验田”“样板间”,要政策、要人财物。形成自己的融媒“小生态”,以点带面,推动所在媒体的深度融合。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